对于50后、60后的中国人来说,恩维尔·霍查这个名字绝对是如雷贯耳、无人不晓的。一提起霍查,人们就会想到“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想到“社会主义的明灯”,还会想起七十年代看到的那些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可以说,霍查和他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代中国人青春记忆的符号,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物。
那么,恩维尔·霍查这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下他的故事。
(一)
阿尔巴尼亚原本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1912年,巴尔干战争爆发,塞尔维亚、希腊等国打败了土耳其,阿尔巴尼亚宣告独立。
由于阿尔巴尼亚的独立要仰仗塞尔维亚与希腊帮忙,所以阿尔巴尼亚把自己的科索沃与北伊庇鲁斯两块地盘分别割让给了塞尔维亚与希腊表示“感谢”,这也是如今科索沃问题的根源之所在。
恩维尔·霍查出生于1908年。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徒,霍查的母亲戴着面纱过了一辈子。不过,霍查的父亲死得早,霍查受叔叔希森的影响特别大,希森是个读书人,满腹经纶,而且还是个无神论者,他对于霍查的思想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霍查跟随着叔叔读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1930年,霍查拿着国家的奖学金到了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读书。在法国,霍查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逐渐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36年,霍查回到阿尔巴尼亚,一边在学校里当教师,一边积极参与当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成为了一个较有名气的共产主义者。
1939年4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五个月,意大利侵入阿尔巴尼亚,将这个弹丸山国一举吞并,并且成立了一个傀儡政权。
霍查开始从事反对意大利侵略的斗争,不过一开始都是些游行示威之类的活动。
1941年,南斯拉夫的铁托在组织抗击德军入侵的同时,还派人到阿尔巴尼亚,谋求建立抵抗组织。这一年的11月8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正式成立,霍查当时就成为了主要负责人,只是没有正式名称而已。
阿共是在南共的帮助下建立的,铁托还帮助阿共建立军队,霍查也成为了军队的总司令。
经过几年的游击战,霍查和他的军队不仅得到了南斯拉夫的支援,还被同盟国承认为阿尔巴尼亚的唯一合法代表。英国派出飞机向阿尔巴尼亚军队空投了大批作战物资,在盟国的支援下,同时也由于德国无心在阿尔巴尼亚恋战,所以到了1944年11月,阿尔巴尼亚军队解放了全境,霍查成立了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年仅36岁的他成为了政府总理,从此就控制了这个国家。
从以上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恩维尔·霍查想当年也是个热血青年。他胸怀大志、理想崇高,一心要拯救自己的祖国,所以他才会奋不顾身地投入革命的热潮,这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由于正赶上世界大战风云际会,霍查抓住了这个机会,一跃成为了整个阿尔巴尼亚的最高领导者,年仅三十六岁就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但是此后霍查的表现就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他都做了什么。
(二)
阿尔巴尼亚是个领土面积不过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二百多万的小国。这样的弹丸之地想要生存下来,不找个靠山是不可能的。阿尔巴尼亚只有两个邻国,一个是南斯拉夫,一个是希腊,希腊是北约成员国,当然不能依靠,所以阿尔巴尼亚建国之初顺理成章地就投入了南斯拉夫的怀抱。
然而,不过三年时间,形势就变了,南斯拉夫与苏联交恶,斯大林把南斯拉夫开除出了社会主义阵营,如此一来,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都有了一个选边站的问题。
南斯拉夫是阿尔巴尼亚的恩人啊,按理说霍查应该站到铁托一边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霍查的选择却是:坚决跟着斯大林走!
霍查到苏联访问过几次,见过斯大林,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从此就变成了斯大林的狂热信徒。他的外交原则也由此确立,那就是谁反对斯大林我就跟谁对着干!
铁托和斯大林发生了龃龉,霍查就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斯大林的一边,和自己曾经的恩人铁托不共戴天。
霍查就不怕铁托发兵灭了阿尔巴尼亚这么个弹丸小国吗?还真不用怕,此时的阿尔巴尼亚是华约成员国,南斯拉夫还真不敢动他。
到了1956年,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开始批判斯大林,霍查又不干了。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开始和中国接近。
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拖拉机
霍查只是在1956年到中国访问过一次,印象非常好。此后,他就和中国走得越来越近。到了六十年代中苏论战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公开站在了中国一边,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霍查公开表示谴责,并且宣布退出了华约组织。
他退出了华约,就不怕南斯拉夫找他的麻烦吗?还是不用怕,此时的南斯拉夫正忙于不结盟运动,铁托醉心于充当不结盟运动的魁首,所以也不会主动入侵阿尔巴尼亚。同时,有南斯拉夫隔在那里,苏联也不可能对阿尔巴尼亚动武,因此,阿尔巴尼亚这个弹丸小国竟然意外地获得了一个长期安全的国际环境。
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尽管中国并没有反对斯大林,但是霍查还是不能容忍。中阿关系也日渐冷淡。1976年以后,两国关系正式破裂。
阿尔巴尼亚的老电影
与中国的关系恶化后,阿尔巴尼亚就失去了外来的援助,生存都渐渐地开始成问题了。偏赶上这时候铁托也去世了,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意图分裂,遭到了南斯拉夫当局的镇压。霍查自然要支持本族人,这样一来,他想和南斯拉夫改善关系也做不到了。
没办法,霍查只好寻求与希腊改善关系,发展贸易。他还和法国走得较近,理由是法国从未侵略过阿尔巴尼亚。不过,法国和希腊也不会像中国那样慷慨解囊提供援助,所以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困难始终无法解决,霍查对此一筹莫展,直到他1985年去世,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三)
崇拜斯大林的恩维尔·霍查自然会把斯大林的拿手绝技——内部大清洗学得炉火纯青。霍查执政阿尔巴尼亚之后,在这个区区二百多万人口的小国一批又一批地不断揪出数不清的“特务”、“叛徒”、“托洛茨基分子”、“修正主义集团”,四十年如一日,几乎就没有消停过。
在霍查当政的四十年里,大规模的清洗运动有十次,小打小闹的整人那就不计其数了。在他刚刚当政不久的1946年,阿尔巴尼亚就搞出了一个“马利绍瓦事件”。马利绍瓦是阿尔巴尼亚的文教部长,他当时主张阿尔巴尼亚不要与英美为敌,要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惹怒了霍查,他把马利绍瓦一撸到底,从政府部长贬为了一个仓库保管员。可怜的马利绍瓦此后就一直在仓库里熬到去世。他在仓库里不敢与外人接触,看到有外人来,就本能地捏住自己的嘴,生怕祸从口出,再给自己惹来麻烦。
阿尔巴尼亚女兵
霍查先后与南斯拉夫、苏联和中国翻脸,每次翻脸,他都会在本国揪出一批所谓的“外国势力代理人”。
1948年,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决裂。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二号人物科奇·佐治对此不能同意,于是他就想召开一次党内的会议来纠正霍查的错误。霍查得知此事,立即动手,佐治等十六人都被逮捕。霍查给佐治扣上了“南斯拉夫修正主义分子”的大帽子,将其处死。还有很多人都跟着倒霉,这其中还包括阿尔巴尼亚著名游击队女英雄利丽·盖加,她当时都怀孕六个月了,霍查还是毫不客气地把她枪毙了。
1960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开始交恶。结果另一名阿尔巴尼亚的女英雄利丽·贝利绍娃倒了霉,她在监狱里被关了31年,直到1991年才获释。而还有几位阿尔巴尼亚的高官则由于和苏联走得过近,干脆就被枪毙了。
到了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开始与中国翻脸,自然又有一大批“中修分子”遭了殃。
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贝基尔·巴卢库上将原本是霍查的心腹爱将,当了十年的国防部长。巴卢库曾经五次访问中国,他对于中国的游击战理论颇感兴趣,让人把相关的书籍翻译后引入了阿尔巴尼亚。霍查当时也没说啥。
国防部长巴卢库
然而,到了1974年,霍查忽然把脸一翻,说巴卢库推广中国的游击战理论是“逃跑主义”,是和霍查的正确军事路线对着干。总之,巴卢库是阴谋家、野心家、叛徒,而且既是“南修”又是“苏修”(当时阿尔巴尼亚还没和中国正式撕破脸),随后,巴卢库就被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党籍军籍,隔离审查。
在打倒巴卢库的同时,霍查还表扬了阿尔巴尼亚军队总参谋长杜米以及总政治部主任恰科,说他们俩是一贯反对巴卢库的,值得信任,并且把他俩都提拔为国防部副部长。
几个月后,霍查突然召开中央全会,在会上,他声称巴卢库与杜米、恰科企图搞“军事政变”,罪大恶极,必须严惩。结果,巴卢库与杜米、恰科等人都被判处死刑,最终枪毙。
阿尔巴尼亚的二号人物、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兼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
(四)
从1973年到1975年,霍查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清洗行动,仅有260万人口的阿尔巴尼亚揪出了以国防部长巴卢库为首的3万余名“阶级敌人”,这些人部分被杀,部分遭劳改,还有部分遭到贬黜。整个阿尔巴尼亚风声鹤唳、一片肃杀。
然而,霍查还不满足,到了1981年,他又点响了一枚“超级炸弹”,宣布阿尔巴尼亚的第二号人物,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是“英国特务”。
穆罕默德·谢胡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元老勋臣,长期以来担任部长会议主席,是公认的第二号人物。谢胡与霍查的关系十分密切,谢胡甚至肉麻地称霍查为“尊敬的父亲”,尽管霍查只比谢胡大五岁。
谢胡
然而,到了1981年12月,阿尔巴尼亚官方媒体忽然宣称谢胡自杀身亡,并且宣称谢胡从三十年代开始就是英国特务,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后来又为南斯拉夫服务,为苏联服务……
随后,霍查又顺理成章地揪出了一个“叛徒集团”,谢胡的夫人、儿子以及家里的亲属、部下都纷纷身陷囹圄,很多人都遭到了处决,连他的警卫员一家都被判处了重刑。
谢胡死后,霍查也病倒了,到这时,令人心惊肉跳的政治清洗才算告一段落。不过,此时的霍查已经任何人都不相信了。党内的高级官员都清一色遭到了他的监听,他自己则居无定所,根本就不让外人知道他住在哪里,而且还设置了好几个替身,让替身代替自己参加一些公开活动。
为了防止政变和暗杀,霍查做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决定。比如,阿尔巴尼亚空军的战斗机一旦起飞,后面就必须跟随着另一架战斗机。如果前面的战斗机有什么可疑的举动,后面的战斗机可以把它立即击落。后来,为了防止第二架战斗机也造反,霍查又规定起飞第三架飞机进行监督。好在此后不久霍查就去世了,否则,以他那多疑的心态,只怕是要让阿尔巴尼亚的飞机都集体升空来互相监督了。
(五)
在霍查的统治下,阿尔巴尼亚成为了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整个国家到处密布着碉堡暗道,全国都变成了作战工事。
虽然整个国家异常封闭,但是由于阿尔巴尼亚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有靠山存在,而且霍查在盟友们面前,一向都是拿着自己不当外人,对自己的盟友动辄就狮子大开口地索要各种财物。不管是对南斯拉夫,还是对苏联、中国,都是理直气壮地要钱要物,数额之大往往令人瞠目。
因此,南斯拉夫、苏联,特别是中国,给予阿尔巴尼亚的援助非常多。霍查靠着众多的援助,勉强维持住了国内的经济运转,也基本填饱了阿尔巴尼亚老百姓的肚子,没有出现过饥荒事件。阿尔巴尼亚人的生活水平虽然在欧洲名落孙山,但是和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比起来,还是要强出不少的。
另外,霍查在阿尔巴尼亚强行禁止宗教信仰,这件事如果一分为二地看,也给阿尔巴尼亚带来了一些益处。
阿尔巴尼亚是整个欧洲唯一的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只有少数居民信奉天主教。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执政之初,整个国家十分落后,穆斯林社区由被称为“卡努”的教士管理,执行传统的穆斯林法规,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霍查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执政后,很快就打击宗教势力,实行社会改革。到了1967年,霍查提出要彻底铲除宗教。全国所有的清真寺和教堂都被关闭,一切宗教活动都被禁止,所有的神职人员要么被迫还俗,要么被关在监狱里。《古兰经》和《圣经》都变成了禁书,禁止传播。
阿尔巴尼亚政府还大力发展养猪事业,鼓励国人吃猪肉,以此来告别伊斯兰教的传统。
霍查禁止宗教活动,这固然是完全错误的,不过,在客观上也起到了让阿尔巴尼亚成功摆脱传统习俗的作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人宗教观念淡漠,两性关系和妇女地位等方面和西方国家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已经成为了北约成员国和欧盟准成员国,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其实与当年霍查的举措是分不开的。如果阿尔巴尼亚像中东国家那样受到宗教势力的操纵,那么它融入西方阵营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今日的阿尔巴尼亚
总体而言,恩维尔·霍查所追求的理想都彻底破灭了,在他死后不久,从苏联刮起的改革风暴很快就席卷了这个小国,霍查千挑万选的接班人阿利雅不敢对抗这股洪流,只能顺势而为。阿尔巴尼亚很快就改旗易帜,变成了一个西方体制的国家。伴随着这股浪潮,霍查的形象在阿尔巴尼亚轰然倒地,他的名声在阿尔巴尼亚变得恶名昭彰,他的遗体也被迁出陵园,埋进了普通的平民墓地。霍查的妻子儿女也被先后送进了监狱。
不过,当人们仔细清点霍查的家底时发现,霍查并没有多少私产,他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给自己敛财。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