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本几乎现代社会的成人都有,尽管考驾照时的都提心吊胆。
其实,古代的驾照也不容易“考”下来,有五项考核标准。
①鸣和鸾。
古代的车上有两个铃铛,一个在车厢的边儿上,一个在车横梁上。
要求驾车人驾车的时候,两个铃铛发出悦耳的声响。
②逐水曲。
看名字的意思是驾车走在曲折的水沟里。
真实的意思是给驾驶员一些路况不好的路,考察驾驶员临危应变的能力。
③过君表。
路过有旗子指示国君位置的地方时,要向国君所在的位置行礼。
④舞文衢。
路过四通八达的路口,人流密车流多,考察驾驶员的综合驾驶能力。
⑤逐禽左。
驾驶员驾驶着车,还要将禽兽赶到车辆左侧,方便车上猎人射猎。
现代,驾车是基本技能。古代,驾车是一项可以“挣高薪”的本事。
《史记*赵世家》记载,一位叫造父的驾驶员,赶着马车把秦穆公带到了西方的瑶池。
秦穆公和王母相谈甚欢,不提归日。
造父一个人回来了。
徐国的徐偃趁机(秦穆公不在)谋反。
一看事情不妙,造父驾着五匹马的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赶到瑶池,让穆公返回。
因为造父及时“找回”秦穆公,击退了叛军,造父被封到赵地,改姓为赵。
据说,造父是赵姓最初的族人。
驾驶员高超的本事有一个底线,那就是驾驶的车辆不能伤到人。
唐朝时,有一位驾驶员驾车时撞上了两个小孩,导致两小孩腰椎严重受伤,驾驶员被流放三千里。
看到这个故事,让人很欣慰,不管什么时代,都要安全第一,敬畏生命。
《唐侓疏议》上说,飙车的“司机”会被打屁股;超载的“司机”会被打板子,超载多少打多少板子;如果超载太多且“开快车”,会被邀请进监狱的大门,牢头会通知你家人给你送饭两年。
赚钱说到赚钱,在什么年代也需要智慧和付出。
1901年,慈禧太后60岁大寿时,袁世海出资一万两白银为慈禧太后买了一辆“图利亚”牌汽车。
洋人给开车慈禧不放心,就找了一个中国人孙富龄去学。
孙富龄这份钱不好挣,一是因为慈禧赏赐,喝了酒,酒驾后撞死了人。
二是因为慈禧说他不能与自己平起平坐,让他把驾驶座给拆了,以后跪着开车。
孙富龄把车的排气管堵上棉花,趁修车的功夫,偷偷逃走了。
先保命,再挣钱。
说到挣钱,最能看到人负重前行的样子。
行走江湖的镖师们,个个本事在身,可他们走镖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和。
和气生财,能不打就不打,能忍就忍,醒着不敢惹事,睡觉不敢脱衣,不能住生店,不能与女眷答话,不能喝醉酒……
因为谁都有父母妻儿在家盼着他们平安归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我心向往月亮,但我需要攒够六便士。
回家有人在家门口赚钱,有人却离家万里去谋生计。
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古代回家是为了家人不受“年”的伤害,人多力量大,都回去后好驱赶走春节期间来祸害人间的“年”怪兽。
明朝万历年间,大臣王锡爵从北京回松江,船到松江口,迟迟靠不了岸,因为回家的人太多,船太多,密密麻麻挤成一锅粥。
王大人的船泊了两个小时才靠岸。
大宰相回家都如此之难,普通百姓的回家路就可想而知了。
电影《人在囧途》就让我们看到了回家过年的路走起来有多遥远。
尽管“春运”这个词始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但春运的拥挤早就让我们听到了大家急切回家团圆的脚步。
民国时期李同愈《平浦列车》中写道: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挤法,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第一批挤上去的是精壮的年轻汉子……
第二批挤上去的只好靠在门口的地方,把车门儿都撑住了,没法子关闭。
其余的呢,只好挤在车厢外的站台上了。”
挤火车的日子留在了一批批人的记忆里。
现在生活好了,家庭私家车普及,又造成了节假日必堵的心理阴影。
记得最近的十一回家,怕堵车,我们起了个大早,因为早,心里一直庆幸一路没堵。
快到家时,天刚亮,路上的车陆续多了起来,临近下高速时,被堵了一个多小时。
江湖人快意恩仇的背后有当衣服换酒钱的无奈;
成功人士风光的背后有无处诉说的艰辛;
普通人灿烂笑容的背后有报喜不报忧的苦楚。
如果说诗和远方是潇洒,那么负重前行就是它的基础和前提。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