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地位之争:小麦是如何逆袭称霸的?

小宛农 2024-03-28 00:12:29

在中国,小麦的地位一直很特殊。

《诗经》里有一句描述各种粮食排名的诗:“黍稷重穋,禾麻菽麦”。黍是黄米、稷是高粱、重是晚熟稻、穋是早熟稻、禾是粟米、麻是大麻或者亚麻籽、菽是大豆,而排在最后的麦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小麦啦。

在先秦时代,为何小麦的地位会排在所有粮食之后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小麦。

小麦

小麦起源于公元前9600年的西亚新月沃土等地区。起初它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直到5000年前,才被人类驯化为栽培作物,传入欧洲和非洲,并逐渐引种到世界各地。小麦种植的开始,是人类采集、食用和储存谷物的开端。

直到4000多年前,小麦才传入中国。小麦或许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引进作物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它对我们的饮食习惯以及农业种植结构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周子有兄而无慧,

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不辨菽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就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小麦了,以至于分不清大豆和小麦的人会被认为是“无慧”的。汉唐时期,人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种植小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丰收盛景便是例证。到宋朝,小麦更是一举“登顶”,取代了谷子这个中国传统作物的主粮地位。

先秦时排行“最末”的小麦,

究竟为什么可以在宋朝“登顶”呢?

逆袭

小麦起源于西亚,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在漫长的自然进化以及人类的驯化过程中,小麦也适应了这种气候特征。然而,中国北方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尤其是在小麦快速拔节生长的春季,气候较为干燥,气温变化起伏异常。所以在农业还不那么发达的古时,小麦的种植更加依靠气候,且收成无法保证。

而谷子等作物生长期比小麦相对较短,且需水量比小麦小,产量和稳定性上更具有优势。所以,农民更加倾向于种植收成稳定的谷子等作物,其次才是小麦。

小麦作为舶来品,直接蒸煮食用,味道和口感都不易被人们接受,很长时间里被看作是口味不佳的“杂粮”。《世说新语》 (刘注引嵇康《高士传》) 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侯设麦饭、葱菜,以观其意,丹推却曰:‘以君侯能供美膳,故来相过,何谓如此!’乃出盛馔。”麦饭是以麦子为主料蒸煮的饭,显然,麦饭不属于“美膳”,被人嫌弃了。麦饭葱菜也成为生活简朴的代称。

小麦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离不开石磨技术的普及。随着石磨技术的逐步改进,人们发现将麦子磨成面粉后制成面食,十分美味。

据《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贵戚皆竞食胡饼。”白居易亦有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辅兴是当时长安有名的饼铺,显然这种美食在当时大受欢迎。

南北朝时期面粉发酵技术的出现,更让面食变得多样和美味。这一变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麦子“江湖地位”的变化,一跃成为中国粮食中的显贵。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灌溉保水技术的广泛推广,小麦的产量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增长。

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粮食生产数据显示,小麦播种面积为3.53亿亩,产量达2754.5亿斤,单产为每亩390.4公斤。

播种面积比2021年减少72.9万亩,小麦亩产比2021年增加3公斤,总产量比2021年增加15.6亿斤,增长0.6%。

这样喜人的数据不仅得益于农民辛勤的劳作、专家深入田间的生产指导,更离不开优质小麦品种的播种。今天小农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款小麦品种,无异于小麦界的一匹“黑马”——“中麦578”。

“中麦578”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历时20年选育而成的,于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根据多年多点试验和大面积展示示范,该品种表现高产早熟抗倒伏、抗病抗逆适应性广、优质强筋且品质稳定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平均增产3%左右,大面积示范与“周麦18”和“济麦22”产量持平;比对照平均早熟2天,为玉米早播奠定基础,有利于全年丰收;抗倒伏,籽粒常年千粒重50克以上,外观商品性好;兼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赤霉病中等偏轻,较耐穗发芽,灌浆速率快,耐高温,抗冬季冻害和春季低温;平均蛋白质含量14.7%,吸水率60%,稳定时间18分钟,延展性163毫米;面包体积1000毫升、评分90分,面包品质达到进口优质加麦水平。

2022年,“中麦578”在黄淮麦区去年大面积晚播情况下仍然表现突出,各地喜获丰收。河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对种植合作社万亩片“中麦578”进行实打验收,平均亩产740公斤,较2021年的676公斤增产9.4%,还超过了大丰收之年2020年的737公斤,创造了优质强筋麦大面积高产纪录。

小农希望“中麦578”,

普及得更广,

为我国粮食安全方面

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 ◆ ◆ ◆ ◆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自然界中寻求启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