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抗舆论一个多月后,李嘉诚终究还是怂了!
李嘉诚和美国的这场“卖国”交易引来骂声一片,长和集团股价一跌再跌损失780亿,但这都不足以让李嘉诚服软,但中央和港府的联手出击还是让李嘉诚措手不及,被迫放弃签订协议。眼看煮熟的鸭子要飞,美国针锋相对的三字回应,彻底把中美对抗推向了高潮。
那么美国方面到底说了什么?如今万人唾骂的李嘉诚还能回头么?

李嘉诚宣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港口的时候,立刻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李嘉诚的这个合作对象,身上的“巧合”实在是太多了,说这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别说官方不信了,老百姓都不信。
首先是特朗普此前公开表示想要让美国的霸权黑手重新伸向巴拿马运河,紧接着特朗普又向中方发动贸易战,并且威胁要对中国所有停靠美国港口船只增收服务费,再然后李嘉诚就和贝莱德财团达成了出售巴拿马两个重要港的协议,而这个贝莱德财团的CEO还是特朗普的竞选金主兼私交好友。

长和集团那边刚放出消息,立刻引起了不满,《大公报》连转多篇文章批评李嘉诚的这场交易好比“卖国”;国务院港澳办也发问劝李嘉诚三四,要求他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场,可以说是点名让他考虑一下这个“卖国”的帽子他接不接,至于网友的批评那更是车载斗量。
但即便面对中国从上到下的一致反对,面对如此强大的舆论压力,李嘉诚依旧不为所动,或者说一言不发,从始至终只说自己这就是“商业行为”,简直就是油盐不进。

甚至在面对长和集团股价一跌再跌,损失马上超过800亿的情况下依然不为所动,以至于有网友猜测是不是这家伙偷偷转了美国国籍,所以才敢如此放肆。
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能说李嘉诚此前一直心存侥幸,觉得中国政府不会为了这场“普通”的商业交易大费周章,或者说他不信中国政府会为了他和美国公开叫板,但显然,他赌错了。中国政府不但要管,而且是雷霆手段,让李嘉诚不得不重新考虑后果。

中方的打击大致是两个方向,首先是针对长和集团的经济打击,中方将要求所有国企暂缓或停止与李嘉诚家族所有相关企业的任何新合作。
可以说,中方的这个决定对李嘉诚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长和集团能有今天,除了李嘉诚自己的努力,更多的还是迟到了时代的红利,而一旦和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脱钩,短时间内李嘉诚或许可以小赚,但长远来看,损失的利益一定远超卖港口挣得那点钱。

其次,是通过法律途径,或者说是动用国家意志审查长和的这次交易是否“合法合规”,毕竟美国人为了所谓的保护国家安全而阻止商业交易的行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一点可以说是中方的底线,毕竟李嘉诚还是个中国人,长和集团也是注册在中国的,中国只要愿意,肯定是能够阻止这场交易的。而且审核流程一旦走完,势必会对长和进行后续更加严厉的处罚。

在中方如此强势的表态下,李嘉诚总算是摸清了中国政府的底线,那就是绝无可能,于是长和不得不调整了策略与立场,怂了!
据港媒《星岛头条》报道,中方宣布要对长和开展审查后不到一天,长和方面就赶忙放出消息:放弃和美方签约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但是显然事情不可能如此轻松就结束,美国方面绝不可能坐视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被记者提问时先说了三个字:不意外。也就是说美国方面也明白自己买港口针对中国一定是会被中方组织的,但显然美国这么干就是要和中国斗上一斗。
布鲁斯随后补充道:“美国希望能够控制巴拿马运河港口,那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至于中国的反对,美方不排除利用国家力量促使其实现。”

从美方的表态来看,这件事已经不是李嘉诚能够左右的了,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中美国家层面的对抗,而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李嘉诚倒也不是完全没了退路。
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完全站在中方的立场上,放弃幻想、放弃侥幸心理,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为自己的曾经的错误决定“洗地”。

但是不论李嘉诚作何选择,身处风暴中心的他显然并不好过关,而李嘉诚当下的境遇又何尝不是一个教训,在中美对抗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谨慎决策是未来每一位中国企业家在对外开展贸易活动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李嘉诚而言,事情远没有结束,虽然他推掉了4月2日的第一次签约,但按照合同规定,最迟要到7月23日结束,届时李嘉诚就会面对至少200亿港元的巨额违约金。

或者,他还有一个选择,背叛中国和美国媾和,那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