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之际,中国转向加拿大采购原油,美国这回真坐不住了?

小风谈事儿 2025-04-22 04:48:54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朗普关税大棒反成“神助攻”,中国730万桶石油订单转向加拿大,狂甩美国90%进口量,暴击特朗普数十亿美元!

曾经的亲密盟友反目成仇,中国巧借能源突围,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美国关税大棒反成“助攻”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优先”的口号喊得响亮,关税大棒也挥舞得勤快,他们的意图无非是想通过极限施压,让其他国家在贸易上让步,以此维持美国的某种主导地位。

但如今看来,结果似乎并未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他们不仅没能精准打击目标,反而把原有的格局炸得松动,无意中加速了世界贸易的重组进程。

曾经看似牢固的贸易同盟开始出现裂隙,各国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新的合作与站队也悄然进行。

特朗普的核心逻辑很简单,用关税作为武器,就能迫使别国屈服于美国的贸易条件。

这种单边主义的操作,短期内或许能带来一些账面上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它破坏的是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也消耗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信任。

关税高墙一旦竖起,全球供应链应声而乱,商品价格上涨,连美国企业自己也得承受更高的生产成本,更深层的影响在于,贸易摩擦加剧了国际间的紧张气氛。

各国不得不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关系,开始积极寻找替代方案,减少对单一美国市场的依赖,可以说,这波操作最终让美国自身陷入某种程度的孤立。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关税攻势,中国没有选择硬碰硬地全面对抗,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迂回的策略—将能源作为切入点,试图在对冲关税影响的同时,撬动全球贸易关系的新变化。

中国很清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也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纽带,于是,中国的目光开始更多地投向那些与美国关系趋于紧张的国家,寻找新的能源供应来源。

中国的应对与布局

以中加关系的微妙变化为例,到了2025年3月,数据显示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量大幅增加至730万桶。

同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量则急剧萎缩,从此前每月近2900万桶的水平骤降至300万桶左右,降幅超过九成。

按当时每桶约61.5美元的原油价格计算,仅这一项,美国每月就可能损失超过十几亿美元的收入,如果贸易摩擦持续,这种损失只会继续累积。

其实,中国选择增加加拿大原油进口,并非一时兴起,特朗普任内,传统上关系紧密的美加之间摩擦不断。

特朗普不仅多次公开表达对加拿大的不满,还采取了加征关税等施压手段,甚至对加拿大内政指手画脚,一度引发外交风波。

两国关系从盟友变得颇为紧张。中国增加对加拿大原油的采购,可以被解读为在特定背景下对加拿大的一种姿态,同时也是对美国关税政策的一种间接回应。

除了北美,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能源布局也在加速,阿联酋作为中东主要的能源输出国,与中国的合作日益深化。

人民币结算的尝试

2025年4月,中国与阿联酋敲定了三项液化天然气合作协议,总金额据称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涉及未来15年内每年向中国供应100万吨LNG,这笔大单的签订,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对特定来源能源的依赖。

值得玩味的是,这笔交易的磋商据说恰好在特朗普胜选后提速,这或许反映出,相关方面对未来美国政策的可能走向有所预判,并提前进行了布局。

更有意思的是,据报道这笔交易部分采用了人民币结算,在特朗普试图通过贸易手段巩固美元体系的背景下,主要能源交易中出现人民币结算,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中阿之间的联系也不仅限于能源。阿联酋一直是中国的军售客户,采购过L-15教练机和翼龙无人机,甚至在寻求F-35受挫后,有传闻称阿联酋曾就购买歼-20与中方接触,这种多维度的合作,显然有助于巩固双方的关系。

实际上,中国的能源策略是多点开花,除了加拿大和阿联酋,中国与俄罗斯、沙特、伊朗等国的能源合作也一直在进行中。

这种分散风险、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的做法,意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

信源:加拿大发上“美国财”:中国石油进口商从美国转向加拿大 2025-04-18 观察者网

0 阅读:4

小风谈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