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镜如,早期的时候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生,和徐帅及陈赓等人是同学,在黄埔军校期间,他在总理的影响下加入我党,成为一名党员,随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候镜如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随后在监狱里呆了14个月才获得自由。
1931年顾顺章叛变,我党地下组织受到重创,然而候镜如并没有放弃和党组织联系,在报纸刊登寻人启示:“XX胞兄:我找不到你,心急如焚,你若再不来,没有办法就去自找工作了。......我始终是孝敬父母的。--侯志国。”
候志国便是候镜如的化名,本以为这样可以联系到候镜如,哪知等两个月都没能等到党组织,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只能先返回河南老家。
其实,党组织在顾顺章事件后,已经全员静默,这时候候镜如寻找党组织,让不少人觉得这是个陷阱,所以没人敢和候镜如联系,这一中断便是17年。
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候镜如何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方向,虽然如此,但他一刻没有放弃寻找党组织的机会,在迷茫的时候,在国民党服役的老同学袁守谦给他伸出了橄榄枝,随后他决定暂时进入国民党,然后在寻找合适机会和党组织联系。
在国民党期间,他先后担任第30军第30师参谋长、第30师第89旅旅长、91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军第92军第21师师长,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在这期间,他都有出色发挥,而他也凭借这些发挥,成功进入国军的核心层,1943年春,升任第92军中将军长。
抗日战争结束,老蒋悍然发动内战,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他的失败,在他决定走上人民对立面的时候,已经注定,所以在这期间,包括候镜如在内的不少爱国人士,都在想办法脱离老蒋,重回人民的序列。
虽然,在国民党多年,候镜如一直没有退党,从这点来看,他的心始终向着光明和人民,所以回归的光芒一定会在合适的时候,重新照耀候镜如黑暗10多年。
这时候,他收到了总理的来信:“如能回来,表示欢迎,过往是能够原谅的。”
短短15个字,给候镜如黑暗的人生,再一次带来了光明,于是他通过外甥李介人(中共地下党员)与92军长黄翔密谋,以亲笔信联络我军,希望能在合适的时候举行起义。
之后陈赓找到了候镜如,两人秘密在北京饭店会谈,1个小时才离开,这时候他才知道,党组织当年为什么会不联系自己,对此他表示理解,随后他要求归队,恢复党员身份,然而这时候,候镜如已成为了国军中的核心将领,拥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暂时留在国军当中,等待合适机会起义,这样一来会对战局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如此,但是想要寻找合适机会起义,并不容易,因为这必须要有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解放战争进行,国军在东北战场全面溃退,胜利天平一步步倒向我军,在这个危机时刻,老蒋多次奔赴东北,希望能稳住局势,扭转败局。
然而,这时候局势已经糜烂到底,任谁都没办法挽回,可就算如此,老蒋依旧不愿放弃,他希望全美械装备的国军,能凭借装备和火力的优势,在东北战场上挽回败局。
然而,老蒋的图谋一次次被我军粉碎,在没办法情况下,老蒋只能继续调兵遣将,希望这些被他重用的将领中,能有一人挽救自己危亡的事业,候镜如成为了国军十七兵团司令,率部救援锦州。
时任东北“剿总”总司令的卫立煌,得知候镜如被任命为救援锦州司令后,觉得候镜如不熟悉东北情况,不太适合这个职务,范汉杰更适合这个职务,然而老蒋压根不考虑卫立煌意见,因为在他的心理,已经将候镜如视为自己心腹,所以对于卫立煌压根不信任。
然而,这时候候镜如找了一个借口没上任,这让老蒋有点不爽,但是他并没有处罚候镜如,而是放过候镜如,让54军军长阙汉骞暂时掌控军队,等候镜如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接替这个职务。
国军内不少觉得他是保存实力,实际上这时候的候镜如就是以退为进,因为他一旦担任救援锦州司令,他及必须进攻,而他又不能不打,所以他以要去唐山接部队为由,拒绝马上商人,他之所以会采取“拖”字诀,这样一来就能给我军争取到一定时间机会布防,从这里来看,候镜如不愿意和我军交锋,除了不愿交锋外,就是救援锦州部队不太好掌控,一旦没掌控好,还有可能让自己对嫡系部队92军失去控制权。
由于锦州战事十分紧张,所以老蒋没有等候镜如,而是让54军军长阙汉骞代理候镜如的职务,让他立即发起进攻,阙汉骞也第一时间对他塔山发起了进攻,本以为拿下塔山轻而易举,那知我军在塔山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阙汉骞几次进攻全部都被我军打退。
这时候,候镜如率领第92军第21师抵达前线,并建立了前线指挥部。
前线指挥部建立后,时任62军军长林伟俦及第39军军长王伯勋纷纷前来表示,部队由于是坐船来到前线,士兵们晕船十分严重,压根不办法作战。
阙汉骞在报告情况的时候,也没有前几天的骄气,而是汇报了这几天我军情况,为下一步进攻做好规划。
就算如此,候镜如也没有放弃阙汉骞,而是将他批评了一顿,因为“贪功冒进”让部队损失惨重,被这样一批后,阙汉骞也不敢和候镜如作对。
4纵的战士并没有部队布置在战壕里,而是在地面挖了很多大坑,部队全部藏在坑里,所以当国军进攻的时候,4纵战士们就直接跳出来,打击进攻的国军,这让进攻的国军压根干不过。
为了能更好的破局,54军参谋长杨中藩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放弃进攻塔山,集中机械化部队围困地形开阔的至白台山。
白台山位于塔山的侧翼,一旦拿下该地,就可以从正面和侧翼对我驻守在塔山的部队发动进攻,这样一来,有可能顺利拿下塔山。
杨中藩提完建议后,候镜如没有马上表态,因为他知道,如果按照他的计划,会造成我军重大伤亡,所以他不能马上答应杨中藩,而是继续询问大家有没有其他计划。
这时候,候镜如的连襟17兵团参谋长张伯权也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救援锦州刻不容缓,维持原有计划,调集重兵进攻塔山,因为我军的火力充足,如果继续猛攻,完全能在短时间内拿下塔山。
对于张伯权计划,候镜如表示同意,但是他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等待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计划。
这时候,罗奇站出来表示,自己支持张伯权的计划。
罗奇黄埔一期生,时任95师师长,是老蒋派到候镜如身边,协助且监视候镜如,这时候他会提出这个建议,主要有这层考虑,就是他希望能马上进攻锦州,这样就可以完成老蒋交代给他的任务,所以这时候他只是看,那个计划符合老蒋要求,他就支持那个计划,张伯权的计划最对老蒋意思,所以自然支持张伯权。
为表示自己态度,他建议让大军休息一天,后天在发起总攻。
罗奇的建议,自然符合候镜如的想法,随后候镜如答应了这个作战计划。
这样一来,候镜如又为我军争取到宝贵的一天,而他的举动也为最后锦州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失败后,候镜如被任命为第17兵团司令的身份兼任天津塘沽防守司令,由傅作义节制,以他的职务,在平津战役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这时候他也开始筹备起义。
这时候的候镜如明白如果自己能率领17兵团起义,自然好事一件,然而17兵团内除了92军外,其他部队不在他掌控范围,所以贸然起义,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他只能等待合适的机会。
辽沈战役不久,林总率领东野入关,北平情况瞬间紧张,傅作义为了解张家口之围,派了嫡系第35军两个师去接应,可又被困在新保安,没办法只能再次动用兵力救援,这样一来导致北平城防空虚,为了确保北平安全,将候镜如旗下的92军四个师调走三个师,驻守永定门,仅留下318师给候镜如。
傅作义的举动让他不敢不从,担心自己准备起义一事被发现,为了避免最糟糕情况发生,只好叮嘱亲信黄翔军长和第21师师长张伯权相机行事,自己在天津伺机而动。
这时候的候镜如已打算起义,而这样打的事情,肯定会引起傅作义的注意,他很担心自己的举动会被傅作义注意,傅作义并将自己事情告诉老蒋,这样一来自己起义的计划会失败。
好在傅作义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时候他也自身难保,只有起义,才可以避免最糟糕的情况,所以他压根没可能举动候镜如,1952年候镜如回到大陆后,才知道当年傅作义当年知道他的情况,但是没有告发候镜如,虽然如此,候镜如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傅作义当年,如果将自己情况告诉老蒋,那瞪大自己就是一个未知的未来。
1949年1月接受北平和平改编时,将92军纳入麾下整体投诚。此举既保全自身退路,也避免了国民党内部的流血冲突。
候镜如在天津末期,接到了老蒋的一道命令,让他南撤。
随后,候镜如抵达了上海,在上海后他的手下兵马,又被汤恩伯调整,这样一来,他手下的38师不足3000人,起义压根不可能,于是他想到了和好友廖运泽一起起义。
后来,他让李介人进行联系,经过一番波折后,1949年8月,候镜如在福州成功起义,如此一来92军全部回归到人民的序列,为继续保卫建设祖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期间,侯镜如一直待在香港,1952年局势稳定后,才回到内部工作,这时候他才知道了当年的事情,感到了一身后怕。
回到内陆后,候镜如先后担任任国务院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祖国的发展及和平统一做出了不少贡献。
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