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涛上将时隔30年回乡,嘱咐持枪警卫:回家了,收起来

醉卧桃花笑红尘深处 2025-02-19 13:53:44

李涛上将,不仅有出色的指挥能力,同时还在政工和收集情报上有巨大贡献,所以毛主席在用兵前,总会询问李涛上将,李涛上将总会给出极为不错的建议,为毛主席最终抉择,有巨大的辅助,所以他也被誉为“毛主席的左膀右臂”,除此之外中央对他有这样一句评价:“安保堪比罗瑞卿,情报不输陈赓。”

之所以会这样的评价,主要是每场战役背后,除了有出色的前线指挥官外,还要有人在后面出谋划策,规划各类战术,打破敌人的进攻,为最终的胜利奠定牢固基础,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参谋,李涛上将便是我军最为出色的参谋之一。

比起其他将帅,他虽然不前线,但是他所做出的各类贡献,绝对超过在前线的指挥官,这些指挥官取得胜利必要,就是需要一个能力卓越的参谋,李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凭借卓越的见识,提供了极为不错的建议,为我军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李涛被评选为开国上将。

虽然他这个开国上将,比起韩先楚、许世友、王震、张爱萍等知名上将知名耀眼,但是他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不可忽视,所以无论谁,只要放在好的地方,正确的地方,都会发挥自己的才华。

在获得开国上将军衔后,李涛已经完成了逆天改命,所以在这时候,他总想能回到自己故乡,看看已经离开30年的故乡,的情况。

警卫员在和李涛上将回到家乡后,李涛让拍了拍警卫员:“回家了,把枪收起来吧,没事的放心吧。”

虽然,已经离家30年,然而李涛时刻没有忘记家乡,总想回去看看家乡变化,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下,李涛上将当年是什么原因离开家乡,然后回到家乡后,为什么又让警卫员收起枪?

1905年9月4日,李涛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一户农民家庭,虽然父母是农民,但是父母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到了读书年龄的时候,就算自己在难,都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也正是父母的决定,让李涛有机会接触到革命思想,也为之后逆天改命奠定了牢固基础。

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读完了学校和中学,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接触不到的书籍,而这也让他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不公,认为在这样一个黑暗社会下,想要改变命运只能参加革命,这样才可以让多数人过上平等且光明的日子。

于是李涛加入了革命队伍,之后因为参加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1925年的时候,他便投入革命洪流,第二年的时候成为一名党员。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先后担任过队长、营党代表、大队政治指导员、支队政委、纵队政委、师政委、分局局长、科长、局政委、纵队司令等职务,并且参加过秋收起义、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及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这期间,李涛长期担任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助手,时常在关键时刻,提出卓越的建议,是我军最好的参谋之一,解放后他还负责保管中央军委印信。

1955年新中国首次大授衔的时候,授衔的时候,聂帅拿着军衔鉴定征求李涛建议,李涛觉得自己不该被授予上将,而是中将,然而毛主席知道他的贡献,坚决给与他上将,授衔那天李涛还有些恍然地说:我对于革命的贡献小,受之有愧。

成为开国上将后,李涛人生已经彻底完成了蜕变,既然完成了人生的蜕变,这时候他就想回到自己故乡看看,看看那块生自己的地方,30年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1957年夏秋之交,李涛夫妇热情招待了一位从家乡来的年轻人,年轻人表示对自己家乡很熟悉,然而在提及汝城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小伙子没有答上,李涛意识到家乡对先烈的宣传工作不足,随后他给汝城县委写了信,将朱青勋所做的革命的贡献进行了阐述,建议县委尽可能搜集朱青勋等先烈的遗物和事迹材料,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县委书记孟书记在看到李涛来信后,立即回信给李涛,希望他能出席朱青勋烈士殉难30周年纪念大会,为朱青勋撰写碑文。

1957年11月,李涛上将夫妇踏上了回故乡的旅程。

他先是抵达长沙,在这里他受到了程潜的热烈欢迎,程潜本想跟随李涛去汝城,然而汝城比较偏僻,交通不便,不太方便前去,于是程潜没有一起过去。

随后经过一番路程后,李涛回到家乡后,李涛见到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完全和当年匪患烧杀不停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

李涛下车后,身边警卫员第一时间做好警戒,李涛见状让拍了拍警卫员:“回家了,把枪收起来吧,没事的放心吧”,警卫员之所以会在第一时间做好警戒,主要就是虽然已经解放,但是国军的参与实力还没有完全根除,所以他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前来迎接李涛夫妇的乡亲们纷纷上前,接着李涛比较拗口的家乡话和大家问候,这让家乡人很是亲切。

在这时候,李涛的侄子走上来摸着李涛的红五星问:“大伯,你这帽子给我戴戴好吗?”

李涛说:“可以,可以。”

接着他便拿着李涛的军帽冲了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在家乡期间,他经常将侄儿叫来做客,他的侄儿很懂事,李涛很喜欢这个侄子,他喜欢这个侄子好好独生,希望能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随后他的侄子被改名李世道,而后李世道成为一名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功勋,如今的他已经退休。

三十年的光阴,早已经物是人非,如今李涛的长辈只有三叔还在世,所以当地晚上李涛便住在三叔家,当年晚上两人讲起了革命时期的事情,两人的泪水不禁落下,李涛情不自禁表示:“当年韶关兵变,汝城特务营遭劫,要不是你们救我,我就没今天了。”

当年韶关兵变的时候,李涛所在的特务营发动湘南起义,后来因为行动迟缓遭到了十六军的围攻,营长牺牲,李涛则在乡亲们保护下脱险。

敌人对李涛所在的村子进行了全村审讯,但是没有一人交代李涛下落,为了表面自己不满,敌人将李涛80岁祖母和认妹抓到县衙,随后李涛依靠贩卖田地和房产,筹集了几百大洋,才将人赎回来。

这时,屋里围满了许多乡亲,李涛站起来向大家问好:“感谢大家支持我走上革命道路,大家为我,更为了革命成功,吃了苦,受了罪,我深深地谢谢大家!”

李涛和夫人鞠躬致敬,乡亲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的时候,李涛夫妇给来到父母坟前上香、默哀、鞠躬,许久后才离开,之后他来到祖母面前,深深三鞠躬,回家后,他将自己写好的《念祖母》朗诵出去:“

不苟不鲐多慈祥,绕膝儿孙可满堂。

年逾八旬寒复暑,身经几度沧亦桑。

大儿中殂肝肠断,长孙‘作乱’情又伤。

敢有犊儿不怕虎,城门失火鱼遭殃。”

次日晨,李涛起得特别早。他和夫人把多年

第二天一早,李涛夫妇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分发给左邻右舍,鼓励他们按照党的指示改变自己命运,随后他家乡父老合影。

当天下午,李涛来到了延寿高小,讲述了革命历史。

校长搭设了简易的主席台,100多名师生全部到齐,开始的李涛是坐着讲,后面的时候看到大家都站着,李涛也站了起来,随后下了雨,警卫员给李涛打伞,可李涛看到没有一人打伞,于是拒绝了警卫员打伞,冒着雨继续讲,期间,李涛一直使用当地方言,一旁的秘书一时间难以记录,李涛见状让他不用记了。

李涛问:“同学们,大粪臭不臭哇? ”

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臭!”“臭?

然而李涛却说:“香!“”

李涛笑着表示:“大粪可是农民伯伯的宝贝!农民挖地、播种、浇大粪、除草,种出了稻谷。我们再把稻谷变成大米,大米煮变了饭,你们说香不香呀?”

所有师生又表示:“香!”

然后李涛接着表示:“对呀,所以说,大粪是香的。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学种地,用手抓粪,种出的红薯好大……延安时期,生活十分艰苦,没有足够的供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动我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种的大白菜可大蔸哟,还受到过毛主席的夸奖哩。”

李涛之所以会举这个例子,根本原因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本,希望能好好学习,学习好足够本领,并且还要发挥革命传统、热爱自己家乡和文化及祖国,做一个有觉悟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李涛的讲话让全校师生很是感动,不少人至今还回味无穷。

2天后,李涛参加了纪念朱青勋烈士殉难 30 周年大会,在大会上他深情回忆了朱青勋烈士的光辉一生,高度评价了朱青勋对汝城革命斗争的突出贡献。

随后他又参加了朱青勋烈士的遗骨安葬、立碑、建设纪念碑等活动,随后他离开了家乡回到了工作岗位,在这之后,由于工作忙碌,他一直没能在回到家乡,而这也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1958年1月1日,朱青勋烈士亭在桂枝岭落成,然而这时候李涛在广州治病没能回来,但是他还特意发来了电报和追思先烈。

1970年,李涛因病去世,享年65岁。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