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国,以臣之见,刘禅不得不杀,以绝后患!”司马昭听到这话不语,只是一昧的低头看着眼前的信沉默。他何尝不懂得“以绝后患”的道理,何必听他们在这里分说。
“好了,他不能杀!”司马昭耐心用尽,随后只将手中刘禅给的信件扔给大臣便扬长而去。众位大臣看着信件上的三个字十分不解,而司马昭轻轻地叹气:“你们不妨把字倒着看。”这下诸位不由得全都沉默下来。
信件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能让司马昭放他一马,更有人声称是他不敢杀刘禅,何来不敢?

刘禅的童年是在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度过的,在他出生的那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那气势如同汹涌澎湃的洪流,势不可挡。刘备在长坂坡遭遇惨败,形势危急,那时的刘禅,还只是一个襁褓中婴儿,完全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他还没有记事的时候就曾经遭遇过一次危险的境遇,当时孙权为了威胁刘备,便命人将他掳走。而当时他还是个孩子,陪伴他的只有母亲甘夫人,是刘备的小妾,母子二人在战乱中被围困,幸得赵云奋不顾身地冲入混乱的战场,将刘禅紧紧地护在怀里,这才保了下来。

随后,他又被继带回东吴,途中再次遭遇变故,被张飞和赵云截下。刘备攻取益州后,在众人的拥戴下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刘禅也顺理成章地进为皇太子。
为了让刘禅能够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刘备十分注重他的培养,特意命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籍供刘禅学习,诸葛亮作为蜀汉的股肱之臣,其才华横溢,他不仅向刘禅传授书中的知识,还教授他治国之道,以及学习武艺,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的精心培养下,刘禅逐渐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储君。并且他也越来越依赖这位恩师,从他的身上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父爱和温情,毕竟刘禅小时候是经历过战乱的人,对生死也许已经麻木了,对感情之事却没有多少接触和领悟,所以产生了依赖。

但不管他的心性如何,作为储君的他终究是要治国的,随着刘备的离去,蜀国的担子就压在了十六岁的刘禅身上。
他要面对的可不光是蜀国内部错综复杂的朝臣势力。更有在父亲去世后,他这个孩子一般的帝王上位,朝臣对刘禅的能力公开表示怀疑,甚至更有臣子暗中谋划,想要借此夺取政权,取缔刘氏坐上江山。

而天下局势尚且还没稳定,魏国的强大与日俱增,对蜀地虎视眈眈,曹丕还亲率大军驻扎在边境,时刻关注动向,多次派出间谍试探蜀汉的防御,随时可能发动全面进攻,威胁着蜀汉的生存。
刘禅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根据刘备的遗诏,尊诸葛亮为相父,将政事全部交由诸葛亮决断,自己则潜心学习治国之道。

而诸葛亮了然,如若真的要实现兴复汉室的心愿,面对的不光是治国政治之事,更有在军事上的行为,他必须要北上,夺取洛阳。于是他留下了感动世人的《出师表》,匆匆告别了蜀地,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其实他早就料到了这是见到刘禅和蜀国的最后一面,但此行是必然的。
然而,在诸葛亮北伐的第六年,身体不堪重负终于倒下。失去相父的刘禅无奈开始亲政。但面对蜀汉国力衰微的现实,刘禅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努力维持政权的稳定,按照相父留下的表文,重用亲信重臣,秉承“无为而治”的方式,以维护朝纲。

但朝政一事情怎可不变,与此同时刘禅的心性也在发生着改变。他逐渐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宠信宦官,被其利用却又不自查,在朝中为非作歹。不管拉拢奸佞之臣,还向刘禅进献谗言,诋毁忠臣。很快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奸佞势力,干扰朝政决策,使得朝中风气日益败坏。
或许刘禅也意识到了如今的形式,但他也是真的无力改变,忠臣们纷纷受到排挤,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国家的治理逐渐陷入困境。直到魏军大举伐蜀,司马昭率兵攻入蜀中,直捣都城,此时的蜀汉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在关键时刻,刘禅犹豫不决,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他知道蜀汉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国库已然亏空,手上更没有合适出征的人,再难以抵挡魏军的进攻。此时如若再做挣扎,他担心自己的决定会带来更大的灾难,让蜀汉的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
很多人说,刘禅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找联盟的东吴,但仔细想想,灭蜀之后不就是东吴?逃来逃去没有任何意义,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反复思考后,最终刘禅选择了投降。

而在他投降后,他的儿子刘谌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杀掉了自己一家后自杀,刘禅则搬家到洛阳,也就是曹魏眼皮子底下。过得日子不好也不坏,但总归是生活在监控之中,并且司马昭等人一直对他还是有些忌惮,经常对他多加试探,所以日子生活的煎熬。
而刘禅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每次都装傻充愣,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碌碌无为只知道享乐的帝王。但多次试探下来也让他内心疲惫,所以一次试探过后,他命人给司马昭写信一封,而新中就只有三个字“中山寨”。

司马昭收到这封信后开始也有些迷茫,随后他将信纸倒过来查看,则是“寨山中”,他心中一下了然。这是“在山中”的意思,也是表达了刘禅就想这样活下去,不再争权夺势,只愿平安度过此生的愿望。
而司马昭了解到他的心愿后便没有再经常对他试探,只是默默的派人看管好他。而刘禅也因为自己的智慧才得以存活下来,一直到六十四岁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