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折磨

畅锁欲言 2024-07-27 16:57:13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的确,人活于世,各人都有各人的课题要完成,如果强行将我们的答案,写到他人的考卷,互相折磨之余,考0分也是必然。

01

每个人,总或多或少有着改变他人的意愿。

因为我们都自带一套价值观,当看到差异时,会不自觉地用自己这套价值观,去看待和评价,甚至去改变他人。

但也正如荣格曾说的: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因为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的确,甲之蜜饯乙之砒霜,如果强行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双方都是一种折磨。

热映电影《抓娃娃》中,马成钢因为大儿子不优秀,所以他隐瞒自己的土豪身份,请专业老师来饰演邻居,以期通过艰苦历练,把小儿子马继业培养成品学兼优的继承人模样。

但结果却是,继业变得越来越敏感多疑,甚至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哪怕最后如自己所愿,上了体育大学,参加了比赛,童年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

而马成钢夫妻在伪装的这些年里,也是谎言撒尽,不得自由。

诚然影片带了些夸张的色彩,但又何尝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

人人都说清北好,艺术、体育生就成了差生的专属;人人都言体制稳,小单位、工厂上班就被打上了没前途的烙印......

可人生该是广阔宇宙而非固定航道,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所爱的权利。

你觉得毫无用处,可能正是别人所爱;你觉得浪费时间,别人可能乐此不疲......人生这条路,唯有自己喜欢热爱并且适合,才能把路走得更宽更远。

所以人际交往中,哪怕亲如父子也要切记,要接受任何一个独立灵魂的存在,你可以不认同,但要试着去理解,切忌过度介入他人的生活,既捆绑了他人,也折磨了自己。

02

《偷影子的人》中有句话:

“你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算是为了对方好。”

生活中,一个人最大的牢笼,就是“我执”太重。

我曾经也因自己的执念,介入过他人的因果。

老家有个妹妹,工作早,结婚也早。

她老公老实肯干,但无法提供情绪价值,即使她怀孕了,闹矛盾也不会哄她。

她婚后放弃工作跟公婆同住,所以小到吃什么,大到什么时候可以带孩子出去玩,都要婆婆同意。

这是我坚决不能忍受的生活。

所以每次见面,我都会劝她不要太惯着老公,要对自己好一点,有点自我意识,懂得反抗。

妹妹显然听了进去,而这却也是她生活悲剧的开始。

因为我忽略了,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

我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相对于偏远的农村老家,大家的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本就相去甚远。

以至于我根本没法预料,妹妹的反抗并不是我以为的,女性自我独立,然后赢得婆家尊重,而是心里稍有不快,就对家人冷嘲热讽、破口大骂,家庭关系闹僵不说,她也患上了轻度抑郁。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错误共识效应”,即当一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就认为对方也会按自己的思维去思考。

所以我当初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根本没想到这会严重干扰她的正常生活。

人际交往最忌讳的,偏偏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他人意愿,强行干扰对方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反感亲戚催婚、催生的原因所在。

生活中,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我们很难真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些我们所看不惯的,很可能就是他人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心存善念固然很好,但要懂得时机和分寸。

为你好跟多管闲事有时就是一窗之隔,很多时候,哪怕真的看穿了他人的窗后之家,也点到为止就好,没必要非把窗户纸捅得透透的,还没能力帮人糊上。

03

《灌园记》中写道: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对家人过分操心,对他人过分热情,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折磨。

人生海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海要渡,没有人是谁的真正救赎。

人生诸多难题,总归要自己解;生活起起伏伏,总归要自己经历。

但这不是说,明明看着身边人走入歧途却不管不顾,而是说不要先入为主,一味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的人生,改变他人的生活。

更不要随意介入他人的因果,要守好为你好的边界,帮助的前提是对方需不需要,如果需要,也不要只是全盘灌输自己的想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对方,至于具体怎么做,由他人自己来定。

0 阅读:0

畅锁欲言

简介:跟我走,带你在畅所欲言中,锁定成长中的那些点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