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年·我和爸妈的春节才艺秀”——
共赴新岁,同沐华光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实验中学
高二(4)班 王馨婷
指导教师:杨忠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与表姐一同踏入这满是喜庆与希望的新春佳节。
新年将至,我与表姐相约购物。出门便看到小区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氛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efa45c6153d24fd2fca61c6adbcc55.png)
很快我们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间,精心挑选。表姐拿起一个带有吉祥图案的中国结,笑道:“这寓意真好,买回去增添喜气。”我点头赞同、在这购物的欢乐中,我们感受着新年的脚步,期许新岁如诗中描绘般美好。
除夕来临,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地上。我与表姐一同濡墨写联。桌上宣纸铺开,似雪般纯净。表姐研墨,动作娴熟,墨香袅袅,如古人闲雅之举。我轻提毛笔,表姐在旁提醒:“字体可饱满些,方能有新春气象。”我点头,蘸墨写下,笔锋流畅,尽显功力。写罢,她笑言:“此联既有新年祝福,又含家国期盼,应景得很。” 望着这红底黑字的春联,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于新春之际,以笔墨寄愿。传承千年的文化在我们笔下熠熠生辉。我和表姐相约贴春联,大红的春联宛如新年的使者,传递着美好的祝福。我手持对联,表姐则小心翼翼地涂抹胶水,贴好春联,望着那喜庆的红,我们仿佛已被新年的喜气紧紧包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faf4f099498f37bd92abda727d9506.png)
午后,我们一同包饺子。我手法生疏,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不是馅多撑破了肚皮,就是捏褶时歪歪扭扭。表姐忍不住打趣:“你这饺子,怕是要在饺子界‘独树一帜’了。”我不服气地回怼:“这叫创意,说不定吃了我包的饺子,来年更有新意。”包完饺子,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热闹的春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6d12f5ded8f7787e3ec7e60c6694a3.png)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同天女散花,将漆黑的夜空装点得五彩斑斓。表姐兴奋地拉着我跑到院子里,指着烟花说:“看,这烟花多像辛弃疾笔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的场景。”我点头称是,心中感慨这传统烟花与古人诗词描绘的奇妙契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b514f6ace66c162df441548906754b.png)
大年初一,晨光熹微,我与表姐携手去拜年。一路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恰似“爆竹声中一岁除”描绘的热闹。走进长辈家门,我们笑容满面,齐声贺岁。表姐落落大方,作揖行礼,那姿态颇有古韵。长辈们喜笑颜开,纷纷拿出红包。我们恭敬接过,心中满是欢喜与感恩。这拜年之俗,承载着千年传承,让亲情在新春交融,正如古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传递着浓浓的温情与祝福。与表姐共度的这个新年,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春联、饺子、烟花、拜年……这些传统习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新的一年,我愿与表姐携手共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绽放属于我们的光彩。
愿此蛇年,如灵蛇展瑞,“金蛇飞舞闹新春,万户千家福满门”,喜乐安康。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杨理锐 组稿
编辑:贺靖
审核:杨理锐
二审: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