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烟火间,蛇年阖家欢

都市时报 2025-02-05 16:21:00

寻味中国年·我和爸妈的春节才艺秀”——

年糕烟火间,蛇年阖家欢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实验中学

高二1班 郭书含

指导教师:陈文燕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深厚的情感纽带。每至岁末,年味便如袅袅炊烟,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中悠悠升起,弥漫在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今年蛇年春节,我与父母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才艺秀,在烟火人间中,探寻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品味那份历久弥新的团圆与温暖。

共制年糕,甜意满盈。

“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制作年糕,是我们家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在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准备开启这场甜蜜的“创作”。母亲拿出提前泡好的糯米,颗颗饱满晶莹,在水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是岁月馈赠的珍宝。父亲熟练地将糯米倒入石臼,拿起木杵,一下又一下地舂捣。随着木杵的起落,糯米逐渐化作细腻的米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是记忆中的味道,馥郁醇厚。

我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其中,学着父亲的样子,用力地舂捣着米粉。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咬着牙向下压,却无济于事。父亲笑着接过木杵,语重心长地指导我:“舂年糕啊,讲究的是用力的平稳和均匀,就像生活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踏踏实实。”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技巧,与父亲一起,将米粉舂得愈发细腻,清新自然的米香沁人心脾。

接下来,便是制作年糕的关键环节——塑形。母亲将舂好的米粉倒入锅中,一层又一层的细心铺上,最后将最上层的米粉用大红色调色剂染红,并撒上一层香甜可口的彩色糖屑,放入锅中,盖上锅盖,开中火蒸制至熟。随着温度的升高,米粉逐渐变得浓稠,散发出诱人的香甜气息,仿佛在谱写一首甜蜜的乐章。待米粉蒸制恰到好处,母亲将其细心端出不一会儿,一个个造型精美、香气扑鼻的年糕便呈现在我们眼前。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年糕,心中满是成就感。

年夜饭香,阖家团圆。

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中的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独特的寓意。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糖醋排骨,象征着生活的甜蜜美满;饺子,形似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享这温馨的时刻。

在年夜饭的餐桌上,父亲举杯,感慨道:“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传承家族文化的时刻。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为我们留下了这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我们要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母亲也微笑着点头:“是啊,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举起手中的饮料,与父母碰杯,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烟花盛放,祈愿新岁。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来到院子里,准备放烟花。随着“嗖”的一声,烟花冲向夜空,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红的似火,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黄的如金,寓意着财富广进;绿的像翠,代表着生机盎然。烟花在夜空中此起彼伏,将整个天空装点得如梦如幻。

望着漫天的烟花,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声声爆竹和绚烂烟花中,旧的一年悄然离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在烟花下许下美好的心愿,祈愿新的一年平安顺遂、幸福安康。

传统质朴的春节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每一个习俗,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份情感的寄托。愿这份年味,这份传承,能永远延续下去,温暖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杨理锐 组稿

编辑:贺靖

审核:杨理锐

二审: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