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刚入夏的时候,已经退居二线的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推出了一本新书,名字就叫《李鹏回忆录(1928 - 1983)》。
飞机上升到平飞状态的时候,乘务长刘玉梅大声说道:“专机正在跨越赤道,咱们就在万米高空给朱琳同志过生日吧!”
随后,乘务员们唱起了自编的生日歌,祝福朱琳“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健康长寿”。歌声在万里蓝天上回荡,大家借着歌声纷纷向朱琳送上生日祝福。歌声里,李鹏还亲自给夫人献上鲜花,展现出他们几十年来夫妻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朱琳激动地说:“我今天可太兴奋了,我的生日从没像今天这么热闹过。”
李鹏在1928年出生,他的爸爸是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硕勋烈士。1926年的时候,李硕勋和李鹏的妈妈赵君陶在上海幸福地结为夫妻,成了一对志气相投、恩恩爱爱的革命伴侣。
李硕勋和赵君陶是上海大学的同学。李硕勋认识赵君陶的时候,就已经是共产党员了,还担任着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长的职务,是特别有名的学生运动领袖。
赵君陶认识李硕勋之后,也投身到火热的革命事业里了。他俩互相扶持、彼此鼓励,最后成了革命伴侣。打这以后,两个人就并肩战斗,一直生死与共,书写出革命伴侣的壮丽人生篇章。
“四·一二”事变发生之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李硕勋陆续担任了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这些职位。1930年的时候,李硕勋又当上了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开始搞军事方面的工作。
为了革命,这两口子聚少离多。李硕勋到处为革命奔忙的时候,赵君陶,一直在上海搞妇女运动工作。他们心里互相牵挂着,这对彼此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和精神支撑。
1931年5月,中央让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去领导粤北、海南岛等地的武装斗争。赵君陶,为了帮丈夫打掩护,就带着小儿子李鹏往南下去了,还担任军委机关秘书。
没过多久,李硕勋因为叛徒的出卖而不幸被抓了,在9月5日的时候,他非常从容地英勇牺牲了,当时他才28岁。
丈夫牺牲的消息传来,这对赵君陶来说简直是个噩耗,她悲痛到了极点。可她并没有被这悲痛给打垮,反而是把悲痛化作力量。她擦干了眼泪,心里满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怒,带着更坚定的革命意志,一头扎进艰苦的革命斗争里去了。
抗日战争一爆发,按照党的指示,赵君陶就担任起了在重庆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院长。打这时候起,她就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到战时儿童保育工作里去了,像慈母一样把爱给到那些难童,让他们健康成长。
赵君陶在把保育院办好的同时,还在重庆开了工友夜校、民众学校和识字班。她向群众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党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出了一份力。
解放战争的时候,赵君陶被组织安排去东北,成了哈尔滨第四中学校长,开始了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的新旅程。
打这时候起,赵君陶就在教育战线拼搏了一辈子。她一直有着共产党人的品质,日子过得很简朴,对名利看得很淡,从来都不跟党提啥要求。她一直记着丈夫李硕勋的遗愿:“愿为伟大的使命作终身之奋斗,惟望善育吾儿”。她培育出了千百万革命接班人,还培养出了像李鹏这样特别优秀的儿子。
李硕勋牺牲的时候才28岁,那时候的赵君陶,那可是才貌双全,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赵君陶从年轻的时候就反对封建婚姻,一直在谋求妇女解放。可她丈夫牺牲之后,她一辈子都没再嫁人。为啥?就因为她和丈夫的爱情太深了呗。
李硕勋在就义之前,给赵君陶留下了一封遗书。他在遗书中写道:“我马上就要和你们永别了。不管是在前方还是后方,每天都有好些人死去,我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我死之后,你可别太伤心,只希望你能好好把咱们的孩子抚养长大。你得想办法把孩子送回老家去,你自己也要努力自立,这很重要。我死了以后,尸体会有人收的,千万不许来,这一点我千叮万嘱。”
李硕勋牺牲以后,赵君陶就把丈夫临终的嘱托深深记在心里。可她那么爱自己的丈夫,又怎么可能做到“勿为我过悲”?
赵君陶的同事回忆说,在重庆工作那阵儿,赵君陶的床头老是放着一幅李硕勋的遗像。她常常对着遗像,静静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就那么沉思着。李硕勋活着的时候跟她往来的信件,她也总是搁在枕下,还时不时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看。就因为她把李硕勋的遗物看得跟自己的命一样重,那份遗书才完完整整保存下来了。后来赵君陶去世了,这遗书就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起来了。
赵君陶和李硕勋成婚后,仅仅一起生活了5年的时光,不过,他俩基于革命产生的爱情那可是特别坚固,就像磐石一样怎么也破坏不了。赵君陶一辈子都在守护这份爱情。她对爱情的忠贞还影响到了儿子李鹏和儿媳朱琳。
1940年秋,李鹏正在重庆育才学校念书,他跟着母亲到了重庆曾家岩50号,就在那儿,头一回见到了周恩来夫妇。
见到周恩来夫妇的时候,李鹏特别有礼貌地说道:“周伯伯、邓妈妈好!”
周恩来夫妇一见到李鹏可高兴了,对赵君陶讲:“哎,孩子都长这么大,真是越看越像硕勋。你在育才学校学得咋样?上几年级了?”
打那之后,李鹏跟周恩来、邓颖超的接触就更多了。有两件事儿,让李鹏对周恩来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回,李鹏在周恩来的家里瞅见有本《唐吉诃德》,就拿起来瞅了瞅,接着顺手搁桌子上了。周恩来瞧见了,就对李鹏讲:我可得批评你了,你看完书咋不把它放回原来的地儿,这样别人想找就找不着了。就这事儿,让李鹏瞧出周恩来做事有多严谨、多一丝不苟,这种做事的风格对李鹏的一辈子都有影响。
瞧着这张明信片,李鹏一下子就懂了,为啥周伯伯和邓妈妈会如此相爱。他们,不只是心心相印的爱人,更是同甘共苦的战友。他俩之间的爱情,有着革命者独有的浪漫劲儿。
联欢会上,吉林市长张文海按惯例得发表讲话。张文海往主席台走的时候,有个20多岁的姑娘也跟上去了。这姑娘穿着紫红色女式套装,梳着两条辫子,她是去帮张文海把致辞翻译成俄语的。
李鹏头一回见到朱琳的时候,朱琳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五官长得很标致,行为举止特别大方,还有一双又大又明亮且透着自信的眼睛。
跳舞的时候,李鹏就用俄语把自己的基本情况说给朱琳听。朱琳也用俄语跟李鹏讲,她,在102厂上班,是专门做俄语翻译的。
联欢会一结束,朱琳就陪着苏联专家打算回102厂去。李鹏赶忙走上前去先跟她握手告别,完了才和那几位苏联专家握手。
朱琳同事孙丽君回忆说,朱琳对李鹏的那个举动印象不咋地,觉得他没礼貌,应该先跟苏联专家握手才对。孙丽君就笑着跟朱琳讲:“你没瞧出来?他那是对你有意思!”
联欢会后,李鹏就各种找法子,去认识朱琳,还想跟她走近点。
朱琳收下那两件礼物后,李鹏可高兴了,就专门乘车去探望朱琳。
这一回见面,朱琳了解到李鹏的身世,还知道他是厂里的骨干,给厂里贡献了不少力量,于是就和李鹏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了。
这一个多月相处下来,赵君陶对朱琳那是照顾得特别周到,朱琳也切实感受到了老人满满的爱。她俩有好多话可以聊,常常一聊就到深夜。赵君陶还把朱琳介绍给她姐姐赵世兰,赵世兰对朱琳也是赞不绝口,说道:“这才是我们家的好儿媳。”
1958年7月10日,李鹏和朱琳在北京喜结良缘。他俩的婚礼特别简朴,就只请了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来参加。
曾经有一阵子,朱琳老是头晕,还失眠,医生都找不出是咋回事儿。李鹏听别人讲按摩能让这种情况好点儿,就跟着厂里一个四川来的师傅学会了按摩。每次回家的时候,他就照着四川师傅的手法给朱琳按摩。嘿,没想到这按摩还真管用,把朱琳的失眠都给治好了。
1959年刚开头,朱琳就有身孕了,李鹏的妈妈赵君陶可高兴坏了,把朱琳接到北京来照料。哪晓得有一回朱琳陪着赵君陶坐公交去医院检查,公交猛地一个急刹车,朱琳就摔倒在地上,羊水也破了。
赵君陶满心自责,赶忙把朱琳送到了协和医院。还好,经过医生的诊治,朱琳的状况总算稳定住了。
孩子出生之后,朱琳在母乳喂养这件事上一直很纠结。那时候是国家的困难时期,朱琳自己就营养不良,所以奶水也没多少。
1974年10月的时候,李鹏下班路上出车祸了。等他苏醒过来,人已经在医院的病床上躺着了。朱琳特别着急,一路小跑到医院,大夫跟她说,李鹏锁骨骨折了,好在脑袋没受伤。
为了让李鹏尽快好起来,朱琳得去上班,但她还是尽量抽出时间来照顾李鹏。朱琳上班的地方在西直门外,离李鹏住的宣武医院可远,每次去那儿,最少得倒三次公交车。即便这样,朱琳还是天天给李鹏炖好鸡汤,再送到他手上。
就这么着,李鹏和朱琳互相扶持,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坎坷坷。
夫人的这个举动,让李鹏特别满意。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朱琳跟三个孩子定了三条规矩:住家里就得守家里的规矩,不许夜里出去不回来。每个月交10元生活费,不过爸妈不会用你们的钱。不准跟别人借钱,也不能替人传信和收别人的礼物。”
对着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李鹏满含深情地讲:“50年的日子可不短,其间历经了好多风风雨雨。咱有福一起享,有难一块扛,互相鼓劲,彼此帮扶。这50年呐,我们的感情始终特别好,好多人,像我的同事,外国友人,都夸我们俩是模范夫妻。能有这样相伴一生的伴侣,我觉得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