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或是培优)和课内学习完全是两个赛道。前者去思维学模型套路化,主打短平快;后者循序渐进提升思维方式,主打厚积薄发。
很多家长一旦觉得孩子成绩不好了 ,第一反应就是报补习班,因为太想看到好的结果了。这是大错特错的做法,没有给孩子自我调节、思维成长、自我内化的机会,马上就去寻求外力!尽管是学到了短期提高分数的很多“技巧” ,分数也貌似很好看,但长期被“喂大”的孩子,渐渐失去了自主思维能力 ,高中露馅的居多……

自主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应该培养的能力,家长如果急功近利,孩子又求胜心切 ,加周边焦虑环境影响,就特别容易丧失培养自主思维能力的黄金期,错过即失去。能够有长远眼光,知道学习回报是有滞后效应的,相信过程大于结果,这种高认知的家长很少。这种家庭的孩子如果能够不补课就进入重点高中,即使他们不是初中最耀眼的梯队人物,也一定成为高中最有潜力、最有实力的一批人。

再来说培优,一大部分其实是伪培优,校内没讲,课外先学一遍(拓展一些),这就是所谓的培优;校内讲过了,再课外学一遍(拓展巩固一点),这才认为是补课。其实无论先学还是后学,都是有老师带着你比别人多学一遍而已。养成自主思维能力的孩子,第一遍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自学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校内听课,才能精力更集中,思维更发散,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但是很多人长期依赖补课预科,不相信自己有自学能力,渐渐丧失了自主思维!

还有一种竞赛式超前学,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对于优生的营销!这种是智商不够,普通孩子根本不配采用的一种学习模式。不到万分之一的孩子才适合这样的学习。但是你看看有多少孩子,被这样“培养”,最终陪跑,赔了夫人又折兵。

营销主打策略:成绩差叫补课、成绩好叫培优、成绩更好叫竞赛,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娃!一旦上船,下不去了。以失去自主思维能力的代价换取短期效应,慌的很,不能做到等待。
家长的格局眼界认知+对孩子的引领+孩子的智商方法毅力,让未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