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农夫与蛇:科威特曾接纳40万巴勒斯坦人,为何遭到巴解背叛

大博小阳 2025-04-22 14:47:16

说到巴以冲突这事儿,网上有不少朋友传过一张图,图里讲的大概是这样:

1947年,有些犹太人坐船到了巴勒斯坦,打算在那儿安家。他们的船上,用英文写着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家园被德国人给毁了,希望你们别再把我们的希望给灭了。

结果,很多网友根据这事得出了一个新的看法:这就像那老掉牙的农夫救蛇的故事一样,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当初好心好意接纳了犹太人,可犹太人非但没表现出感激,反倒是反过来咬了恩人一口。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觉得这结论真是有点荒唐。具体说起来,有这么几个理由:

首先,1947年的巴勒斯坦,英国人说了算,跟1920年前的土耳其人统治那会儿差不多。英国人手里有枪杆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他们面前都得老实点,哪敢捣乱。当地的阿拉伯人,说话能有啥分量?犹太人要想在巴勒斯坦安家,难道还得跟阿拉伯人请示不成?再来说说那横幅,上面写的都是英文,明摆着是给当地的英国老大看的。阿拉伯人里头,能认识阿拉伯文的,那都是有点地位的贵族了,普通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英文就更别提了。到了1947年,巴勒斯坦已经有40多万犹太人了。他们不愁没地方住,愁的是能不能在这儿建个国家,实现他们的锡安主义梦想。所以说,那横幅就算真有,也是犹太人想让英国人快点走人,好让他们在巴勒斯坦建国,可不是求着阿拉伯人让他们待下去的。这事儿啊,跟农夫救蛇那故事不沾边,纯粹是有些人想多了。说到农夫救蛇,我倒想起巴勒斯坦和科威特之间的另一段纠葛了。

【一、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数十万巴勒斯坦难民开始流浪】

1964年那会儿,巴解组织出现了,巴勒斯坦人总算是有了个能靠得住的团体,建国的梦想也跟着有了盼头。说实话,在那之前,巴勒斯坦就像是埃及、约旦、叙利亚这些阿拉伯邻居眼里的肥肉,谁都想咬一口。

巴解一出现,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就没啥好说的了,只能站边巴解,支持它建国。可那时候,埃及把控着加沙,约旦占着约旦河西岸,两地都被它们视为自家地盘,哪里肯轻易放手呢。

巴解要是想建个国家,那就得从以色列占着巴勒斯坦的地盘这事儿说起。所以,在1967年,阿拉伯的好几个国家,巴解也在其中,他们又一块儿组了个联军,打算把以色列给打趴下,好帮巴解把国家建起来。

结果,事情早早就露馅了,以色列赶紧动手,只用了六天,就把阿拉伯联军给打败了。埃及的加沙、约旦的约旦河西岸,还有耶路撒冷,全都被以色列给占领了。

巴勒斯坦整个地方都被以色列占了,巴解组织没了落脚地,只能领着好几十万的难民,到处漂泊流浪。

【二、约旦、黎巴嫩和埃及遭老罪了】

首先,咱们说说约旦这个国家。

巴解领着好几十万的难民,一股脑儿地跑到了邻近的约旦。可没想到,一到那儿,这些人就不太安分了。那几十万的巴勒斯坦难民琢磨着要在约旦扎根下来,而巴解呢,心里头还盘算着要把约旦国王给顶替掉,自个儿当约旦的老大。

之前咱们聊过这事儿,说巴勒斯坦和约旦其实是地理上很近的邻居,关系很亲。如果不是英国人在中间捣乱,两地的人早就你来我往,相互帮助了。

约旦国王对巴勒斯坦人一向挺大度,但没想到,他的宽容却养虎为患。在遭遇了两次偷袭后,约旦国王实在忍不了了,下令把巴勒斯坦人全都赶出国家。两边一打就是一年多,结果导致一万多名巴勒斯坦人丢了性命。

第二点,咱们说说黎巴嫩这个国家。

巴解领着好几十万的巴勒斯坦民众,没办法,只能跑到旁边的黎巴嫩去。黎巴嫩这个国家挺小,原本人就不怎么多,按照人们的信仰,那儿主要分三拨人:基督徒、伊斯兰逊尼派和伊斯兰什叶派。

以前,基督徒是这里人数最多的群体,所以他们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但后来,几十万巴勒斯坦人来了,伊斯兰信徒的人数猛涨。这样一来,伊斯兰这边就开始要求基督徒给他们更多的权力,结果这事情闹大了,导致了黎巴嫩内部打了起来。

巴解领着好几十万的巴勒斯坦难民,跑去了黎巴嫩南部,想占那片山头当老大,然后拿那儿当据点,继续跟以色列较劲。这么一来二去,就闹出了1982年的那场第五次中东大战。

黎巴嫩以前那可是真的风光,稳稳当当的一个国家,首都贝鲁特在中东地区,名声可响了,大家都说它是小巴黎。但没想到巴勒斯坦人这么一闹,直接把黎巴嫩给整垮了。

第三点,咱们聊聊埃及。

1973年,中东那边打完第四次大战后,埃及的老大萨达特琢磨着要跟以色列和平相处了。以色列那边呢,也不想再打下去了,毕竟在这次大战里,他们被埃及打得挺惨。所以他们琢磨着把西奈半岛送给埃及,就当是求和的礼物,好让埃及站在他们这边。

到了1979年,两边终于谈拢了,签了个《埃以和平协议》。从那以后,以色列身边少了个对头,多了个伙伴。不过呢,这背后的条件是得把西奈半岛全还回去。

流亡到埃及的巴勒斯坦人对此表示了反对,他们主动和当地的穆斯林兄弟会搭上了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更是放出狠话:不管萨达特逃到哪儿,他们都要追到他,执行死刑。

萨达特突然间就成了阿拉伯世界的靶子,可他心里装着埃及的和平,硬着头皮扛下了所有压力。结果在1981年,被一伙极端分子给害了。这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里,给阿拉伯世界挣回面子的英雄,就这么没了。

【三、科威特更是对巴勒斯坦人寒心】

科威特这国家虽小,但石油多得是,简直富得要命,把旁边的伊拉克都给羡慕坏了。所以,巴解一成立,科威特就成了支持他们武装斗争的大金主。二话不说,动不动就甩出几亿美元,总共给了30亿,那可是真金白银的大款支持者。

另外,因为以色列人把巴勒斯坦人从他们的家园赶走,科威特非常大方地接收了大约40万巴勒斯坦人,让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安顿下来并找工作。

可以说,科威特对巴勒斯坦人真的是能帮的都帮了,做得非常到位。

到了1990年,科威特人才恍然大悟,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到头来却遭到了别人的狠心抛弃。

这一年,伊拉克眼红隔壁科威特,动手就打了过去。说到底,还不是因为那八年的两伊战争,把伊拉克的钱袋子给掏空了,还背上了山一样的债务,光欠科威特的就有140亿美元。要是把科威特给占了,这债不就不用还了,还能捞上一大笔好处,这买卖,伊拉克觉得值!

情况是,一直以来受科威特资助支持的巴解组织,竟然站出来力挺伊拉克。他们还不止一次地在公众面前阻挡国际社会向伊拉克施压的行动,目的就是为了阻止科威特恢复国家主权。

这事儿真让科威特人伤心透了。别国支持伊拉克,他们勉强还能接受,但巴解组织可是他们一手扶持起来的,怎么也倒戈相向了呢?这还有天理道义可言吗?

到了1991年,科威特重新站起来后,他们不仅不再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分钱帮忙,而且还直接让40万在那工作的巴勒斯坦人回了家,从那时候起,就跟巴勒斯坦彻底断了联系。

“农夫与蛇”的故事,那可是个经典案例。打那以后,谁还乐意主动伸手帮巴勒斯坦人呢?

【巴解当时为啥要支持伊拉克呢】

和伊拉克相比,科威特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想当年,萨达姆掌权的伊拉克,野心勃勃,不光想把科威特给吞了,连旁边的伊朗都不放过,打算一并拿下。

在阿拉伯人的眼里,伊拉克很有希望重拾祖先的辉煌,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另外,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难题。要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站在科威特那边,那以后伊拉克肯定不会再给他们好处了。

说白了,巴解站在伊拉克那边,不就是图个利益嘛,谁会没事去帮弱者呢?早点表明立场,以后跟大佬们打交道也方便些。可倒霉的是那40万巴勒斯坦的打工者,本来日子安稳了,这下又得到处漂泊了。

0 阅读:18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