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上小学时,我挺排斥陪她写作业这件事的,因为我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过度介入反而不好。
所以有段时间,我从不过问她家庭作业的事,可没想到,正因为此,我被女儿的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几十个家长的面“点了名”。
老师说,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就我和另一个家长,没给孩子检查作业,说我们这种家长没责任心,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作为一名成年人,老师此言一出,尤其是还在家长群里,我脸上当然挂不住,但奈何对方是女儿的语文老师,我也不能说什么。
所以,打那以后,女儿每天放学我就陪着她写作业,即使没空,也至少做到把她写完的作业检查一遍。
然而,当我陪写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相比没陪写被老师批评,其实还有更糟糕的事情。

在被老师点名后,我跟另一个同样受批评的家长聊过。
她说自己之所以不陪老二写作业、检查作业,是因为吃过陪老大写作业的亏。
她家老大上小学的时候,自己为了想让孩子进个好初中,就辞了工作,全职陪读,每天不仅陪着写作业,检查作业,甚至还帮孩子整理课堂笔记。
在自己的悉心辅导下,老大成绩也非常不错,小学期间就没掉下过全校前十名,初中也进了一所非常好的寄宿制学校。
本以为自己熬出头了,没想到她家老大刚上初中第一次月考,成绩就 “断崖式滑坡”,跌到了班级三十多名。
她急得找老师沟通,才发现孩子现在存在的问题,都是自己陪读时养成的。
比如,老师说她家老大没有自主规划能力,连每天的作业都完成的丢三落四,并且也从来不检查作业,甚至连最重要的错题集都整理的一塌糊涂,更别提主动预习、复习了。

原来,自己坚持了小学六年的陪读陪写,早已让孩子形成了依赖,导致孩子进入寄宿制初中,脱离父母的监管,根本不知道如何独立学习,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02 孩子天生具备学习的内驱力2021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物理系的心理学教授就曾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121名学生分为AB两组,让他们做1-5级难度的数学题。
A组只要完成任务就随机奖励1-60美分,和成绩、努力无关;
B组是以努力为评价标准,付出努力越多,报酬就越高。
第一轮实验结束后,进入第二轮,两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数学题的难度,但与第一轮实验不同,这轮没有任何奖励。
结果这一轮实验下来研究者发现:A组学生普遍选择简单的题目,而B组学生则普遍挑战高难度的题目,且答题准确率并未下降。

这证明即使没有奖励,B组学生也能主动挑战自我,展现出强大的自驱力。
研究人员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B 组学生在前期奖励机制中,建立了 “努力就能获得认可” 的认知,从而将努力本身视为价值,激发了内在动力;
而 A 组学生习惯了随机奖励,一旦失去外部激励,就缺乏主动挑战的意愿。
由此可见,孩子在学习上的内驱力不是靠父母的监督或者奖励形成的,而是人天生的内在欲望,是一种无意识力量,是积累了整个历史经验的心理体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也就是说只要是正常发育的孩子,天生就存在学习的内驱力。
03 陪写作业方式不对,会毁掉孩子的内驱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驱力源于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即胜任感,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自主感,相信自己能掌控自己的行为;归属感,感受与他人的链接。

陪写作业之所以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弱化了胜任感、扭曲了归属感,使学习沦为外部操控的“苦役”,而非内在驱动的“探索之旅”。
第一,剥夺自主感
当你一直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自主权,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写作业时坐的直不直?做的好不好……
都要以妈妈的评价为标准,孩子很难感受到对自己学习的掌控力,慢慢地就不想主动去写作业,依赖你的安排了。
第二,弱化胜任感
当你一直陪着孩子写作业,还帮孩子检查、改错,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任务,好像只有妈妈在旁边,自己才能写好作业,导致孩子对独立完成作业越来越没有信心。

第三,扭曲归属感
每次写作业时,妈妈都坐在孩子旁边盯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习就是为了妈妈,而不是为了自己。
时间久了,他就会觉得学习是完成妈妈安排的任务,而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归属感自然会被扭曲。
04 如何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习惯,一般都是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养成的。
这个时候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知识理解和学习方法尚在摸索,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也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父母陪着写作业,能更好的提升写作业的效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俗话说“物极必反”。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本没有错 ,但如果全程包办、过度干预,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当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该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了:
第一,孩子具备独立学习能力
对于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能完整清晰的记录下来,会根据作业量和难度,合理分配时间,制定简单的作业计划,确保各项作业都能按时完成。
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知道去查资料或者尝试独立思考去解决,很少需要你帮忙讲解的时候,说明孩子已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能够专注于作业内容,不被其他事物吸引,知道主动检查整理错题,预习复习;
写完作业后知道及时整理好学习用品,将书本、文具等放回原位,保持学习区域的整洁有序,形成稳定的学习节奏和自我管理习惯。

第三,产生明显负面情绪
如果你发现陪孩子写作业时,总是忍不住烦躁,想发火,或者孩子表现出抵触、故意拖拉等行为,那就要注意了。
因为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讲师陈侃曾说:孩子在写作业时出现拖延、情绪不好等状况很常见,家长强制、说教不是好方式,尤其低年级孩子需要空间试验自主性,家长过度盯着不利于孩子感受自身力量。
此时,退出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你有没有陪他写作业?效果如何?
欢迎各位家长评论区留言讨论,供其他有类似困扰的网友参考~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