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广告总是无孔不入的钻入我们的生活,电视、网络、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广告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会发现广告并非现代产物,而是源远流长,甚至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懂得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进行商品宣传和信息传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1995a2b6fef8bee0ebbb89e24e63d6.jpg)
或许大家都不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广告这个东西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古人将它利用的程度,并不亚于现代的我们。
《韩非子》中记载了“悬壶济世”的故事,医者在门前悬挂葫芦,以示自己是卖药的,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招牌广告。
到了汉代,随着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出现,广告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史记》中记载了“市肆之言”,即市场上的叫卖声,这说明了口头广告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1f3856bd7409aef3a64bf5977882c1.jpg)
过去为了吸引顾客,大小商贩们可谓是费尽心思,而最为原始的宣传手段,就是“叫卖”。想要吸引顾客的目光,那就得用上那些响亮的吆喝和动听的唱卖!
就像在宋代的《东京梦华录》里描述的那样,那些卖油的会喊“油炸鬼”,卖茶的则会叫卖“茶汤”。这些叫卖声不只是在传递商品信息,它们还成为了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买卖越来越红火,那些满街吆喝的叫卖声,慢慢变成了店铺门前的招牌和幌子,成了广告界的新宠儿。
说到招牌,就是商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d0e998a9b502eb335a1532b61d5827.jpg)
挂在自家门口的那块小牌子,上面写着店名、卖什么玩意儿,一目了然,方便既简洁,和现在的商铺的照片异曲同工。
而幌子,则是挂在店铺外面的布幔或旗帜,上面绘有与店铺经营相关的图案或文字,以吸引路人的目光。
在唐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开放,招牌和幌子的制作越来越精美,甚至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印刷术出现,文字广告就火起来了,商家会费尽心思去制作传单、广告单,甚至在报纸(邸报)上刊登广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394e03545a1802c76d994437552288.png)
尽可能的将自己的铺子给宣传出去,设计的足够吸引人,才能在无数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宋代的《梦粱录》中就有关于广告单的记载,说明了当时广告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在古代,壁画、年画等艺术形式中,常常可以看到与商品有关的图像,如酒肆中的壁画往往描绘着饮酒的场景,以此吸引顾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d17290b51fa4973debf6839e376129.png)
这些图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巧妙地融入了广告元素,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商品的存在。
壁画和年画成为了古代商家宣传商品的一种独特方式,它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将商品的特点和用途直观地展现给消费者,从而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另外,一些商家还会在壁画或年画上附上简短的广告语,进一步强调商品的优点,提高广告的吸引力。
宋代的广告传单上,不仅有商品的介绍,还会有精美的图案和吸引人的广告语。比如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宋代开封城内各种广告传单的盛况,其中不乏“金榜题名”、“一品香”等吸引眼球的广告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a473eb8b80581d108cc489ab59c5b3.jpg)
这些广告传单通常都用五颜六色的印刷技术,让画面跳出来,文字也亮晶晶的,格外抢眼。传单的内容设计巧妙,既介绍了商品的特点,又通过富有创意的图案和广告语,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宋代的商家还会在店铺门口悬挂招牌,用以标明店铺的名称和所售商品,这些招牌往往制作精良,文字简练,易于识别,成为了宋代城市街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e9610ad0e27c17d28b63e800d0e0f3.jpg)
古代广告中常常融入吉祥语,如“福”、“寿”、“财”等字眼,以吸引顾客。商家相信这些吉祥语能够为顾客带来好运,从而增加商品的吸引力。
想让顾客们心动不已,古代的广告人可是创意无限,用尽了夸张的手段来宣传他们的商品。就像宋代《东京梦华录》里提到的,卖药的广告简直把药效吹得天花乱坠,让人听了都想忍不住就掏腰包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052f9faab7e95fa1e39ae47835c5ff.jpg)
像如今的明星代言,古代商家早已经利用了起来,打着著名诗人到访过、题诗过,等一系列的宣传方式,让自己的店铺得以名声大噪。
在明清那会儿,商品经济火得一塌糊涂,广告宣传也跟着水涨船高,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那些做生意的老板们,开始琢磨起品牌这回事儿,商标成了他们区分自家商品和别人家商品的超级大招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41491d0775b7e8d3245bb904548af4.jpg)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标和品牌,如“同仁堂”、“全聚德”等,它们不仅在京城享有盛名,甚至远销海外。
商家们通过在商品上贴上商标,以及在店铺内外装饰精美的招牌和幌子,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此外,还出现了专门的广告行业——“广告铺”,它们负责为商家设计和制作广告,甚至还有“广告歌”等新颖的宣传方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b457a006bd58de363743cdda752c3e.jpg)
古代的广告方式虽然五花八门,但最根本、最直接的宣传手段还是那老套的“口口相传”。
在古代,人们通过故事、传说、戏曲等形式,将商品信息和品牌故事传播开来。这些故事往往生动有趣,易于记忆,使得广告信息得以广泛传播。
同时,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广告文化亦与外来文化实现了融合。
例如,唐代的长安城中,就有许多来自中亚、西亚的商人,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广告宣传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广告形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广告文化的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56ede4ff3091cbae802343c8b94667.png)
通过古代广告,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趣味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古代广告的智慧和创意,也为现代广告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总而言之,古代广告并非仅靠口口相传那么简单,我们的老祖宗在广告的创意、形式和技巧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它们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还成为了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今天回顾这些古老的广告形式时,不禁为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056afd679ca799499793016603baf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