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接受了邀请,自此踏入这纷繁世间,开启了他为蜀汉大业拼搏奋斗的历程。在之后的日子里,诸葛亮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蜀汉的事业之上,他殚精竭虑,精心谋划,为蜀汉的发展与壮大不辞辛劳地操持着各项事务。然而,长时间的过度操劳终究还是拖垮了他的身体,最终,诸葛亮在五丈原这个地方,因极度劳累而溘然长逝,结束了他为蜀汉鞠躬尽瘁的一生。
当他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脑海中忽然浮现起一位好友曾经说过的话语。
想当初要是听了他所说的那些话,说不定就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样的境地了呢……
颍川隐士
大家都晓得,诸葛亮那可是刘备经过三次亲自前往拜访,才得以请出山的呢。在这之前,他一直都在荆州的山野当中过着隐居的生活哟。
话说刘备成功请来了有着“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之后,他的人生可就迎来了重大的转折呢。你看啊,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当中,凭借着诸葛亮的智谋等诸多因素,刘备一方成功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曹操。而后呢,刘备又在益州这块地方有了大动作,把刘璋给吞并了,势力进一步得到了扩张。不仅如此哦,他还顺利夺下了汉中这块重要的地盘呢。
我们时常会去设想这样一种情况,要是刘备当时能够再多去邀请几位像诸葛亮这般极具才华的“隐士天才”出山相助的话,那蜀汉后来的局面或许就大不一样了,应该也就不会出现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尴尬状况啦。如此一来呢,诸葛亮也不至于因为事事都得亲力亲为,操劳过度,最终累死在五丈原那个地方了。
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刘备在荆州期间的种种经历以及他的所见所闻时,便会察觉到一个情况,那就是在当时,荆州这块地方其实隐匿着数量不少的隐士呢。
在前往荆州之前,刘备的日子那可真是过得漂泊不定、颠沛流离呢。他一会儿和公孙瓒携手并肩,一同在战场上奋勇作战;没过多久呢,又跑到曹操的营帐之中暂且委身;到了最后,还在袁绍的身边待了那么几天呢。
最终,刘备在经历诸多变故与困境后,一路朝着南方奔逃而去,最后来到了同族亲属刘表所占据的荆州之地,在此暂寻安身之所。
在荆州这个地方,他可算是过上了一段安宁的日子呢。那段时间里,没有太多的纷扰,也没有接二连三的波折,就这么平平静静地生活着,也算是享受到了难得的安宁时光啦。
然而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他渐渐意识到,自己一直过着的这种日子,实在是太过于荒废时光啦。要知道,他的年纪正一天天地变大,如此一来,想要匡扶汉室的那份希望呢,也就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总算是静下心来,开始去琢磨自己在前半生里一直都在疲于奔命的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缘由啦。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察觉到一个情况,那就是自己的身边确实是有着诸多将领,而且这些将领个个作战都极为勇猛。然而,仔细琢磨之后又会发现,即便有着这样的优势,他们在整体局势当中,说到底也不过是扮演着为他人充当“打手”的这么一个角色。
既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用兵策略,就这样一味地打来打去,其实所做的无非都是些“草莽英雄”才会干的事儿罢了。
若想夺得天下,光知道一味地冲锋陷阵那肯定是不行的,这时候就必须得有一个军师才行呢。军师的作用可大啦,他能够帮忙制定出那种既长久又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有了这样的战略方针来指引,夺取天下这件事儿才更有可能成功呢。
就这样,刘备着手在荆州这片地方寻觅那些隐居的、有着非凡才能的高人。
既然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了,那为什么就非得要在荆州这个地方去寻找呢?
之所以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天下陷入大乱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呢,中原地区有许多的名门望族,他们为了躲避战乱,只能选择背井离乡,踏上逃难之路。而这些名门望族一路奔波,最后大多都跑到了荆州这个地方去寻求安身之所啦。
最初的时候,荆州那个地方,有着诸多的山野。这山野众多的环境呢,就成了绿林好汉们最为喜爱逗留的所在啦。也就是说,在一开始,荆州因其多山野的特点,特别吸引那些绿林好汉,他们都喜欢待在那儿呢。
一旦中原地区发生战事,这里便会摇身一变,成了隐士们心目中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在那兵荒马乱的中原大地陷入战火纷飞之时,此地却宛如一片宁静的净土,仿佛与外界的喧嚣战乱全然隔绝,吸引着众多隐士前来寻觅安宁,将其视作能避开尘世纷扰的理想之地。
刘备在当地所遇到的第一位隐士,其姓氏是复姓,为司马氏。
可别弄错啦,这里说的这个人呢,名字是单字一个“徽”。要知道,他可不是那个有着狼顾鹰视模样的司马懿。虽说他俩是同姓同宗的关系,可实际上呢,他们在人生轨迹等各方面完全没有什么交集存在哦。
要知道,这两人在豫州那个地方的时候,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可有两百多里地呢。这么远的距离,平常走动起来可不容易,所以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往来啦。
那么,刘备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契机与司马徽相逢的呢?
求士之路
刘备刚到荆州那会儿,刘表对他还是挺有好感的呢。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这时候有同族的兄弟过来,能帮着自己一块儿镇守荆州,这对刘表而言,那肯定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所以刘表心里自然是挺喜欢刘备来着。
然而,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在荆州这块地方,有不少有名望的人士以及勇猛善战的将领,他们经过观察和了解,逐渐觉得刘备这个人更加贤明有能。于是,这些名士猛将纷纷做出了选择,他们都主动投向了刘备的麾下,愿意跟随刘备一起干一番事业。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刘表渐渐对自家的这个小兄弟产生了忌惮之心。要知道,原本大家都是一家人,可日子久了,不知怎的,刘表心里就对这位小兄弟有了顾虑,开始担心他会做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事儿呢,于是便有了这样忌惮的情绪。
蔡瑁呢,他可是人家的小舅子。这蔡瑁当时就表态说:“姐夫,那刘备算得了什么,不过就是个小小的人物罢了。您就瞧好吧,看我怎么去把他给解决掉。”
话说那蔡瑁啊,暗中偷偷地筹备了一场如同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一般的宴席呢。他特意邀请刘备前来赴这场宴,而其心里啊,早就打着极为险恶的主意,竟然是准备趁着刘备在宴席之上毫无防备的时候,将刘备给杀害掉。
幸运的是,就在刘备起身去上厕所的这个当口,得到了他人的帮助,一下子就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过来。随后,他赶忙骑上那匹名为的卢的马,一刻也不敢耽搁,径直朝着西边的方向疾驰而去,以此来摆脱当下的困境,求得一线生机。
只见前方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溪,横在了前行的道路之上,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阻碍。而就在这同时,从后面传来了阵阵嘈杂的声响,转头望去,原来是追兵已然追赶了过来,情况变得十分危急起来。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刘备没办法,只得驱策着马匹,让马奋力一跃而起。您猜怎么着,这一下可不得了,他居然成功地跨过了那足有十几米宽的溪流。
后面追赶的那些兵也就在这个时候停住了脚步,不再继续往前追了,他们的追击行动就此终止。
当摆脱了追兵带来的危险之后,刘备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在这样相对安全的情境下,他整个人渐渐放松下来,原本因为紧张而被压抑着的酒意,这个时候开始不受控制地往上涌。随着酒意越发浓烈,他的神志也变得越来越迷糊起来。而他所骑的那匹的卢马呢,依旧驮着他在山间的道路上快速地奔跑着,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仿佛也在急切地带着刘备远离刚刚那一番惊险的处境。
不知不觉之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色变得越来越浓重了。而他呢,此时此刻,完全不知道自己前行的道路究竟在哪个方向,心中满是迷茫,对于前方的去处一片茫然无措。
当(某人或某物,原文未明确主体,可根据具体情境补充,这里暂用“他”指代)正在树林间毫无方向地四处乱走乱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有一名牧童,正悠然自得地跨坐在牛背上呢。那牧童手中还拿着牧笛,正悠悠地吹着,那情那景,就仿佛是从一幅精美的画卷当中走出来的一般,很是有几分那种悠远、闲适的韵味。
刘备心里盘算着要离开此地,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新野那个地方去。他觉得当下的情况,继续留在这里似乎不太合适,所以满心想着赶紧踏上回新野的路途才好。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牧童竟率先开了口,问道:“您就是刘备吗?”
刘备顿时大吃了一惊,心里暗自寻思着:眼前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牧童,怎么居然会知道自己的名字?难不成这牧童是蔡瑁派来的探子不成?这可着实让刘备心里犯起了嘀咕,满心的疑惑怎么也驱散不开。
就在他打算逃走的那个时候,牧童马上接着说道:“前几天,有客人来拜访我师父呢,在交谈的过程中,正好就提到了您的身材还有相貌方面的特征,所以我这才把您给认出来啦。”
刘备心里不禁对那牧童的老师萌生了好奇之感。他很想知道,能教出这样淳朴且颇有见识的牧童的老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学识与风范,所以这份好奇便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了。
他来到荆州已经有挺长一段时间了,不过呢,他在这儿的大部分日子都是在新野的营帐里度过的。在当地,认识他的人,大多是那些荆州的士族大夫们呢。
这些士大夫平日里大多自视甚高,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去拜见别人的。所以呢,要是能让他们主动去拜见某个人,那这个人肯定不简单呐,必定有着非同寻常之处,绝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人哦。
经过一番交谈了解到,那牧童的老师是一位名叫司马徽的人,在山野之间,大家都称呼他为水镜先生。值得一提的是,他是颍川那个地方的人呢。
话说,那牧童在前面可是说了好大一通呢,各种话语是滔滔不绝。可这些话对于刘备来讲,他压根就没怎么往心里去,为啥呢?因为那些说的内容,刘备之前从来就没听说过。不过呢,就在牧童说的这一连串话语里,最后那一句提到“颍川人”的话,可一下子就引起了刘备的注意,让刘备顿时眼前一亮呢。
在古时候,存在着好几个盛产文臣谋士的地方呢。就比如说河北的博陵,那里可是出了不少有智谋、能为朝廷出谋划策的人才哦。还有山东的琅琊,同样也是人才济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臣谋士。另外呢,刚才也提到过的河南颍川,这个地方更是厉害啦,同样盛产着众多在谋略方面极为出色的文臣谋士哟。
在世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颍川学子遍天下”。意思是说,颍川这个地方培养出来的学子数量众多,他们散布在天下的各个角落呢。
司马徽是颍川人,要知道,他身处荆州的时候,当地的那些士大夫居然都纷纷前去拜见他呢。从这一点就能够明显看出来,司马徽的学识那可是相当深厚的哦。
刘备心里萌生出了想要去求见的念头,不过呢,他到底能不能顺顺利利地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水镜先生,这还真不好说呢。
隐世不出
刘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牧童,而那小牧童呢,并没有一口回绝,只见他稳稳地骑上黄牛,然后在前面为刘备引着路呢。
在经过了一段不短的行程之后,他一路前行,不停歇地走啊走。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终于,他见到了那位一直以来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的水镜先生。
然而,就在他还未曾开口说话之际,水镜先生却先一步察觉到了他所处的窘迫状况。这是为何呢?原来啊,在他跃过溪水慌忙逃跑的时候,溪水溅到了他的袖子上,直到此刻,那袖子上的水渍都还没有干呢,所以水镜先生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刘备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觉得自己这一生的命运实在是太坎坷了,仿佛总是被各种不顺的事情纠缠着。运气似乎也从未站在他这一边,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难以顺遂心意,老是碰上这样那样不如意的状况,真的是时运不济。
不过呢,水镜先生可没有拐弯抹角,而是非常干脆利落地直接指出了他当下所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缺少出谋划策的谋士。
刘备听闻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懊悔不迭,直恨不能抬手就给自己大腿来上一巴掌。心里想着,这可真是费尽心思四处寻觅都没找着,结果如今竟然就这么碰上了,这不恰恰就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找寻的那位隐居于世的高人嘛!
他一心想着邀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为此做了不少努力呢。可每次去邀请的时候,水镜先生总是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委婉地拒绝他。在多次尝试无果之后,水镜先生最后就只对他说出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卧龙,另一个便是凤雏。
彼时的刘备,对于卧龙和凤雏究竟是何人,全然不知其详。当他怀着满心的好奇进一步追问相关情况的时候,水镜先生却就此收口,不再多吐露半个字了,任凭刘备如何询问,都不再给出更多的回应。
没过几天的时间,在水镜先生悄悄安排之下呢,刘备就在街市之上和徐庶碰了面啦。
要知道,徐庶的才能虽说比不了有着“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也赶不上被称作“凤雏”的庞统,然而呢,就在曹军前来侵袭的时候,徐庶可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凭借自身的本事,仍旧助力刘备很轻松地就把敌军给打败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刘备一下子就察觉到了谋士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经历此事的过程当中,刘备深切地体会到了,若是没有足智多谋之人在旁出谋划策,很多事情处理起来是多么的艰难,而有了谋士相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所以,经由此事,刘备立刻就认识到谋士对于自己的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那可是有着极为关键的重要性呢。
然而,好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曹操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抓住了徐庶极为孝顺母亲这一点,把徐庶的母亲挟持起来作为人质,以此来要挟徐庶。徐庶面对这样的情况,心中虽有万般无奈,但为了母亲的安危,也只能被迫离开,就这样被曹操给逼走了。
刘备刚刚才切身感受到了谋士所带来的巨大益处,可就在这时,他却心痛到了极点。恰在这当口,水镜先生竟突然出现在了营帐之外,原来是前来拜访刘备。
就在这个时候,水镜先生又一次提到了卧龙凤雏呢。他还很郑重地宣称,这卧龙凤雏二人那可是相当厉害,完全能够和古时候的姜子牙以及张良相提并论哦。
当看到刘备已然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时候,水镜先生便默默地起身,然后缓缓地离开了。
当要离开的时候,心里实在忍不住,便仰头向着天空发出了长长的叹息,暗自思忖道:“想那有着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啊,已然是遇到了能够赏识他的英明君主,这本该是大展身手的好契机。可谁能想到呢,他却始终没办法尽情地施展自己那满肚子的才华与谋略,这实在是太可惜啦!”
诸葛亮也曾听过水镜先生说同样的这句话。
确实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啊,诸葛亮在告别隆中之后,行动极为迅速且成效显著。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谋和非凡的才能,先是助力刘备成功夺取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在拿下荆州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进军益州。就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谋划且有力的举措,一步一步地推动着局势的发展,最终促成了三国鼎立这般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局面形成。
一开始呢,凤雏也就是庞统,在出兵益州的时候不幸战死了。这对于刘备一方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损失。而之后呢,关羽在荆州那边,没有经过周全的考虑就贸然发动了襄樊之战。这一战可不得了,直接导致了孙刘联盟出现了大问题,最后联盟就此崩解了,局势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
之后呢,孙权瞅准了张飞和他手下之间存在矛盾这一情况,并且还利用了这个矛盾,最后竟将张飞给杀害了。
眨眼间的工夫,蜀汉阵营就接连失去了两员大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那可是更需要好好地养精蓄锐一番了,而且得着重去培养那些新生的将领呢,只有这样,才能让蜀汉阵营继续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刘备当时一心急于要为自己的兄弟报仇雪恨,在这种急切的情绪驱使下,他未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充分权衡出兵的利弊得失,便草率地决定对东吴发动军事进攻。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出乎他的意料。在夷陵这个地方,东吴的陆逊采用了极为巧妙的战术,用火攻的方式给予刘备的军队沉重打击。这一场大火熊熊燃起,无情地吞噬了刘备所率领的数万大军,让刘备的军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惨败,其损失极为惨重。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蜀汉就如同遭受了重创一般,元气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其整体的实力被大幅削弱,以至于再也不具备去争夺天下的能力了,往昔那种有可能逐鹿中原、一争天下的气势和资本,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啦。
话说诸葛亮啊,当时的形势严峻,仿佛命运的轨迹难以更改,可他却一心想要扭转乾坤、逆天改命呐。在那种情况下,没办法,他只能独自一人挑起了丞相和军师这两项极为重要且繁重的工作。丞相要处理诸多政务,大到国家的方针策略,小到日常的琐事安排,都得操心;军师呢,又要谋划军事行动,考虑如何排兵布阵,应对各方敌军。就这样,他日夜操劳,身上的担子实在太重啦,最终在五丈原那个地方,因为过度劳累,耗尽了自己的精力,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诸葛亮的脑海中不禁浮现起水镜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此时此刻,他心中感慨万千,觉得或许这一切真的就是所谓的时运和命运使然。命运的轨迹似乎早已注定,即便自己一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可到了这临终之际,回想起来,却也只能无奈地感叹,也许一切都逃不过那冥冥之中的时与命的安排吧。
然而,不妨设想一下,要是真的能拥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自己究竟是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是选择就此隐居,安安静静地度过一生呢,还是会顺应时势的发展,去投靠那实力更为强劲的曹操呢?这着实是个让人颇费思量的问题。
然而,就在他轻轻闭上双眼的那个瞬间,在他的脑海之中,浮现出来的画面依然是刘备领着关羽、张飞这两位兄弟,一同敲响隆中那座草堂房门的情景。
话说那刘备刘皇叔,当时来到一处地方,在门外停下脚步后,便轻声地喊道:“不知卧龙先生在不在,我刘玄德特此前来拜访啦。”
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时运使然吧。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走向、个人的境遇种种,似乎并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就如同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起着作用,即便自己努力去争取、去改变,可最终的结果却还是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许这便是所谓的时也命也,一种让人感慨又有些无奈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