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犁云水足优游,何事天公特地愁。
不待春霖连夏口,故随寒食上江头。
花村烟火人家少,草屋茅亭野外稠。
更喜丰年多乐处,田蚕成叶麦生麰。
此诗以“乡野乐耕年”为题,细腻地勾勒出一幅乡野间耕作与生活的美好画卷。
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美景、农事的繁忙有序以及人们对丰年的期盼与欢庆,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首联“一犁云水足优游,何事天公特地愁。”开篇即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口吻,描绘了一幅乡野耕作的宁静画面。
一犁翻开云水相间的土地,耕作其中,仿佛与世无争,足以让人悠然自得。
然而,接着却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天公为何特地忧愁的疑问。
这里既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又通过天公的“愁”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悬念,引发了读者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和好奇。
颔联“不待春霖连夏口,故随寒食上江头。”紧承首联,解释了天公“愁”的缘由。
原来是因为春雨连绵不断,从春末一直延续到夏初,甚至伴随着寒食时节就来到了江头。
这里既描绘了春雨的及时与丰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又暗示了农事的繁忙与有序。
春雨的降临,使得乡村的田野更加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颈联“花村烟火人家少,草屋茅亭野外稠。”转而描绘乡村的景致与人文。
花村中,烟火寥寥,人家虽少,却显得宁静而和谐。
草屋茅亭在野外密布,展现出一种质朴而自然的生活气息。
这里通过对比与描绘,突出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惬意。
尾联“更喜丰年多乐处,田蚕成叶麦生麰。”则是全诗的高潮与总结。
这里表达了人们对丰年的喜悦与期盼。
田里的蚕茧已经结成,麦子也长出了新芽(麰,即大麦),一切都预示着今年的丰收与幸福。
这种丰收的喜悦,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丰收,更体现在人们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在丰收的年份里,乡村的人们享受着劳动的成果,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这首诗以乡野耕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美景、农事的繁忙有序以及人们对丰年的期盼与欢庆。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野之中,感受着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这首诗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歌颂,更是对劳动与丰收的热爱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