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动不动就上火,胃口明显变差,精神也不好,喝再多的水也不解渴,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孩子内热太重,津液耗损了。一方面是现在天气太干燥了,另一方面是孩子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吃多了,产生了内热,热则伤津,所以一定要多补津液。
津液不足的孩子有哪些症状?
1、口干口渴,想喝水,尤其是凉水,但喝水也不解渴;
2、大便干,津液不足会导致肠道得不到滋润,大便就会变得干燥;
3、皮肤干,嘴巴干,缺乏津液时,孩子的皮肤会变得干燥起皮,没有弹性,嘴巴可能还会起皮。
4、心情烦躁,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等。
怎么帮孩子补津液呢?其实没那么复杂,几个雪梨就可以了,我给家长分享3个好方法。
1、小吊梨汤食材:雪梨,银耳,枸杞、去核红枣、乌梅、冰糖
做法:雪梨洗净切小块,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将雪梨、银耳、红枣、乌梅、冰糖一起放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30分钟,最后加入枸杞,稍微煮10分钟就可以了。
和单纯的冰糖炖雪梨相比,小吊梨汤加入了枸杞和红枣,更为平和,可以滋阴润燥、润肺止咳,在秋冬出现皮肤干燥、口舌干热、咽喉肿痛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试试。
2、五汁饮食材:雪梨、莲藕、芦根、麦冬、荸荠。
做法:先把麦冬用开水泡一个小时,雪梨去皮去核,然后将所有食材混合打碎,过滤掉渣滓保留汁水,多加水后放锅里煮15分钟左右。
这个方子出自《温病条辨》,可以清热生津、凉血润燥,和中消积,如果孩子有上面提到的燥热伤津症状,都可以试试。
3、消积清热方身体万事,脾为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津液的生成主要依靠脾胃的运化,以及肺、肾等脏腑的参与,如果脾胃失调,就无力运化,津液也没法生成。
组方:炒谷芽、焦山楂、鸡内金、丹皮、炒栀子、柏子仁、茯苓、白术、山药、太子参等。
我在门诊上根据孩子的情况专门配了一个中药方子,不仅能消积开胃,还能清内热,补津液,里面的大部分药材都是药食同源的,很温和,适合孩子们吃。
炒谷芽可以消米食之积,焦山楂可以消肉食之积,鸡内金有化瘀消积的作用,丹皮、炒栀子、柏子仁可以清热除烦,润肠通便,茯苓、白术、山药可以健脾益气化湿、太子参可以益气养阴。
根据孩子的情况辨证加减后,很多家长反馈效果都不错,比单纯吃消积药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