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在一副挽联前停留,沉思道:这个人来了吗

白易历史观 2024-07-02 08:58:41

1972年1月10日,一场追悼会让我们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友谊。毛主席亲临现场,不仅为陈毅这位老战友送别,更关注到了一副饱含深情的挽联。当代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虽然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在最困难的时候,陈毅仍然不离不弃,用行动诠释了"知心朋友"的含义。有幸在那个特殊年代结交如此要好的知心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缘分啊!

友谊从未忽视彼此的缺陷,反而用真挚包容对方。早在民国时期,张伯驹就已小有名气,作为四大公子之一,他不仅是收藏家,更是文人骚客一枚。而陈毅则屡建战功,是开国将领中文化水准最高者,两人一见如故,在文学艺术的共同爱好中结下了情谊。

1956年,张伯驹割爱将珍贵的国宝级藏品全数捐赠国家,令陈毅深感震撼。从此,张伯驹的名字在陈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一年后,两人因一场书画展览会而正式相识,相见恨晚地坐而论道,寥寥几语,便已是知心知肺。

"你儿砍了我的脑袋,我都不信他是反社会主义!"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正是陈毅维护好友张伯驹的写照。当张伯驹遭遇不公平对待时,陈毅二话不说,极力为他在吉林找到一个工作岗位,让他的生活好过一些。可谁曾想,接下来的"特殊时期"更是雪上加霜,张伯驹夫妻只能住进十平米的小黑屋,靠着朋友接济勉强度日。

当陈毅与世长辞,终年七十有六的张伯驹都哽咽落泪,为这知心好友挽联道别。毛主席细细品读那副挽联,并询问其下落,这无疑是对张伯驹的关怀和嘉许。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恩来迅速解决了老人的生活困境,让他前往中央文史馆工作。"可爱、平易近人、诚实直接",张伯驹这样评价已故好友陈毅,恰恰也是他们之间真挚友谊的最好注脚。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