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宗室制度有多严格?两宋三百年,世袭罔替的爵位只有五个

白易历史观 2024-07-05 02:08:08

你有没有想过,皇家王朝中那些上位的太子和皇子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身份尊贵,地位显赫,却也不得不遵循着一套严格的宗室制度规矩,否则就可能会被革夺爵位。从北宋到南宋,历经三百余年的宋朝,对宗室制度的管理可谓是严谨到了极点,当时的宗室子弟想要获得爵位都得靠自己的资历和才能,并且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爵位可以世袭。就连皇帝们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一定能封到最高的亲王爵位。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朝代兴衰,可"宗室管理"这一重要大事却从来都是千古不变的难题。搞好了,就能拥有牢靠的皇权拥护力量;搞不好,就会酿成野心家的窝火,引发动乱篡逆。历史长河中,因宗室作乱而爆发的宫廷政变和宗室叛乱屡见不鲜,所以各朝各代统治者对宗亲子弟们都是防范备至,严加管控。

不过,整个中国历史上,能够真正做到严格管理宗室,从而免遭宗室作乱的王朝也是凤毛麟角。除了宋朝和清朝之外,其他王朝可以说是在宗室管理这个问题上吃尽了苦头。就连德高望重的汉武帝时期,都经历过宗室之乱以及两次宗室大乱;晋朝虽然对宗室管理有所改进,但仍在后期爆发数起宗室谋逆事件。不过,就在我们以为中国历史就这样注定要在君王和宗室间反复周旋之际,北宋和清朝彻底改变了这一切,给后世留下宝贵经验。

说起宗室管理,宋朝可谓是开了先河,严格程度令人咂舌。从北宋贵族建立政权开始,就制定了宗室爵位等级体系,分为十二级,包括亲王、嗣王、郡王、国公等。其中,亲王爵位是至高无上的封号,嗣王虽然排名第二但基本上是虚设的。宗室子弟们只有在皇帝的位置上才能赐予如此显赫的爵位,而且亲王爵位是终身制,即使享有此爵位,其后人也不能继承袭封。整个北宋时期,真正能世袭而不降的爵位仅有两个——周世宗后人的崇义公和孔子后裔的衍圣公。由此可见,当时想要宗室子嗣袭爵基本是痴心梦想。

宋太宗更是把这一制度执行到了极致。他上台后为了打压太祖一脉的力量,专门规定所有皇子和王爵子嗣都不许袭爵,只能授予虚职,与普通臣子无异。就这样,一度数代宗室子弟想要获得爵位,都得靠自己攒资历和积累功勋。比如宋太宗的一位王爵后人赵元俨,他生前只封到了小小的周王爵位。四个儿子中,长子赵允良熬到最后才勉强封到华原郡王,其他三子一个做郡守,两个做节度使,也就是官员而已,三子皆是等到去世后才被追封爵位。可见当时宋朝宗室爵位之严苛。

唯一例外的情况是为宗室子弟们开设科举特殊途径,允许他们通过考试做官。但也有"禁止宗室领兵和拜相"的规定,以免掌权过多对皇室造成威胁。看来宋朝对管控宗室的决心可谓是从头到尾都秉持着极致原则,对皇室来说确实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家族稳定,但同时也透着一股血腥与悲凉。

到了南宋时期,皇室意识到宗室阀阅严重衰微的问题。尤其是孝宗、理宗和度宗三帝,他们的父辈基本都已在宗室之列。为此,南宋开始设立了"嗣"字头的世袭爵位,如嗣濮王、嗣秀王,并规定在同一辈分中按长幼顺序相袭。不过这毕竟是南宋晚期,新设的爵位也仅传承了几代就中断了。另外,宋神宗还在太祖后裔中选出行辈最近、年德最尊者,授予世袭的安定郡王爵位。所以最终,在北宋到南宋整个三百年间,宋朝仅有嗣王四个、安定郡王以及太祖后人的崇义公和孔子后裔的衍圣公这五个爵位可以世袭罔替。除此之外,想要袭承爵位的宗室后代实在是少之又少。

1 阅读:2670
评论列表
  • 2024-07-24 20:56

    写了什么错字连篇!一不会写就别写了写了一个傻子

  • 2024-08-04 10:35

    发之前不会检查一下,错字连篇,人物关系也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