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走向覆灭,注定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黄巢起义割据中原,到藩镇割据争权夺利,再到宦官窃国把持朝政,中央集权不断被动摇和削弱。最后一任皇帝唐昭宗想要振兴中央权威,却陷入了诸藩环伺和宦官争斗的困局。在这场垂死的挣扎中,他别无选择,注定要亲手见证大唐王朝的落幕。
900年,唐朝矮冬瓜皇帝唐昭宗刚回长安,就准备除掉宦官集团。话说宦官和文人士大夫们老有龃龉,宦官掌控神策军,权力非同小可。宰相崔胤就天天劝唐昭宗铲除宦官,两人可谓是被蚂蚁给熬了火。
宦官们也不是铁板一块,神策军分左右军,各有一小股掌控。唐昭宗先除掉了几个掌控左军的宦官,重新任命了自己人。崔胤却认为必须全部清除,结果宦官们胆儿都吓破了,真给唐朝惹祸上身了。
十一月,左军中尉刘季述等宦官谋反,想廷杖唐昭宗,扶持太子李裕继位。可这时的大唐已是强弩之末,天下割据纷争,换皇帝可不是小事。这帮太监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最后一合计,他们把岐王李茂贞和许国公韩建拉下水,把唐昭宗就关在了少阳院里,过得比狗还惨。
崔胤看不下去了,只能求助朱温。朱温那可是河朔大老板,实力最强的藩镇,崔胤求他出马。朱温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把这帮宦官灭了,暗地里先拘住了刘季述的使者。崔胤见势头不对,赶紧拉拢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带兵剿灭了刘季述的党羽,救出了唐昭宗。
唐昭宗重新当上老大,高兴之余,任命孙德昭为静海节度使,其他人也美滋滋地分了权位。崔胤巴不得趁热打铁,把神策军彻底掌控在自己手里,当然也就是文官掌控。可唐昭宗摇了摇头,说文官也不靠谱,神策军还是交给了新上任的宦官掌控,背后牵线的却是李茂贞。
崔胤作为朱温的人,很快就跟这帮宦官闹翻了。为了主导权,朱温建议唐昭宗迁都洛阳,李茂贞则想让他迁都凤翔。两边谁也不让谁,最后只能打一架了。
901年,朱温带兵打过来,把韩建赶跑了。为了防朱温控制唐昭宗,宦官们赶紧逼着皇帝去凤翔,并改元天复。朱温一路杀将过去,李茂贞拦不住,只能找李克用来分散朱温的兵力。
朱温那可是当世第一猛人,李克用的军队好几次几乎被他打残。李茂贞渐渐吃紧了,凤翔被围困几个月,弹尽粮绝,百姓挨饿连狗肉都吃不上。唐昭宗也只能喝些糊糊充饥。他劝李茂贞跟朱温和解,李茂贞为了表诚意,先斩了二十多名宦官。
903年,李茂贞打开城门,把唐昭宗交还给朱温。朱温连滚带爬把宦官清洗干净,神策军就此灭亡。唐昭宗反而成了朱温的傀儡皇帝。朱温把禁军全换成自己人,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还诛杀了崔胤,百姓高呼打虎亲兄弟。
904年,唐昭宗刚到洛阳,朱温就拆了他在长安的宫殿。临走前唐昭宗还衣带诏想召集王建、杨行密等人反抗,被朱温识破,杀了他身边几百名侍从。到了洛阳,朱温换上亲信把守唐昭宗。这下子其他藩镇也不乐意了,各个找借口进攻朱温的地盘。唐昭宗内应外部,朱温终于受不了了。
904年8月,朱温指使手下诛杀睡梦中的唐昭宗,立他的第九子李柷为太子,史称"唐哀帝"。为了彻底掌控皇权,朱温905年在九曲池设宴,将李裕等九位亲王勒死投池。之后他又处决了数十名清流大臣。到此,朱温已洗清了一切障碍,加紧谋划篡位。
907年4月,朱温强迫唐哀帝禅让皇位,自己改名朱晃,建立后梁王朝,把唐哀帝囚禁在济阴。就这样,大唐王朝289年的统治宣告终结。唐昭宗曾孤注一掷也要把大唐复兴,但自黄巢作乱后,中央集权已成空话,藩镇割据是大势所趋。唐昭宗除了垂死挣扎,别无选择。
大唐王朝走向终结,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从黄巢农民起义到宦官专权,再到藩镇割据,权力中心的多点分散削弱了中央政权。而最后一任皇帝唐昭宗虽竭尽全力,但想要重塑大一统汉人中原政权已是痴人说梦。他的挣扎注定是徒劳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王朝的覆灭。
陕西人,从来不看这类文章,他们好像活在唐朝,觉得大陕西,大西安,是最最最牛逼的存在,什么南京,杭州,北京,天津,都没文化,唐朝完犊子的时候这些也不知道跑去哪里了?为啥不出来支撑一下,抵抗一下,让唐朝晚几年完犊子啊,至于唐朝朝廷最后时刻,他自身的问题,一堆的问题,大陕西人从来当作看不见,不看,视若不见
最起码唐朝辉煌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历朝历代最后都一个样,没有哪个好的
多次作死的唐朝,国运被作没了
唐昭宗要是投靠李克用,下场也不会这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