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佳节,吴月娘出城给西门庆上坟之后,一行人因为守备府的少奶奶春梅的突然驾到,阴差阳错地困在永福寺的僧房里,进退两难。
吴月娘一行看看天色向晚想要赶紧起身离开,永福寺的长老生怕惊动了这位权势熏天的守备府少奶奶春梅,特意向她请示:“适间有几位游玩娘子,在寺中随喜,不知小奶奶来。如今她要回去,未知小奶奶尊意如何?”
春梅压根不知长老口中的这“几位游玩娘子”是自己的老熟人——自己原来的主子吴月娘等人,便让长老请来相见。吴月娘哪里肯来,架不住长老再三催促,方才极不情愿地过来与春梅相见。
春梅一见,原来是吴月娘、孟玉楼与吴大妗子,便让内中年龄最大的吴大妗子转上坐,然后花枝招展的磕下头去,事发突然,慌的吴大妗子还礼不迭。说道:“姐姐今非昔比,折杀老身!”
春梅又向吴月娘和孟玉楼插烛也似地磕下头去,吴月娘、孟玉楼想要屈身还礼,被春梅拦住不肯。春梅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这种高姿态,无疑让吴月娘等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不得不说,现在这个庞春梅可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做事情能屈能伸。这番表现,俨然与她被吴月娘净身出户、离开西门庆家时的不卑不亢、扬长决裂而去的画面形成有趣的对比。
作者写出了这个人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下的复杂性格。没错,这就是那个既有礼有节,又能屈能伸的庞春梅,一个让你捉摸不透的、复杂的、多面的庞春梅!
在这种情形之下,吴月娘也放下昔日春梅主子的身段,说道:“姐姐(马上就改口称春梅为“姐姐”),你自从出了家门(尽量淡化当初是被自己净身出户赶走的这一事实),在府中,一向奴多缺礼(自降身份,以“奴”自称),没曾看你,你休怪(承认当初对春梅多有轻慢,争取一个好的认错态度,希望春梅大人不记小人过)。”
吴月娘都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春梅哪里还会跟她计较这么多,说白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春梅,人家要的就是你吴月娘现在这个做小伏低的姿态!玉楼问起春梅怎么会出现在永福寺这里,春梅道:“因俺娘她老人家,新埋在这寺后,奴在她手里一场,她又无亲无故,奴不记挂着替她烧纸儿,怎生过得去?”
颟顸迟钝的吴月娘还在奇怪,“我记得你娘没了好几年,不知葬在这里”。一旁的孟玉楼实在看不下去了,向她点明春梅所说的这个“俺娘”,其实就是潘金莲。吴月娘听了便不说话。场面顿时有些尴尬冷场,吴大妗子适时出来解围,说道:“谁似姐姐这等有恩,不肯忘旧。”
吴大妗子在书中已是多次充当这种化解尴尬、打破沉默的“润滑剂”了,说实话情商还是蛮高的,生活中还真不能少了这样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