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卡已经刷爆三次了,要不先把上个月欠的8700结一下?"导购小姐拿着POS机的手心沁出薄汗,对面穿着貂皮大衣的老太太正对着镜子比划新到的水貂毛领子。
张芳金镶玉的假指甲敲出脆响:"急什么?等我找到下家自然有人付钱!"她故意把"下家"两个字咬得格外重,惹得周围顾客纷纷侧目。
这位在菜市场为2毛钱能吵半小时的老太太,转身就能在专柜为件真丝睡衣一掷千金,人称"西城第一精分大妈"。
时间倒回1975年,钢铁厂宣传栏里贴着的"三八红旗手"照片里,19岁的张芳扎着双马尾,的确良衬衫扎进军绿色裤子里,细腰不堪一握。
那时她有个更响亮的名号——"流水线上的大美女"。
"当年追我的能从厂门口排到火车站!"老太太至今说起往事仍眼波流转,"那个供销科科长,每天雷打不动送雪花膏;工会主席儿子天天用吉普车接送;还有厂长的侄子……"
她如数家珍地掰着手指头,仿佛那些泛黄的情书还揣在胸前的布兜子里。
23岁那年,张芳坐着丈夫单位派来的红旗轿车嫁进干部家庭。婚车经过胡同口时,邻居们撒的纸花里混着不少酸溜溜的话:"这金凤凰飞进高门大户,怕是再难回来喽!"
看似光鲜的婚姻只维持了七年。丈夫调任外地后,婆婆以"不会照顾人"为由把她留在老家。
当她挺着七个月的身孕跪在冰凉的瓷砖地上擦地时,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件摆设。"他们需要我出去应酬时充门面,回家就恨不得把我锁进玻璃罩!"
如今在西城相亲角,张芳的征婚启事比春天的桃花还扎眼:"寻65-75岁伴侣,需有住房三套以上,退休金过万,每月另给1万元零花钱。
要求会跳交谊舞、懂浪漫,能陪我环球旅行……"
"您这条件都能找25岁小伙了!"红娘王姐压着翻白眼的冲动,"上个月有个退休教授,人家愿意给五千……""五千够买两盒车厘子吗?"
张芳突然提高嗓门,惊飞了窗外觅食的麻雀,"我每个月美容保养就要花两千八!"
最戏剧性的是和李工程师的相遇。70岁的老李戴着金丝眼镜,开口就是"我在三亚有海景房",结果约会地点选在肯德基。
当张芳优雅地抿着咖啡要求看房产证时,老头突然掏出个老式算盘:"咱得先算算婚后开支,你化妆品每月……"
"有个港商愿意给我开专卖店!"她后来常拿这事当笑料,"结果见面发现是卖老年保健品的,让我穿旗袍站柜台当活招牌!"
张芳的征婚故事被自媒体盯上后,播放量三天破百万。评论区成了大型魔幻现场:
"支持张姐!现在小姑娘结婚还要彩礼呢,我们老太太要个零花钱怎么了?"
"建议查查她年轻时的风流债,这明显是当过小三留下的公主病!"
更离奇的是,真有个温州老板开着保时捷来相亲。58岁的男人保养得当,见面就递上黑卡:"每月两万,但得签婚前协议……"
当所有人等着看这出荒诞剧如何收场时,张芳却突然在相亲角消失了。
三个月后,常去的美容院爆出猛料:老太太把40平老房抵押了,跟着个"新加坡华侨"投资虚拟货币,现在人财两空。
"其实她要的不是钱。"老邻居王婶唏嘘道,"当年她抱着发烧的孩子在雪地里等不到丈夫的卡车,那眼神……"
夕阳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铜钱大小的光斑。张芳的征婚启事还贴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雨水冲刷过的"万元零花钱"几个字微微发胀,像朵开败了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