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处期年,四子作难,围公一室不得出。有一妇人、遂从窦入,得至公所。公曰:‘吾饥而欲食,渴而欲饮,不可得,其故何也?’妇人对曰:‘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四人分齐国,涂十日不通矣。公子开方以书社七百下卫矣,食将不得矣。’公曰:‘嗟兹乎!圣人之言长乎哉!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乃知桓公之死也。葬以杨门之扇。桓公之所以身死十一日,虫出户而不收者,以不终用贤也。”
齐桓公薨逝后,齐国上下一片混乱,以至于宫中没有人管齐桓公,也没有人敢把齐桓公的尸体收殓入棺,他的尸体在床上足足放了67天,尸体全被腐烂,尸虫都从窗户里爬了出来,直到公子无亏当上国君后,才把齐桓公安葬。
一代霸主,生前风光,病重后连个送饭的人也没有,薨逝后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齐桓公没有合理安排继承人齐桓公就是公子小白,当初他是靠装死才战胜公子纠夺得齐国国君之位的,在管仲、鲍叔牙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但在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就开始昏招迭出。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分别叫王姬、徐嬴、蔡姬,但是三位夫人都没有生下儿子,刘桓公特别好色,有很多宠爱的妾,为他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郑姬生下公子昭,长卫姬生下公子无亏,少卫姬生下公子元,葛嬴生下公子潘,密姬生下公子商人,宋华子生下公子雍。
齐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为太子,还托付郑襄公照顾公子昭,公子昭的母亲郑姬是郑国公室之女,大概是郑襄公的亲戚,所以才会让郑襄公照顾。
齐桓公
齐桓公虽然明确确定了继承人是公子昭,但是公子昭在朝廷之中孤立无援,齐桓公在位时期没有为公子昭培养亲近他的势力,以至于其他四个儿子都来争夺国君之位。
除此之外,齐桓公还干了一件让人看不懂的事,“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
也就是说齐桓公已经立了公子昭为太子,然后又答应别人立公子无亏为太子,他这种做法不是摆明了让齐国陷入内乱?居然干出这么荒唐的事,也难怪齐国要陷入内乱了。这就导致了公子昭和公子无亏开始争夺国君之位,其他几个公子一看,也加入了争夺,导致齐国一片混乱,形成五公子争国君之位的乱世。
齐桓公识人不明齐桓公身边有三个近臣,分别是易牙、竖刁、开方,管仲临死前,齐桓公曾经问过管仲对这三人的看法。“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管仲去世后,刘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驱逐了这三个人,过了三年,齐桓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副忧虑重重的样子,于是又把易牙、竖刁、开方召了回来,还重用了这三人。
齐桓公
第二年,齐桓公病重,易牙和竖刁企图拥立公子无亏为国君,他们作为齐桓公的近臣,控制了宫门,不准宫人给齐桓公送饭,也不管齐桓公的死活,不久公子无亏(齐中废公)继位为国君,而公子昭则逃到了宋国。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发兵攻打齐国,易牙带兵迎战宋襄公,齐国大夫迫于宋国的压力,联合起来诱杀了竖刁和公子无亏,把公子昭迎回齐国当国君,是为齐孝公,易牙则逃到了鲁国。齐孝公当了十年国君,病薨后,他的弟弟公子潘指使齐桓公当年的宠臣开方杀死齐孝公的儿子,公子潘自立为君,是为齐昭公。齐昭公当了20年国君,薨逝后,他的儿子公子舍继位,是为齐后废公,齐桓公的儿子公子商人杀死了齐后废公,自立为君,是为齐懿公。齐懿公荒淫无道,当了四年国君,被邴原之子邴歜与参乘阎职合谋弑杀,齐人废除了齐懿公的儿子,将逃到卫国的齐桓公儿子公子元迎回国当国君,是为齐惠公。
这就是齐国的五公子之乱,根源就在于是齐桓公识人不明,重用小人,导致齐国发生祸乱,影响了齐国数十年,导致齐国开始衰弱,齐桓公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齐桓公与管仲齐桓公的水平与三国时期的刘禅差不多,身边有贤臣时,他们就是个开明的君主;身边有小人时,他们就是昏庸的君主。
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首霸,几乎都是靠管仲,管仲成为国相后,在齐国变法改革,不断使齐国强大,管仲为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华夏诸侯国打击外族,维护了周王室的名誉,成功地成为诸侯中的霸主。
没有管仲的齐桓公跟后主刘禅的能力不相上下,没有诸葛亮的刘禅,就开始信任宦官黄皓,导致蜀汉亡国,没有管仲的齐桓公,导致自己被活活饿死,身边全是小人和野心家,齐国不乱才怪。
齐桓公
说两件齐桓公的事,就知道齐桓公水平如何了。
周僖王元年(前681年),与鲁国在柯地会盟,鲁庄公的大臣曹沫用宝剑挟制了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齐桓公答应了,之后,“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沬。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沬三败所亡地於鲁。”
齐桓公九合诸侯之后,开始得意忘形,以为天下只有齐国最强,因此想要封祭泰山、禅祭梁父,管仲极力劝阻,但齐桓公就是不听,“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邱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俈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管仲于是换了角度来劝说,他说封禅要各种奇珍异宝才能举行:“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齐桓公弄不到奇珍异宝才能放弃。
齐国能够称霸,主要是国力强大,而这得益于管仲的改革,至于齐桓公,只是当他的国君,时不时跟诸侯会盟一下,齐桓公在位几十年,多半时间就是联合一大群诸侯国欺负一两个诸侯国,都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并没有打过什么有名的战役。
要不是有管仲在边上不断纠正齐桓公犯下的错误,齐国早就会衰弱,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甚至都不能称霸,没有管仲的齐桓公,就是刘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