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这样一个微博话题,吸引了乌鸦的注意:云南乡村女孩靠舞蹈走出大山。
点进去一看,这不是《小小少年》的那夺村吗?
那个偏僻、贫困,却有无数女孩,有着美丽芭蕾梦的村落…
女孩们在血肉横飞的猪肉档里,在炕上床头上,下腰、压腿、半蹲,做各种高难度动作,震惊了所有人…
一年之后,她们怎么样了?
有两位B站UP主,在热度过后,依然关心这群孩子的命运。
她们深入村里,拍摄了这样一部纪录短片——
《彩云女孩日记》
不少人评论:好真实!粗糙的原生内容,反而挺有生活趣味,没想到在这部短短的片中,看到了好多真实的乡村生活,勾起了不少童年回忆…
真实,这个多少国产影视剧求之不得贴上的标签,却在这部短片的评论里,被反复提及…
不禁让人想到:现在,我们是不是只能在短视频,在短片中,获得真实?
图片源于网络
曾经,我们并不缺乏这样的作品。
不光是在纪录片里,更是在电视剧里,都能看到这种来自泥土的真实。
是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同样贫穷的家里,上厕所也要跑公厕,杯子缺个口也舍不得扔,电视机没处放就用绳子吊在半空,一棵大树就这么立在家里,是如此拥挤,如此窘迫…
但这并不代表日子过得糙,这群生活在大杂院的一家七口,穷讲究也穷快活,她们为鸡毛蒜皮拌嘴吵架,又相亲相爱,互相着想…
在极糙的生活图景之下,是那些中国社会里有血有肉的面孔…
是
《金婚》里,两口子的工资,永远喂不够一家三口的嘴,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的学费、水电煤、买菜钱…
婚姻不是轻飘飘的你侬我侬,而是落到实地的有苦有泪的生活,在这片展现得淋漓尽致…
是
《我爱我家》中,除了那个灵魂的葛优瘫外,还有生活气息极浓的插科打诨,每个角色都真实立体得就像你家邻居…
在这个家里,大谈当时的民生、教育、两性…
是
《无悔追踪》中,记录了一条北京胡同里一群最普通的老百姓,在四十年间的风云变幻…
有各种俚俗的地道北京话,是小到垫学费、写牌坊这样的小事,故事缓缓讲述着一年又一年,没有撕逼狗血,只有一群本分善良的小人物,被裹挟在时代大洪流当中…
太多了,在这样的片中,我们能看见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他们在呼吸,他们在生存,是那样的琐碎,却又是那样的真实…
无数人为他们打高分,不正是因为拍出了那种生活本身清水洗尘的质感吗?
人是本能贴近这种真实的,大家比想象中更需要这种真实。
为什么2022年竟然变成了“考古大年”?
为什么我们看的盘的都是一些老剧,玩的都是老梗。
从羊胎素,到“你是我的神”,再到刘浩存宛如AI表情诡异的“怎么不算呢”,甚至当年汤唯给李安拉拉链的名场面,也因为戛纳获奖被扒出来鞭尸…
为啥?
因为我们受够了现在娱乐圈的没有个性假面营业,我们就想看明星们两三句话之间的刀光剑影,为了前程不惜大胆豁出去把野心挂在脸上的拼与抢,哪怕那是狼狈的,尴尬的…
我们试图在各种梗的缝隙里,在各种表情包截图里,在老剧里,找到真实。
因为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打着“真实”名号,实则假大空的烂片,太多了。
是《我们的婚姻》里,年薪百万,却养不起一个娃。
是《心居》中,同样踩中了国产影视剧标配三件套,卯足了要上热搜的心:婆媳大战、房子、鸡娃。
结果呢?评分5.6。
当情节设定不合理,让人物设定脸谱化,当一部片智慧激起焦虑情绪却无实处可落,它也就不再具备展现真实的力量与深度…
是《警察荣誉》里,说是真实呈现派出所日常,但看到的却是全员照顾关系户,全无纪律,无法解决的矛盾全靠天降神兵开挂解决…
有人激动地评论:这不就是电视剧版《守护解放西》吗?
我想反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去看《守护解放西》?
是《欢迎光临》中,说是反映“每一个在大城市努力奋斗,平凡又光芒万丈的普通人”…
但这尴尬的台词,无中生有的刻意矛盾,矫情的独白和意淫,让人无论如何都共情不起来…
是去年烂过,今年还敢重映的爱影片《我要我们在一起》。
身为爱情片,你却丝毫感受不到他俩为啥在一起了,没有逻辑没有心动的细节,只有人设只有套路,现在有点工业糖精,就配叫爱情片了?
比如《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说是要探讨当代年轻人恋爱状态,但通篇还是充满幻想,异地恋遇到的问题哪有表面这么简单,爱哪有这么容易打败距离,和闺蜜吵架哪有这么容易和好…
最后还是沦为青春疼痛文学,让不少人套娃惊呼:
我是真的讨厌《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太多了,是一个个说着接地气却让人难以共鸣的情节,是一个个为了上热搜而刻意营造出来的焦虑情绪,是拼命想贴近现实,却空有悬浮的当代国产影视剧…
我们只能在梗里看到短暂的真实吗?我们只能在考古老片里找到共鸣吗?
我想说,不是的,其实依然有人在坚持拍出真实的东西,坚持记录下这个时代的一些什么…
就比如开头这部引发不少人关注,顶上热搜的《彩云女孩日记》。
打开这部片,一股久违的带着青草泥土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是她们的日常,玩花球,吃粽粑,捏胶泥手工…
人与自然可以这样的亲密,趴在牛身上画画、写字,用就地采来的杨扭扭叶做黄饭,是城市里难以吃到的特殊香味的米饭…
她们熟悉每只猫每只狗,每棵树每朵花的故事,与它们相依为伴,相依为命…
她们在床上练“胸倒立”,在台阶上压腿,她们是如此骄傲自己学的新招式,肢体是那样的舒展…
但说起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却只是轻轻的一句“我练功练了三年了”,是那样的羞涩…
在镜头里,我们看到了她们的家人:
是沉默不语,却在烤鸭子为全家做饭的姨爹…
是爱唱歌的奶奶,穿着最美丽的壮族服饰,在荒山野岭,在蓝天白云下,拉着老姐妹一起唱歌…
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简简单单包粽粑,说说笑笑,就可以如此快乐…
在春节这么短的团聚时光里,在珍贵的相机面前这个小小的框里,她们最想框柱的,是家人。
我们看到了镜头之外,甚至是围绕她们的热点“芭蕾”之外,一个个完整的“人”。
在她们的镜头下,琐碎的生活,长出了诗意,短短10分钟的视频,却让我们在那些最普通的日常,看到久违的扎根最深的真实,一次又一次,被她们打动…
这样的感动,并不陌生,B站出品的纪录片,常常让我看见真实的力量,老读者都知道,我对B站纪录片心怀偏爱,出一季写一季,甚至如果他们愿意拍,我们会一直写下去。
是百看不厌的《守护解放西》系列。
一间小小的派出所,竟然发生了这么多抓马又真实,搞笑又心酸的故事,在这一个个编剧都编不出来的故事里,你能看见无数人的爱与恨,苦与乐…
是让人“一把口水一把泪”的《人生一串》系列。
在大火爆烤中,在一片烟火气中,在在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摊,在人声鼎沸的大排档里,是多少人的一个晚上,又是多少人的一辈子…
是《人生第二次》,不同于第一次的激动与紧张,但多了些久别重逢的忐忑与珍惜,浴火重生的彷徨与笃定…
人生第一次固然重要,人生第二次又何尝不可贵?
是让无数人落泪感动的《小小少年》,是那个在猪肉档里不屈的小小身影,是做了一辈子猪肉佬,对舞蹈一窍不通却愿意为了帮女儿训练而从头学起的妈妈…
那对奉献一生,却谦虚地说“不是伯乐找到千里马,是千里马在培养伯乐”的张萍夫妇…
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故事,被B站纪录片人用心记录,细腻呈现,才一次又一次,打湿我们的眼…
在泪眼婆娑中,让我们看见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让我们有所行动,想做那样的事,想成为那样的人…
以至于一年后,依然有人愿意去看看这群女孩,看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甚至想要为他们拍点什么…
这片并不专业,甚至粗糙,还有不少废镜头,但里面正有着现在所谓大制作,专业片子都缺乏的真诚与美,我对这样的片子的存在,心怀敬畏与感恩…
这群女孩拍到的,这不就是这次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金棕榈《海边升起一座悬崖》的中国导演陈剑莹所说的,“站在中国土地上感受到的诗意和深情”?
图片源于微博@陈剑莹Story
身在这个国度,这片土地,太多可以记录,太多值得记录了。
我珍惜所有真实表达的片子,记录真实,表达真实,才是影像的最终价值,真实本身自有力量,真诚的表达永远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