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堪称中国古代最有福之人,他寿命极长,一生荣华富贵,享受着全天下最顶级的资源。殷实的国库为他挥霍提供了保障,他一生六下江南,动辄花费几百万两银子,所过州郡都要给他献上珍宝,其中尤以书画居多。乾隆是一位顶级书法爱好者,搜罗天下真迹置于内府中。
如果大家去过故宫,欣赏过古人书画展,就能发现上面有很多乾隆题跋和印章。有人说他是“文物杀手”“牛皮癣”,但在文物界看来,他的字和印章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那些进入乾隆内府的文物,都得到了精美的重裱和修复,这也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乾隆对书法热情极高,几乎每天都要欣赏和临摹,但不得不说,他的天赋很一般,即使用着最顶级的名帖,跟着最顶级的名师学习,也没取得特别大的成就。乾隆的书法水平到底怎么样呢?他既没有某些人说的那般一文不值,但也够不上一流,总得来说属于书艺中上之人。
乾隆并非不懂古法,但他不论是学董其昌,还是学王羲之、颜真卿,都始终是得其皮毛,未能深入其精髓。我们就拿他临摹的《兰亭序》为例,作一分析。此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名为《弘历行书临兰亭序册》,写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此时他已经48岁了,有了较为娴熟的运笔技巧和功底。
这部作品中,乾隆对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笔法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简化。有专家曾说,自唐代以来,历代学王字者,都很难完全再现其用笔之丰富多变。李邕进行了精简,赵孟頫也进行了简化,而到了乾隆临《兰亭序》则是简化到了“单薄”的地步。
举例来说,“神龙本”起笔时有逆锋、顺锋,凌空取势、尖笔直入等多种处理方法,所以有些笔画起笔处牵丝引带,或者有小虚尖,落笔后进行衄挫、调锋,因此笔画会有一波三折的顿挫感。至于其他的细微处理,如绞转连带等,比比皆是。
乾隆这件作品则不然,入笔动作较为简单,落笔后以直来直去处理居多,省去了很多变化,因此流畅性高,但变化较少。也因为省去了衄挫、转笔,以折笔、提按代替,那种字与字一气呵成、衔接无垠的贯通感少了很多。王羲之的行书外柔内刚,遒劲有力,而乾隆这部《兰亭序》,妍媚多姿但力度不足。
有网友认为,乾隆这部临作得到了王羲之三成功力,但业内专家则认为,他把《兰亭序》临得变“俗”了。乾隆见过很多古人的《兰亭序》临作,其中不乏“神龙本”褚摹本、虞世南本等经典,但他没能从前辈这里学到有益之处,导致自己临摹的作品水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