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大师”欺骗了,魏碑不是“丑书”,入展率远超唐楷

三余书社啥 2024-08-01 00:27:24

现代人针对“魏碑”的评价,逃不开“丑书”二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王羲之“秀逸”书风,自魏晋之后,“王书”灵润秀美、畅意活泼的气韵,深得世人喜爱,一跃成为书坛主流,稳霸王座1000多年。

而魏碑崇尚阳刚之气,拙朴浑穆、凝重峻拔,与“王字”、“唐楷”截然相反,在审美差异的影响下,世人自然对魏碑抨击偏多,认为这类浑穆茂密、凝重敦厚的字体,败坏传统之美,毫无艺术性,开始了激烈的批判。

另一方面,如今网络上存在许多一知半解、见识浅薄的“大师”,他们自诩艺术眼光高人一等,推崇死板呆滞的“印刷体”、狂怪杂乱的“江湖体”,哄骗了初学者,让书法艺术脱离传统的中庸典雅。

在审美方向偏移的影响下,大家的艺术鉴赏日益“肤浅”,仅着眼于表层,不去体悟内在层次性、意境,导致外形丑拙笨重,以高古气韵取胜的魏碑,不被网友所接受,由此划入“丑书”行列。

实际上,若是静下心来,慢慢观察魏碑,你会发现它远比“唐楷”精悍,首先从书法史看,魏碑早于“唐楷”,乃北朝文字刻石的统称,也是隶书转向楷书的过渡阶段,继承了2种书体的特点。

字体工整庄严、浑厚凝重,用笔将楷书的方折峻整,和隶书的圆融畅意结合,例如《张猛龙碑》的“吹”字,“口”字旁的外部运用折笔,尽显方正端庄,但从内部看,笔画则变的圆滑流畅。

这种灵巧奇异的变化,让字体实现刚柔兼备,格调更为丰富生动,如清代杨守敬所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即便被篆刻入碑,也不会丧失灵动感、变化性。

特别是后期的魏碑,与南帖逐渐融合,笔画俊丽圆通,多了几分流动性,拙而不板、秀而不媚,字字精神挺拔,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时期的魏碑,比“唐楷”更值得学习,既能强化法度意识,还不会产生一板一眼的僵硬之病。

无愧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总结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由此可见魏碑并不是“丑书”,所以别再被网络上的“大师”欺骗了,而且近几年国展、书法大赛中,时常能见到魏碑的身影,甚至如今魏碑的入展率超越了“唐楷”,毕竟现在学“唐楷”者太多,偶尔加入一件魏碑,反而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

您对魏碑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三余书社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