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北约防务政策的强硬表态,引发跨大西洋联盟剧烈震荡。美国国防部候任副助理部长科尔比公开声称"若俄军进攻欧洲,美军未必驰援",此番言论不仅撕开美欧信任裂痕,更折射出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急迫性。
科尔比的"弃欧保亚"论调,直接冲击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的根基。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显示,若同时应对欧洲与亚太两线冲突,美军现役11艘航母中仅有3艘可即刻部署,战略运输机缺口达47%,兵力投送能力难以支撑双向作战。更关键的是,美国2024年国防预算中亚太方向投入占比升至61%,欧洲方向则缩减至19%,资源配置倾斜暴露战略优先级。
美国抽身迫使欧洲直面安全危机。德国议会近期通过《特别防务基金法案》,计划未来五年增加1000亿欧元军费;法国加速推进"未来空战系统"研发,力争2030年前实现六代机首飞;波兰国防开支占比已提升至GDP的4.2%,成为北约军费达标率最高的国家。这些举措虽显仓促,却标志着欧洲战略自主意识的历史性觉醒。
美国战略东移的背后是中国的快速崛起。解放军西太平洋区域拒止能力持续强化,055型驱逐舰年服役量保持4艘,东风-26导弹覆盖关岛基地,这些事实迫使美军将60%海外兵力部署亚太。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额突破7万亿美元,RCEP区域自贸圈激活产业链重构,经济与军事双重影响力重塑地区秩序。
美欧分歧为全球力量重组打开窗口。中欧班列年度开行量突破1.7万列,在美对华技术封锁背景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谈判取得突破,绿色经济合作成为新纽带。德国总理舒尔茨率12家隐形冠军企业访华,签署47项技术合作协议,展现欧洲务实选择。
历史的进程从不因个人意志停滞。当美国忙于在亚太构筑"岛链",欧洲已启动8000亿欧元防务基金;当华盛顿炒作"脱钩断链",中国与132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球权力格局正从单极霸权向多元共治演变,这场变革的终章,或将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