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职场怪现象:要加班费成了"不懂事",准点下班像做贼。企业把"能吃苦"当美德,把"守劳动法"当恩赐。应届生就像菜市场里的白菜,985的挂个金标签,照样被挑肥拣瘦。
最近,在 “百万英才汇南粤・杭州站” 的招聘会现场,有个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女生在招聘会现场,说希望能去广东工作,期望年薪能有 15 万,算下来月薪大概 1.3 万,最好还能有双休。她还讲:“现场的广东招聘公司挺真诚的,把岗位情况介绍得明明白白,真把我当人才看,我有信心能胜任这份工作。”
只是传到网络上,网友的看法就不一样。好多网友觉得她这要求不太现实。就现在市场上新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来说,大部分人月薪一般在 5000 - 8000 元,年薪大概在 5 万 - 10 万这个范围。
还有网友直接说:“广东竞争那么大,就算是浙大毕业的,也不一定能轻松拿到这个工资。”
也有网友指出,这女生学的是文科专业,又不是理科,要是学理科可能还有机会拿 15 万。还有前辈提醒,广东的外企大多是制造业的纯外资或者合资公司,新闻学专业一般很难进到制造生产企业那种专业对口的岗位,可能只有进电视台或者国企单位,才有机会拿到她期望的薪资待遇。
但也有部分网友觉得这姑娘要求不算高。毕竟她是从全国 985 高校浙江大学毕业的,而且她这个新闻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相关专业里能排第六。
有人拿自己的经历举例:“不算高,我从南昌大学这种垫底 211 毕业的本科,第一年纯收入就有 16.3 万,现在工作第七年了,平均年薪 28 万左右。”“这得看进什么企业,进大厂是能拿到这个数的,就浙大的牌子来说,她这薪资要求不算高,就是从她学的专业来看,企业给她双休,她可能也不一定真能休得上。”
的确现在就业环境竞争特别激烈,光 2025 年毕业生预计就有 1200 万,找工作的人多,企业招聘的人数却有限。而且好多企业对人才要求特别高,就拿新媒体公司来说,招应届生就要求 “全平台运营 + 会拍会剪会写稿”,给六千工资还要求 996 工作模式,甚至不少公司在正常上班时间安排大量任务,下班后还让员工处理邮件或者参加线上会议,加班费还很难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新闻学应届生,想一开始就找到月薪 1 万多还能双休的工作,确实挺难的。
再加上不少学校的新闻学专业没开实践课,资源也有限,招聘的往往都是特别优秀的人才。这就导致很多学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么换个职业,要么降低自己的预期。
不过从这个女生的专业背景看,浙大新闻学专业的就业机会其实也不少,像记者、编辑、主播、网络媒体、节目制作公司这些都是热门选择,她提这样的要求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就是和现实就业市场有一定差距。
要我说这姑娘挺勇敢。以前好多毕业生找工作都不敢谈钱,听老板说 “薪资好商量” 就傻乎乎等着,最后被压价、白干活。现在的年轻人变聪明了,知道工作就是等价交换,付出劳动就得有相应的回报,不想再被老板用 “锻炼机会”“未来发展” 这些空话忽悠。现在大家也越来越明白,用拼命加班、熬坏身体去换钱太不划算了。
前几年流行的 “996 是福报” 这种歪理,现在没多少人信了。网上总说年轻人 “躺平”,其实不是真的不想努力,而是不想被强迫无底线加班,大家更看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这新闻专业行业确实卷,记者、编辑经常忙得没日没夜。但越是这样,双休就越重要。
干新闻得保持脑子清醒,得有时间去观察、思考,要是天天累得半死,哪还有精力做出好报道?要是连学新闻的都不敢争取正常休息,那这个行业就真没希望了。
年轻人敢提要求是好事,大家也该适应这种变化,别再把压榨员工当常态。大家都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里谈工作,就业难的问题才能慢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