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残酷,人性冷漠,“和气”与“毒辣”必须适时而变!

陆小小霖 2025-04-17 10:47:32
中国人讲究的是和气待人,和光同尘,和而不同,无论是哪种“和”吧,总归是体现人性的美好,随和,温柔,善良。 和“毒辣”是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儿。 可是借由《骆驼祥子》描述高妈的一句话: 她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毒辣,她知道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通透! 01 本文要讲的主人公是曹先生家的仆人——高妈。 祥子在曹先生家拉车做了包月,有天晚上祥子拉曹先生回家,心里挂念着自己的心事,也是烦闷,就不那么留神了些, 既烦躁,又跑得飞快,天色又是黑,地上有一堆补路的石块儿,愣是没看见,把曹先生摔了去,车把也断了,祥子自己也受了伤。 他顾不上自己疼痛,脸皮子薄,心里正六神无主,摔了主顾,折了车把,责任和脸面让他羞于留下,便要辞事、让工钱。 高妈年纪不大,30出头的样子,她站在祥子屋门口,给他条分缕析,循循善诱,细细开导了好一番时候,让他断了辞工的念头。 传统女性的体贴,温柔,在此处显现得淋漓尽致。 但她可不是只有这一面。 自从她守了寡,就把每月所能剩下的一点钱都放了贷。一块钱也是一笔,两块钱也是一笔,利息至少三分(可算是高利贷了)。 资本有大小,主义是一样,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像一个极大极细的筛子,一点一点的从上面往下筛钱,越往下钱越少。 主义既能行得通,那便没什么可束手束脚的了。但需眼光、手段、小心、泼辣,好不叫放出去的贷有去无回。 她怎的有这个大胆的想法? 丈夫在世时,喝醉了酒来找她就是要钱,没有一块钱不能打发。不给钱就在门外闹,没得办法,她不管多大的利息也得马上借到这块钱。 她学来了这种方法,从债务人转成债权人,自此把它当做合理的收入来源。想按时收回自己的本钱和利息,在方法上可得厉害些,这并不比银行经理少费心血。 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妈脑子活络,也有些胆量、心思、手段和狠劲儿。 02 社会残酷,人性冷漠,将像高妈一样的劳动者逼得不得不“变”,和气与毒辣,适时而变。 无论是放高利贷还是性情上的改变,“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这里所说的“毒辣”,指的是对机会的精准把控、对规则的突破、对利益的极致追求。 说起“毒辣”,我想起的第一个人就是——邓文迪。 邓文迪早些年风评不好,她努力向上爬的样子,靠男人实现身价暴涨,资源跃迁,曾被国人诟病,人人嗤之以鼻,但架不住,她活得风生水起,国内的点滴流言,根本不能影响她的美好生活分毫。 离婚后的她更是又飒又美,社交圈涵盖政商娱三界,名气、财富、资源、男人、孩子,她都有了。 谁人背后无是非?看不惯她、指责她的人海了去,只是从生存和商业的角度来说,她身上是有点让人刮目相看的东西的(这里并不推崇任何有违道德底线的行为)。 她太狠了。就好像这个人没有情绪,没有底线,只有利益。 古话说,天道无亲,常佑善人,所以,人应当有好心肠。但也得有霹雳手段,正如某个读者评论的那样:心中有佛,手里有刀。 只有“和气”就是软柿子,任人拿捏,只有“毒辣”则失了人心根本,真正完善的人格,就该穿“和气”的外衣,不时亮出“毒辣”的剑,好叫人家知道你是有两把刷子的,非如此不能保护自己。
0 阅读:86

陆小小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