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什么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

拓跋腾 2023-10-24 15:26:43

宋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王朝,宋朝只是局部统一的王朝,宋朝缺少燕云十六州,并没有完成统一。《宋史·地理志》就记载,“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燕云十六州大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区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是指幽州(今北京)、瀛州(今河北河间)、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妫州(今河北怀来)、蔚州(今河北蔚县)、朔州(今山西朔州)、顺州(今北京顺义)、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儒州(今北京延庆)、新州(今河北涿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武州(今河北宜化)。其中的两大核心地区是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和云州今天的大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燕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战略要地,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尤其是幽州北面扼守燕山和太行山北支的长城一线,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王朝防止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属于汉朝四大经济区龙门碣石地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燕州地区往南便华北平原。若越过燕州地区南下,便没有阻碍,唐时期就设置了范阳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燕云十六州就隶属于这两大部分。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要从五代史来说起,自黄巢起义后唐朝藩镇割据加剧,朱温乘机崛起于中原建立了后梁政权。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但后梁只占据着中原和山东地区只有56万平方公里,北部有着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和幽州地区的刘仁恭两大势力,但河东节度使出了一位军事天才李存勖,先后灭掉了桀燕(刘仁恭在911年在幽州称帝国号燕),灭掉了后梁,降服陇右地区的岐国,更是灭掉了前蜀,天下俨然要统一天下,在后唐李存勖手里,后唐的疆域是五代时期最辽阔的曾有人说天下四分已得三分,面积达到了195万平方公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但唐庄宗李存勖是前半生似唐太宗勇武,后半生似唐玄宗昏庸,任用伶人戏子做官,自己还做戏子打扮自称李天下,后唐很快就内乱,李存勖被乱箭射死,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在石敬瑭的劝诱下决心自立平叛,于是进军洛阳。李嗣源在洛阳称帝,在位期间治贪官,杀污吏,体察民间疾苦,选贤任能,石敬瑭便是李嗣源重用的将领之一。

石敬瑭本是李嗣源的得力将领,也是他的女婿,有勇有谋,战功赫赫。李嗣源去世后,其子李从厚继位,但不久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所杀,进而夺取皇位,自立为帝。身为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指责李从珂,且不听从让其入京的圣旨,朝廷以石敬瑭不听皇帝的诏命,降制削夺官爵,降为晋州刺史,并派北面副招讨使张敬达领兵围困石敬瑭于晋阳。为了保命,石敬瑭派桑维翰,向契丹求援,把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燕云十六州)为辽太宗耶律德光寿礼,并向契丹输纳岁币三十万。

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了得到燕云十六州,答应援助石敬瑭。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年),辽太宗亲自带兵赶赴,从雁门关进入山西。

辽太宗在晋阳城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并亲自解衣冠授予石敬瑭。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石敬瑭建立晋国,史称“后晋”,石敬瑭即为晋高祖。作为交换条件,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割让给辽,并且每年给辽输金帛石敬瑭自称为“儿皇帝”,尊称契丹主为“父皇帝”。如果按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结拜为兄弟来算,李克用的养子唐明宗李嗣源和辽太宗耶律德光同辈,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按照辈分确实比耶律德光低一辈。但耶律德光错在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唐高祖为了进入关中防止后面起火也曾向突厥称臣,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和突厥请和,目的在于为统一天下和决战突厥争取时间,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遭到大臣的反对,大将刘知远劝谏高祖:称臣可以,以父视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足可以让契丹出兵,不必许以割地,恐他日大为中国的大患,后悔就来不及了。但是石敬瑭不顾反对,仍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这位刘知远就是后来后汉的开国皇帝。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自此,燕云十六州被纳入辽的版图,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一带深入中原王朝的腹地。燕云十六州入辽后,辽太宗以幽州为南京,作为辽的陪都,幽州由此成为辽的五京之一,称南京析津府。

后晋高祖石敬瑭死后,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很快显现出来,其养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不甘屈居契丹之下,决定向契丹称孙不成称臣。947年,被契丹所灭,全军投降,后晋也因此灭亡。辽太宗攻入开封,在开封登基,宣布要做中原之主,改国号契丹为辽,但由于不善于治理汉地,各地纷纷反辽,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他没有马上改国号,但弃石重贵开运年号,而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取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于是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

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为暠,改国号为汉,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称帝。

契丹军进入中原后,到处以“打草谷”的名义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耶律德光被迫北撤,留萧干守卫汴京,刘知远看准时机,采纳了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的正确建议,命史弘肇为先锋,举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很快拿下了洛阳和汴京。至此,中原基本上平定。

刘知远当了一年皇帝后不久去世,汉隐帝继位,但猜忌郭威,郭威谎称契丹犯边,北上澶州突然发生兵变,郭威黄旗加身,郭威称帝,郭威灭后汉称帝,951年改国号为“周”,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中原地区迎来了五代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因郭威无子,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继位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强大起来。鉴于燕云十六州的重要地理位置,世宗开始了北上收复燕云地区的战争。

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亲自率兵北征。先后取得莫州、瀛洲、易州和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把瓦桥关改为雄州,把益津关改为霸州。雄州就是今天的雄安地区,辽将周世宗收复的地盘称之为关南之地。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之后,世宗意欲继续北征,攻取幽州。辽闻其亲征,君臣恐惧,沿边城垒皆望风而下。在战争形势有利的情况下,世宗染病,不得不班师回朝。世宗车驾至瓦桥关以后,驾崩于万岁殿,留下遗憾,周世宗被认为是五代第一明君,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君主,可惜在北征契丹途中去世年仅39岁,辽此时是嗜酒如命的辽穆宗人称睡王。

周世宗在改革后国力加强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亲自北征,意欲收复燕云十六州,虽收回三关和三个州,但终因病而未取得成功。周世宗柴荣死后,柴宗训继位,仅仅过了一年,后周便灭亡。周世宗收回瀛洲、莫州,燕云十六州中剩余十四州还在辽的控制之下,其中收复的易州是辽灭后晋时期丢失的,此后后周的继任者宋再次因因燕云十六州和辽再起干戈。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宋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很大原因在于护中原王朝尊严的需要。自古形成的夷夏观在北宋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北宋王朝一直视自己为中原的正统王朝,其他民族皆为蛮夷,在五代事中他们称耶律德光为戎主,作为中原王朝应有的尊严,不可侵犯。所以对于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族所占,一直是宋朝统治者的一块心病。

契丹在唐朝时就已经归附中原王朝。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首领摩会归降唐朝,向唐朝贡。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契丹首领曲据率领兵众归附唐朝,唐太宗在他们的居住地设置玄州,隶属于营州都督府,并任命曲据为刺史。4月9日“契丹辱纥主曲据率众内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

贞观二十二年11月23日,契丹将领窟哥率领契丹举部归属唐朝。唐在契丹本部设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松漠都督,并赐首领窟哥为李姓。这就标志着契丹已正式归属唐朝的行政建制,由唐中央政权管辖,此后也一直保持着这种关系。

后梁时期,契丹仍向后梁进贡,但是随着契丹势力的增强,地位也不断提升,契丹和后唐为兄弟之国,甚至后晋成为了其宗主国,宋朝建立后,依然想要维持唐朝时这种“贡赐贸易体系,契丹是大宋的藩属,契丹的首领经过中原王朝的册封才合法。但宋朝一向被视为蛮夷的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力量强大起来,渐渐有压倒北宋王朝的趋势,这是宋朝廷所不能接受的。“传统中国思想家和史家大都视统一帝国及其维持的朝贡制度为理想,而以与外族建立平等关系为耻辱。而随着辽力量的增强,宋感觉到辽的威胁越来越大,想通过收回燕云十六州来确立自己作为中原王朝统治者的地位。

其次,燕云十六州是防止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燕云地区位于燕山以南,北距长城较远,一向都是汉族聚居区,为中原王朝控扼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的基地,燕云的丧失,使北宋与辽共有华北平原,北宋也就无险可守了。”

北宋自宋太祖开始就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到了宋徽宗时期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和金朝结盟联合灭辽。

宋太祖先南后北 设立封桩库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好资金储备

宋太祖建立宋朝时,唐代的藩镇割据遗留下来的割据政权仍然存在,各国之间的战乱不断,严重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且宋王朝是新建立的政权,不免会受到其他割据政权的敌视,因此其他割据政权的存在也严重威胁到宋王朝的安全。宋太祖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统一战争。宋太祖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与众臣商议,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争策略,平定五代十国时期剩余的割据政权,主要有后蜀、南汉、南唐、北汉几个小国。为了避免两面夹击的困境,宋太祖就必须先处理好与辽的关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宋朝事实》记载:五代时,朝廷招募百姓盗契丹的马,朝廷给他们钱,以此来补充战马的匮乏。太祖受命,务保境息民,不要在宋辽边境生事,令百姓归还之前前所盗马。颁布法令禁止出边境盗马。

宋太祖此时是要保证与辽边境的和平。避免两线作战,宋太祖与辽的和盟只是为了平定南方,从未忘记收复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群臣再奉表请加尊号一统太平。宋太祖说:“燕晋未复,岂能说是一统太平乎?

宋太祖最初想用赎买的方法来解决燕云问题,若赎买不成再采取战争的方式。太祖在内府库设置“封桩库”,储积大量金帛。宋太祖曾说“石晋为了自己的私利,割幽蓟以赂契丹,使幽云地区的百姓,生活在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若能归还我土地百姓,我将用这些金帛赎回,若是不行,我将散尽其财、招募勇士,收复燕云。太祖把平定诸侯和国家运行剩余的钱都归入了他成立的封桩库内,准备用作赎买燕云十六州的经费。

宋太宗继位后,在封桩库感叹太祖皇帝蓄积的金帛:“此金帛如山,用何能尽?”太祖聚积的金帛之多,不可胜数。但是太祖的计划是先收北汉,完成统一后再以赎买的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州,然统一大业未完成,太祖便去世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并未实施。976年,太祖驾崩后,其弟赵光义继位,即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统一北汉。此后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决燕云十六州问题上,并为收复燕云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战争。

宋太宗的两次北伐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宗继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事业,灭北汉,实现局部统一。燕云十六州的问题一直是太宗的一块心病,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未经整顿军队,立即率军北伐契丹,意图趁胜利之势,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北宋军队经过讨伐北汉的战争,已经十分疲乏,“围攻太原数月,赏赐也没了,将士困乏。会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而上将伐契丹,取幽蓟,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自率兵北伐。战争初期,因辽军未做准备,且燕云十六州汉人居多,许多城守开城投降。

6月20日,太宗到达岐沟关,契丹东易州刺史刘禹带州投降。太宗到达涿州,判官刘原德开城投降。

23日,太宗于城北监督诸将攻打幽州城,幽州山后八军瓷窑务官三人投降。

30日,太宗于幽州城下亲自督战,幽州诸县令及乡民五百人归降。

7月,契丹建雄军节度使顺州刘延素与官署十四人来降。7月5日,蓟州刘守恩与官署十七人投降等等。太宗继续攻取幽州,但日久不下,士兵疲惫,士气低落,而此时的辽朝的皇帝不再是昏庸的辽穆宗而是圣主辽景宗,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便派兵增援,在高粱河(今天北京动物园的那条河)两军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大腿中箭,乘驴车逃走。“高粱河之战”宋军大败,太宗不得不班师回朝。但太宗仍未放弃,并于雍熙三年(986年)又一次北伐。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雍熙三年(986年)三月,宋军分三路进行北伐:“三月,潘美出雁门,自西陉入,与敌战”,北至寰州,寰州刺史赵彦辛举城投降,后来相继取得应州、云州。曹彬“进壁于涿州东”,与敌人交战,取得涿州。田重进至飞狐北界,与敌军交战,大胜,后来又夺取灵邱、蔚州。计划三路军在幽州会和,然后以全师攻取幽州。三路大军收复了不少失地,但是后来,米信在新城作战失利,曹彬又在岐沟关被辽将耶律休哥打败,宋太宗下令撤军,北宋名将杨业孤军奋战,最后战败被俘,宋军收到严重损失。“雍熙北伐”最后失败。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随着宋太宗两次北伐的失败,宋朝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宋太宗的对辽战略也由进攻转变为防守,开始把重点放在朝廷内部。两次北伐的失败彻底摧毁了宋太宗和大臣们收复燕云地区的信心,此后宋太宗和朝臣也不再提收复燕云之事。

宋真宗时期以和为主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宗率兵三十万南下入侵北宋。辽此时的目的不在于灭宋,而是以打促和来保证燕云地区的安全,燕云是辽重要的经济区,燕云地区的人口占辽的五分之二,燕云是重要的农耕可保障辽的粮草供应,。

宋由于失去了燕云这一天然屏障,辽军南下进入河北平原,毫无阻碍,势如破竹。很快就率到澶州城北,直犯大军,三面围攻澶州,轻骑由西隅突进。契丹来势汹汹,宋朝廷震惊,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建议下被迫亲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与辽战争中占据有利形势的情况下,宋真宗采取了以和为主的态度,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不仅规定宋朝须向辽交纳岁币,而且规定了两国的疆土,“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守存”,两国不得互相侵扰,这等于是从法律上承认了燕云十六州归属契丹。“澶渊之盟”后,宋辽维持了近百年和平,但是真宗一朝,也不再提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燕云问题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存在,仍是北宋王朝的心病。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宋神宗时期河湟开边

澶渊盟约订立后,宋辽维持了百年和平。虽然燕云十六州问题仍然存在,但宋辽双方并未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宋仁宗时期,为了防御辽兵南侵,在河北路疏河兴塘,把洼淀河泊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绵亘七州军,屈曲九百里,深不可以舟行,浅不可以徒涉”的“水长城”。辽趁宋与西夏交战之际,遣萧英、刘六符等出使北宋,向北宋索要关南之地。

为了平息宋辽争端,宋仁宗采纳富弼、范仲淹等人的建议,在澶渊之盟所定的岁币的基础上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宋辽争端和平解决。宋英宗时,基本沿用宋仁宗的对辽政策。因此,宋仁宗、宋英宗两朝与辽的关系都是以和平为主。

到宋神宗时期,宋辽两国还是继续维持着“澶渊之盟”签订后的和平,但是宋神宗一改宋仁宗时期的怀柔政策,主张用武力彻底解决边患问题

先易后难,先平定河湟谷地,获得稳定的战马,再谋西夏,最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因此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富国强兵为统一中国做好准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宋神宗开始对河湟用兵时,但辽朝震动。熙宁八年(1075年),辽派遣使臣到宋朝,要与宋商定地界,以威胁北宋放弃对河湟用兵。富弼、韩琦、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也反对宋神宗的主战思想。韩琦赞扬宋仁宗、英宗两朝对辽采取的怀柔政策,“七十年间,二边之民,各安生业,至于老死不知兵革战斗之事。至仁大惠,不可加也”。司马光也认为应该以和为主,宋神宗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目的,暂时对辽妥协,派韩缜负责与辽边界的商定,宋神宗时期,宋朝与辽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领土争端。黄嵬一带(在今山西省原平市北崞阳西南),位于宋辽边界,其归属问题成为了双方谈判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神宗任命沈括为出使辽国的全权负责大使,前往谈判黄嵬一带的归属问题。

黄嵬一带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着宋辽两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黄嵬一带曾经是宋朝的领土,但后来被辽国占据。在黄嵬一带的归属问题上,宋朝和辽国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在经过多轮谈判后,沈括与辽国最终达成了协议。黄嵬一带仍然归属于宋朝,但辽国在一定时间内享有对该地区的经商权。宋辽关系缓和,宋神宗继续对西夏的战争,元丰五路伐夏

元丰四年(1081),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秉常导致国内政乱。宋神宗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伐夏大战。宋神宗部署李宪部出熙河路,种谔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环庆路,刘昌祚部出泾原路(刘昌祚受高遵裕的节制),王中正部出河东路,欲一举攻克西夏兴、灵二州。按作战计划,泾原、环庆两路合取灵州,河东、鄜延两路先会师夏州,再攻怀州,最后四路合攻兴州。宋廷还请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以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五路中,李宪以大将李浩为先锋,由今临洮出发,翻越马衔山,至康古城(今榆中境内),进而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二日,攻克兰州。李宪设帅府于城内,并建置兰州,李浩为知州。次年正月,宋廷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归入北宋版图。

种谔作战积极,率所部沿无定河西进,起初势如破竹,通过一系列间接攻城战略的运用,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但西夏采取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策略,但宋军很快就因为军粮供应不继,又逢大雪,部队非战斗减员达三分之二以上。

泾原路刘昌祚部作战勇猛,乘胜直抵灵州城下,但高遵裕缺乏对战局的整体把握,在缺乏攻城器械、后勤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命令刘昌祚直接攻城、宋军屯兵坚城之下,围攻十八日不克。而西夏军放黄河渠水灌淹宋军营地,又断绝其粮饷之道,宋军士兵因冻溺饥饿而死者极多。宋廷因此下令班师。

此战神宗立动用了40万大军讨伐西夏。北宋先胜后败,损失极其严重,估计约20万将士客死异乡。宋军只占领了兰、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于夺取整个西夏相比这些微不足道。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此后在元丰五年(1082年)9月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灭夏,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徐禧不听部下高永亨突袭敌军的谋略,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由于怨恨徐禧,种谔未予援救。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等人死难,宋军战死士卒、役夫二十余万。宋神宗在与夏战争中失利,损失严重,宋神宗无力再战,被迫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最后郁郁而终。宋哲宗继位后,主张恢复宋神宗时期的对边政策,但仅对西夏用兵,并未对辽用兵。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宋徽宗联金抗辽

北宋末年,一直受辽统治的女真族完颜部渐渐崛起,并建立了金国。北宋想要联合高丽攻辽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失败,需要新的盟友共同对辽,金也想灭辽以摆脱辽的控制,与宋直接进行合作,订立了“海上之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宣和元年(1119年),燕云十六州地区燕地赵良嗣投靠北宋,向宋徽宗建议要收回失去的疆土,“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则受制于人,就晚了”。赵良嗣的建议迎合了当时宋徽宗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因此得到重用。李良嗣向宋徽宗进言:“我言辽可取,若能遣使结女真,与共图之,则石晋所割燕云之地可复也。”宋徽宗以此问大臣的看法,郑居中、邓洵武等人以宋辽百年友好不应再生刀兵竭力反对,但是童贯、王黼等人认同赵良嗣的观点。

宋徽宗想要完成太祖皇帝等几代人未完成的事业,十分认同赵良嗣的看法,且在宋仁宗之时就已经有人提出联合女真对抗辽的策略,所以宋徽宗更加坚定了联金抗辽的决心。宋徽宗决定派遣使者到女真,与之“结约”夹攻辽国,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命蔡京、童贯主管此事,与金订立盟约。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于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命赵良嗣以买马名义再次使金,但宋徽宗在诏书写的是燕京所管州城,金认为的是宋要的是燕京的一府五州,赵良嗣在谈判中尽量扩大燕京的辖区,要求将西京和平州、营州都包括进去,即恢复长城以南一切汉地,却被金人以不属燕京管辖为由断然驳回。最后双方约定:届时金进攻辽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宁城西),宋攻取燕京一带,事成以后,燕京归宋所有,将送给辽的岁币转送给金岁赐五十万两。赵良嗣回来复命,朝廷才知御笔作茧自缚,再派马政报聘,在国书中把燕云十六州一一注明。不料金人态度强硬,表示宋方如果要求过高,只有解约了事。

正当宋金使节在争论燕云十六州问题时,宋军的主力却在镇压方腊在南方无法脱身,无人敢作主,只得说按照宋徽宗最初的条件,宋认为的是燕京所管州府是燕云十六州,金认为的是燕京的一府六州,金使不得要领而返。

宣和四年,金人约宋攻辽。当时,在金军追击下,辽天祚帝已逃入夹山,辽只剩下燕京一隅之地,耶律淳被拥立为北辽皇帝,支撑着残局。童贯镇压了方腊,正踌躇满志,以为只要宋军北伐,耶律淳就会望风迎降,幽燕故地既可收复。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四月,童贯以河北河东宣抚使率军北上。五月,徽宗又任命蔡攸为两河宣抚副使,与童贯共领大军。童贯到河朔一看,这里百年不识干戈,驻军骄惰,战备松弛,连当年为阻遏辽朝骑兵而构筑的塘泊防线也都水源枯竭,堤防废坏。

这时童贯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军,他派人去向耶律淳说降,被耶律淳杀死。宋军张贴黄榜,宣传吊民伐罪之意,却不见有辽地汉民箪食壶浆出迎“王师”。实际上,燕云汉民已经被辽统治了百年之久,也习惯了辽朝对他们的汉化统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童贯大军到达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即命都统制种师道率东路军攻白沟,辛兴宗率西路军攻范村(河北涿县西南)。种师道是西北名将,以为伐辽是乘人之危的不义之战,完全是消极参战。他得知前军统制杨可世被辽军先败于兰甸沟,再败于白沟,辛兴宗也在范村溃败,就撤军雄州(今河北雄县),被辽军所乘,鏖战城下,损失惨重。徽宗闻知,对辽的态度立即由藐视转为畏惧,急召大军还师。童贯把指挥无方的责任全推给了种师道等,将他们或贬官或致仕。

七月,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以太后主政。宋朝正是王黼为相,他便鼓动徽宗让童贯、蔡攸再次发兵,以刘延庆替代种师道。金人惟恐宋军靠一己之力先取了燕京,得不到宋朝的岁赐,便遣使来约战期,宋派赵良嗣再使金朝,讨论双方履约事宜。

刘延庆因有前车之鉴,十万大军畏缩不前。辽涿州守将郭药师见辽朝朝不保夕,率劲旅常胜军八千人以涿(今河北涿州市)、易(今河北易县)二州来降,隶属刘延庆麾下。不费一兵一卒得两座城池,宋徽宗有点忘乎所以,赏赐郭药师的同时,御笔改燕京为燕山府,其他八州也一一赐名,似乎一府八州都已入囊中。

童贯派刘延庆、郭药师率大军十万渡白沟伐燕,行至良乡(今属北京),被辽将萧幹邀击,就屯兵卢沟以南,闭垒不出。郭药师自愿率奇兵六千,乘敌后空虚,夜袭燕京,但要求延庆派其子刘光世率师接应。

郭药师攻入了燕京,辽军殊死血战,刘光世违约不至,郭药师军死伤过半,仅数百骑逃回。辽将萧幹断了宋军的粮道,扬言辽军三倍于敌,将举火为号,一鼓聚歼宋军。刘延庆闻风丧胆,一见敌军火光,就自焚大营,仓惶南逃,士兵自相践踏百余里,粮草辎重尽弃于道路。次日,宋军在白沟被追兵再次大败,退保雄州。

这一仗使熙丰变法以来积蓄的军用储备丧失殆尽。至此,童贯主持的两次伐燕均告失败,而覆亡在即的辽朝居然大获全胜,金朝也在一旁冷眼看清了宋朝的真实力。

这时,金太祖已攻下辽中京与西京(今山西大同),岁末,亲率大军攻克了燕京。他见宋军一再失利,对来使赵良嗣的态度十分倨傲和强硬。赵良嗣奉命与金朝谈判履约交割的相关事宜,他明知金人得寸进尺意在毁约,但宋朝在军事上硬不起来,他在谈判桌上也就没了底气。

经过几次使节往来和讨价还价,金人下最后通牒:金朝只将燕京六州二十四县交割给宋朝;宋朝每年除了向金朝移交原来给辽朝的五十万岁币,还须补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这几年的赋税,要是半月内不予答复,金朝将采取强硬行动。

宣和五年正月,赵良嗣回朝复命,徽宗全部答应,只让他再次使金,要求归还西京。金朝乘机再向宋朝要了了二十万两的犒军费,宋朝也一口应承,但金人最后照单收了银两,仍拒绝交出西京。

四月,双方交割燕京。金军入城近半年,知道城池将归宋朝,便大肆剽掠洗劫,居民逃匿,十室九空,整座城市几如废墟。金军临走时,又将富民、金帛、子女捆载而去。童贯、蔡攸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燕京空城和蓟(今天津市蓟州区)、景(今河北遵化)、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涿、易六州,其中涿、易二州还是主动降宋的。

尽管如此,宋徽宗还是自我陶醉,王黼、童贯、蔡攸、赵良嗣等都作为功臣一一加官晋爵,徽宗还命人撰写《复燕云碑》来歌功颂德,似乎太祖、太宗未竟的伟业,真的由他来完成了。

宋金海上之盟至此已算交割清楚,但宋朝所得并不是全部的燕云故地,虽心有不甘,但无可奈何军事实力不如金。而三国在这一地区的利害关系也并未最后定局,稍有风吹草动,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时守平州(今河北卢龙)的是张瑴(亦作张觉),他原是平州所在的辽兴军节度副使,在辽末动乱中控制了平州,扩张实力,窥测方向,在辽、宋、金三国之间待价而沽。金军攻下燕京,改平州为南京,为了稳住他,加其为同平章门下事,判留守事,一方面则打算找寻机会翦除他。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宣和五年八月,金太祖病死,金太宗继位,下令将辽朝降臣和燕地居民远徙东北。燕民不愿背井离乡,过平州时私下鼓动张瑴叛金投宋。张瑴与翰林学士李石计议后,与金公开决裂,派人迎奉天祚帝之子,企图复辽。同时,他还派李石向宋朝表示归降之意,宋徽宗心动,以为可以藉此收回平州。宋徽宗更是认为收复唐朝末期丢失的平州等地更是不世之功,赵良嗣认为宋朝不应背盟失信自找麻烦,宋的实力远不如金,建议斩李石以谢天下,徽宗不听。张瑴便以平、营(今河北昌黎)、滦(今河北滦州市)三州降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此后金南下攻宋,赵良嗣正当张瑴出城迎接诏书、诰命时,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来讨,张瑴仓皇逃入燕山郭药师的军中,其母、妻被金军俘去。张瑴之弟见老母被捕,转而降金,交出了宋徽宗赐给其兄的御笔金花笺手诏。金朝掌握了宋朝招降纳叛的证据,移牒宋朝索要张瑴。

宋徽宗指示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不要交人,在金人催逼下,王安中杀了一个貌似张瑴的人顶替,被金人识破,声称要举兵自取。徽宗怕金人兴师问罪,密诏杀死张瑴及其二子函送金人。郭药师对宋朝出尔反尔、薄情寡恩的做法十分寒心,愤愤说:“若金人索要我郭药师,难道也交出去吗?”从此,常胜军人心瓦解,不愿再为宋朝效力卖命了。

尽管如此,宋徽宗对尚未收回的新、妫、儒、武、云、寰、朔、应、蔚等九州仍心心念念。他让宦官谭稹为两河燕山府宣抚使,前往负责收回。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朔(今山西朔县)、应(今山西应县)、蔚州(今河北蔚县)守将向宋纳款请降。金朝因太宗新立,辽天祚帝在逃,未暇顾及山后九州,十一月同意割武(今山西神池)、朔二州归宋朝。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至此,宋朝实际控制的仅山后四州,因金帅完颜宗翰根本反对交出山后诸州,宋朝也不敢再作交涉。宣和六年三月,金朝缓过气来,就派人对谭稹索要二十万石军粮,说是去年赵良嗣答应给的。谭稹以为口说无凭,金军恼羞成怒,又怨恨宋朝收留张瑴,八月间攻下宋军控制的蔚州。宋金战争一触即发。

海上之盟落到这一步,是徽宗君臣始料不及的。宋朝收复燕云故地无可厚非,巩固北线边防,但宋朝的军事实力太过于拉胯,让金觉得有机可乘,金也通过联宋灭辽彻底看清宋的虚实,宋军竟然连辽的残兵都无法击败,而宋朝的财富百倍于辽,对金而言宋是待宰的肥羊,靖康二年(1127年),金大举进攻北宋,北宋灭亡。燕云十六州问题几乎贯穿了整个北宋王朝,虽然最终北宋联合金灭了辽,但是终其一朝,也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6 阅读: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