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型5代机暗示放弃矢量推力?

黑狗安德 2024-01-06 08:02:33

F22A战机从一开始就具备二元矢量推力;因此超机动性,即成为当年隐身机理论上必备的4大S之一。不过超机动性能否直接与矢量推力划等号,仍然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情。比如到F35A与F35C上就没有继续采用二元矢量,甚至连全向矢量功能都不具备;倒是F35B上具备主喷管超90度的偏转功能,但基本目的是作为STOVL起降之用,在空战中很难进行如此大角度的推力偏转,因此F35B的矢量推力基本与超机动性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某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的正式推出时间,大约比F22A晚了15年以上。而且因为早期发动机技术基础的相对薄弱,导致目标发动机的最终装机时间,远远晚于原型机的首飞时间。在其原始规划中,目标发动机也是具备相当强大的全向矢量推进技术的。不过到了十几年之后,

也就是第四代大推力目标发动机终于与早期的隐身机体完成组合之后,却发现对全向矢量推力的要求不再是那么迫切,甚至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甚至根据世界级航空大家的说法,强烈暗示这种世界超一流的重型隐身5代战机,很有可能会最终放弃矢量推力功能。如果这种情况变为现实,是否会意味着对比F22A晚成熟接近20年的某重型机,会直接缺乏4大S标准中关键的超机动性呢?实际情况绝对比单纯的有无矢量喷嘴复杂的多。毕竟前面也说过了:不论是二元还是全向矢量喷嘴,只不过是实现超机动能力的其中一个技术途径之一。有无矢量推力技术,并不完全等于超机动性能否实现的唯一方式。虽然某双发重型隐身机到目前并没有采用矢量推力,但是其综合超机动能力并不在F22A之下,

甚至通过公开展示过的“连续升叶飘”等超级机动动作,可以证明某重型隐身机的综合超机动能力,完全可以做到超越F22A的现有水平。F22A因为空重本身超标,以及整体式常规布局,飞控软件编写较早,内部构架也没有新世纪才流行的光控信号传输等原因。导致即使具备二元矢量,可以做出一些相当唬人的超级机动动作,但是明显可以看出衔接不够流畅。好像做每个超机动动作之前,都要先考虑那么半秒一样。对比之下,反倒是某重型隐身机的所有超级机动都像行云流水一样。更重要的是,F22A的实战超巡能力,远远不如换装4代目标大推之后的某重型机;这样两者在全程高速超巡的情况下,有没有矢量推力已经几乎没有区别。因为在1.4马赫到1.8马赫的超巡期间,稍微做出较大幅度的机动动作,

就可能超过飞行员可以承受的9G最大过载。此时的矢量喷嘴不是战力加成反倒是很大的累赘。总而言之,某重型双发隐身战机在超机动方面,本身就是相当“过剩”的,仅仅靠现有的6翼大天使的气动布局与超级飞控,就已经足够领先了。未来有更大突破的矢量动力,不妨直接用在6代机上。到时候发动机最大推重比20起步;无人僚机可以做出20G以上的动作,有人长机也可以突破人体极限到15G,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机动!

43 阅读:13997
评论列表
  • Dong 17
    2024-01-21 15:28

    歼20的尾部圆形喷口雷达隐形极差,并且红外线基本不隐形,所以歼20属半隐形。使用涡扇15发动机后,可改用二元矢量方形喷口和取消尾部的两片腹鳍,不但尾部雷达隐形大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方型喷口具有分流红外线的重大作用,实现了红外线隐形,实现和提高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隐形战机。这样,整体所有性能指标数据全面秒杀F22、苏57、F35和歼35,成为真正的当代空中霸王!现在和未来的战机的雷达隐形和红外线隐形,相结合的综合全隐形性能指标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应优先考虑,其他性能指标次要兼顾,虽然使用二元矢量喷口会损失一点动力,但换来综合全隐形性能完全是超值!是否使用二元矢量喷口不仅是增加机动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和提高综合全隐形性能指标的问题。现在的战机、防空系统、对空导弹,普遍采用雷达加红外线等复合探测和制导方式,圆形喷口战机较容易被探测到和锁定,一旦遭到导弹的攻击也很难摆脱掉导弹,而二元矢量喷口战机摆脱掉攻击的导弹的概率要大得多,生死和成败很可能就是一线的差距决定的,所以我们绝不能放弃每一个完善和提升我们战斗机的机会。中国的二元矢量方形喷口技术已成功研发,就看歼20最后用不用了。[鼓掌]

    Nono 回复:
    歼20属于半隐形?!F35的喷口也是圆的,也属于半隐形?碰上了你这个不懂装懂的
    不再乎 回复:
    那你知不知道所谓的矩型二元喷口,是要多消耗15~20%的燃油的,基本上这个东西弄上去,你的超巡性能先打个5折,而且后边的方向同样不隐形,红外特征小一些,也非常有限,也并不是你说的全隐性,只是把电子波的弥散方向从八项改成了六项,是会好一些,但也是有限的。而且歼20的后边发动机侧向隐型,设计就是腹鳍片和水平安定片遮挡,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套路,而且都是成熟的套路,只是取舍不同而已,优劣还很难说。
  • 2024-01-20 16:04

    中国空军现在真的很强大

  • Dong 7
    2024-01-06 16:09

    歼20的尾部圆形喷口雷达隐形极差,红外线基本不隐形,所以歼20属半隐形。使用涡扇15发动机后,可改用二元矢量喷口和取消尾部的两片腹鳍,不但尾部雷达隐形大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方型喷口具有分流红外线的重大作用,实现了红外线隐形,实现和提高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隐形战机。这样,整体所有性能指标数据全面秒杀F22、苏57、F35和歼35,成为真正的当代空中霸王!现在和未来的战机的雷达隐形和红外线隐形,相结合的综合全隐形性能指标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指标,应优先考虑,其他性能指标次要兼顾,虽然使用二元矢量喷口会损失一点动力,但换来综合全隐形性能完全是超值!是否使用二元矢量喷口不仅是增加机动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和提高综合全隐形性能指标的问题。“未来战机的重点在于信息化搜索和探测、快速处理和判断能力的智能化趋势”这些问题得靠未来战机内部的电子设备和软件不断升级来决定,这和用什么样的喷口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用二元矢量喷口和这些问题根本不冲突!中国的二元矢量喷口技术已成功研发,就看歼20最后用不用了。[鼓掌][得瑟][点赞]

    猛将兄 回复:
    F22的二元喷口奇短,还裂开的……那点降温防红外有多大意义?!能把整个后半球隐身了?
    北风之神 回复:
    尾喷口出火苗的红外都不隐身
  • KUN 7
    2024-01-08 10:22

    反正2元是真的帅

    磊子 回复:
    20机用腹鳍遮挡喷管的设计我觉得也不错,就是从下往上的尾部雷达隐身差点,不过圆形的喷管不会损失推力,二元的损失的推力比较多,取得的隐身效果不一定有多好吧?
    绍哥儿 回复: 磊子
    明白人,2元矢量损失15%推力,所以F22发动机实际推重比只有8.5!锯齿口的非矢量,也要损失3%推力,只有平整圆喷口非矢量,才不损失推力![吃瓜]
  • 2024-03-06 03:04

    歼20属于半隐形?!F35的喷口也是圆的,也属于半隐形?碰上了你这个不懂装懂的[呲牙笑]

  • 2024-01-19 13:15

    五代机探测的问题,目前都在走红外探测,这方面娘娘的扁菊还是优势明显

    shongking 回复:
    发现距离几十公里,用处没有想的那么大。
  • 2024-03-18 01:38

    猛禽战机都快差不多退役了!超级大国以后的精力都会放在六代机上

  • 2024-04-02 09:39

    “6翼大天使的气动布局”这个名字起的好!

  • 2024-02-29 14:33

    屁股能做到主动抵抗红外探测的目前只有YF23,现在还没有哪一款新出的能匹敌它[并不简单]

  • 2024-03-11 20:28

    意思是高速时鸭翼比矢量作用大[呲牙笑]

  • 2024-03-14 13:16

    看着真累![抠鼻]

  • 2024-03-19 19:52

    直接说歼20

  • 2024-03-06 08:53

    五代机真的需要这么高的机动性吗?

    好人未必好报 坏人凭啥安乐 回复:
    若是交战双方的隐身机在大洋上空,都采取雷达静默方式飞行,突然近距离遭遇。此时双方都会打开雷达,锁定对方,发射格斗弹。近距离隐身机也就不隐身了,就要凭着机动性摆脱导弹了。
    用户92xxx52 回复:
    超音速巡航状态下做高机动飞行员身体吃不消的,会挂的[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3-21 02:00

    俄罗斯的苏35已经不敢起飞 标枪单兵导弹都能打下来 苏35的矢量有什么用

  • 2024-01-21 12:28

    相比军迷来说,这就叫专业。

  • 2024-01-06 22:33

    有料的就去报效国家

  • 2024-02-29 11:40

    矢量动力对于歼20过剩了

  • 2024-01-06 13:14

    传说中,中国的预警机和战舰雷达都能对F22和F35做远程预警探测。此时歼20甚至歼10C就随时能起飞并做超视距截击攻击,PL15则由预警机中继制导。而此时F22/35因为隐身突防时自身雷达静默被击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也就是不存在歼20必须和F22/35狗斗的必要了。不过听说B2和B21依然对我军雷达,尤其是米波雷达免疫,希望尽快攻克这个问题

  • 2024-03-13 07:05

    单发歼十都做出落叶飘[鼓掌]20应该更强大

  • 77
    2024-04-01 19:22

    有鸭翼不需要矢量喷口。还是留着给无垂尾的六代机吧。

黑狗安德

简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