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父亲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三周年,儿子跪拜在您牌位前,泪目仰望您,诉说心中的哀伤。时间过得好快啊,一晃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一千零九十五天,弹指一挥间,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春夏秋冬,季节轮回。纵然千变万化,内心的伤痛和思念却未曾停止,父亲总是在我的记忆里复活。
清楚的记得三年前的今天,2021年阴历8月14日夜晚20时2分,父亲突然离世,和我们永别了。他的离去,让儿子痛彻心扉和始终深感内疚和不安,这就是父亲走的太突然,太意外。他老人家去世在养老院自己居住的宿舍里,走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边,没有给我们留下片言只语。父亲去世时的前两天,养老院院长用手机发给我父亲在养老院生活的影像视频,看到父亲生活得蛮好,健康、幸福、平安,做儿子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对养老院给予我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表示了谢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即中秋节前夜的18时许,养老院王院长来电说父亲身体有点反常,要我们赶紧回家。当我放下电话不到2个小时,刚收拾完行李准备乘飞机回老家时,养老院院长又给我来电话说父亲突然出现心脏猝停,经医生紧急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满堂儿孙没有在现场与父亲生离死别,这让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和永远的伤痛。
父亲是文盲,身子骨也不壮实。他老人家生于战乱时期的1937年,是独子,下有一个妹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应党的号召,随姑父到新疆伊犁支边,和当地人一起建设新疆,姑父姑妈在新疆工作至今已经有几十年了,儿孙成群。我的爷爷、父母去世期间,姑妈一家都没有一人回来奔丧,让我们好失望。奶奶在父亲四岁时早逝,常听村里人讲,父亲小时候很懂事,时不时替爷爷担负一些家庭主夫的责任。婚后有了我们三兄弟,父亲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上养老下养小。
记忆里的父亲不苟言笑,从未打骂过我们三兄弟,他教育我们的最好方式,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像古罗马的一位哲学家塞内加曾说过的一句话:“教诲是条漫长的路,榜样是一条捷径。”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做示范,尽量对我们少说教,他用自己以身作则的行动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言传身教。我们三兄弟的一些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习得来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学好,干什么都循规蹈矩,因为他懂得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给我们三兄弟做榜样。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在别人眼中是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儿。但在我的记忆中,他一年到头都忙碌个不停,从不和我们闲聊。在大集体时期,爷爷年老体衰,我们又年幼,全靠父母到生产队下地里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不抱怨,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父亲一生平凡普通,务农是他的本分。
我小的时候,不善言辞的父亲给我说到毛主席时代总是绘声绘色,一脸豪情;每次讲到参加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这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总是眉飞色舞,一遍又一遍地伸出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农民真正团结起来了,拧成了一股绳,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赞誉集体的力量强大无比。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勤劳质朴,是个老实人,脾气好,从不与人争斗。毛主席年代搞集体,参加生产队劳动,以田地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最累最脏的活,从不和别人计较,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不偷懒耍滑。为了多挣工分,父亲在生产队经常加班加点的干活,就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辛勤的劳动,却不知道休息!他老人家常教导我们说,身体不如别人强壮,那就少休息,比别人多干一会儿,早来晚走一会儿。他经常教导我们:与人相处,要老老实实,学会谦让,吃亏是福,逞强是非多,惹祸多。
父亲虽然目不识丁,却聪明能干,勤劳本分。父亲种地是个好手,他种的麦子、谷子、棉花、黄豆、长出来后,像一幅美好的图画,一样高低,横平竖直,每株庄稼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美妙无比,令人咋舌称奇。
父亲的勤劳,体现在起早贪黑,昼夜不息上。《诗经》上说:“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正是父亲的写照。从我记事起,他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先挑两担水,再下地干活。父亲干活,干得快,手脚麻利。父亲个头不高,但身体虽然不是很强壮,但耐力惊人。记得有一年秋天打蚕豆,一场蚕豆打下来,我歇了四五次,只打了四分之一。父亲一口气打完,完成了四分之三。父亲说:“海啊(我的小名),你整天在学校上课,锻炼太少,不要勉强自己,多歇会儿。”我当时十六岁,正身强力壮,干活却远比不上父亲。其次是时间长,披星戴月。他经常是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了,就开始干,中间也不休息,一直干到吃饭时间,吃完饭后也不休息,吃完饭,他就又上地干活去了。
1984年生产队开始分田单干,有一年夏天,稻谷熟了,我和父亲一起开始收割稻谷,第一天早上,我五点起床,到地里一看,父亲已割了二三分地那么大一片了。第二天,我四点半起来,可到地一看,父亲又割了一大片了。我很纳闷,父亲说:“我四点就到地里了。早上凉快,人少受罪。我年龄大,觉少,起早惯了。你不用起那么早。”一番话让我既惭愧,又感动。
父亲和母亲白手起家,相濡以沫,努力奋斗经营并不断发展壮大着整个家庭,精心培养抚育我们三兄弟健康成长。在艰苦难忘的岁月里,父母亲总是日夜操劳,毫不懈怠,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从不停歇,从无怨言,兢兢业业,用他们有力的臂膀支撑着全家,让一家老小幸福生活。特别是炎热夏季,父母总是早出晚归,在庄稼地里辛勤耕耘,每每返回家中时,往往都是伴着夜色回家。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哪怕再苦再累,再大的困难与艰辛,都不是什么难事和苦事。
父亲的能干是无人能比的。父亲4岁时丧母,祖父带着4岁的父亲和2岁的姑母在没有人烟的河边搭着一个低矮的草棚住着,每到夏季,时不时有蛇钻到被窝里,吓得兄妹俩人痛苦流涕,从那时起年幼懂事的父亲就开始学会劳动,十岁左右就在田里耕作,挑起了生活的全部重担,别的男人不会干的家务活,我的父亲都会,如:缝纫、女人会做的针线活,做鞋子,洗衣做饭等等,除此之后,父亲还要带好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即我的姑母)……
父亲先后当过生产队棉花队长、炊事员等。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从事哪个行业,父亲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他是大家公认的精明能干
父亲勤劳的表现体现在方方面面,他不仅会干各种农活,而且还会做一手好饭,一生为不少行业的人做过饭。他做的饭菜味道鲜美,有口皆碑。
父亲是个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哪怕是对自己的孩子,就是他离开人世时,也未给我们添任何的麻烦,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儿孙们都不在身旁,说走就走了,走得很安详,走的无声无息,这也让我们痛苦的心灵感到无比的慰藉,我们深深地理解,这是父亲最后一次给予我们的人间大爱。
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亲人的离去,不是倾盆大雨,而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潮湿。”自从父母离去后,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都说时间能治愈伤口,能淡化对亲人思念,可三年了,儿子对您的思念未呈递减,反而越来越浓,至今,儿子无法目视您的遗像。甚至看到您在世时,给您录的一个个视频和遗留的物品,衣物,爱吃的食品时,瞬间泪眼朦胧。
山高可攀,海阔可越,塌了的路可以修复,断了的桥可以重架,熄灭的灯可以重新点燃,唯有人的生命气息断了,就再也无法挽回!这一切将成为我及其儿孙们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心头挥之不去的隐痛。
今天是父亲三周年的祭日,不孝之子不能前去为父亲上坟烧纸祭奠,只能用这种方式深切怀念父亲。真诚的对父亲说声“请原谅儿子的不孝!”深情的问声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您的儿子儿孙们都在想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父亲是儿子的碑,碑文就是父亲一生的德行与儿子无尽的思念,它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敬爱的父亲,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舞文弄墨,常行走于文字间,掬一捧清泉,撷一朵浪花,品一壶茗茶,捧一卷好书,享受生活之淡美,感悟人生之真谛,用书的馨香来滋养孤寂的灵魂。喜欢写一些消息、通讯、散文、小说、诗歌、随感。数10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有百余篇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