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到期后,房东突然要涨价,自己是否有权优先续租?
孩子在社交平台被恶意辱骂,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孩子?
家人突发重病需紧急手术,医院是否必须等所有家属签字?
这些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民法典》已给出明确答案。本文从生活场景出发,梳理与普通人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帮你快速掌握关键条款,规避风险。
一、胎儿也能继承遗产?家庭财产分配更人性化场景难题:
张女士的丈夫意外离世,此时她怀孕5个月。公婆认为胎儿未出生,无权继承遗产,要求重新分配财产。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6条:胎儿在继承、接受赠与等权益保护中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若胎儿出生时为非存活状态,则权利自始无效。
解决方案:
提前声明权益:若涉及遗产分配,需在分割时为胎儿保留份额;
留存医学证明:通过医院出具怀孕证明,作为法律依据;
协商或诉讼:若亲属拒绝分配,可向法院主张胎儿权益。
关联问答:
问:胎儿能否接受长辈赠与的房产?
答:可以。需以书面形式明确赠与对象为胎儿,并由法定代理人代签协议。
二、居住权:让你“住有所居”的新保障场景难题:
王阿姨将房子过户给儿子,但担心儿子婚后出售房屋导致自己无处可住。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366条:居住权可通过合同或遗嘱设立,需登记生效;
居住权人有权无偿使用他人住宅,期限可约定至终生。
操作步骤:
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居住范围、期限及解除条件;
办理登记手续:携带合同至不动产登记中心备案;
注明权利限制:若房屋转让,新业主需继续履行居住权约定。
注意事项:
居住权不得继承或转让;
若期限未约定,默认至居住权人生命终止。
表格对比:
场景难题:
李女士因家庭矛盾冲动提出离婚,冷静后想挽回婚姻,但已提交申请。
法律要点:
《民法典》第1077条:离婚登记申请后30日内,任何一方可撤回;
30日期满后,需双方共同申请离婚证,否则视为撤回。
实务建议:
利用冷静期沟通:可寻求调解组织或心理咨询介入;
留存财产证据:冷静期内避免转移共同财产;
书面约定分居:若最终离婚,分居协议可作为法院判决依据。
流程图:
申请离婚 → 30天冷静期 → 撤回 或 申请离婚证 → 30天内未申请 → 自动撤回
四、高空抛物找不到责任人?整栋楼可能都要负责真实案例:
某小区住户被坠落的花盆砸伤,经调查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
法律条款:
《民法典》第1254条:经调查无法确定侵权人时,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补偿(能自证清白者除外);
物业未采取必要安保措施,需承担未履职责任。
维权步骤:
立即报警:固定现场证据,调取监控;
起诉可能业主:由法院推定责任范围;
追加物业责任:若物业未尽到安全管理义务。
五、个人信息泄露?平台需承担连带责任常见场景:
某用户发现自己在社交平台的聊天记录被恶意公开传播。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行踪信息等均属个人信息;
第1197条: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用户侵权未阻止的,承担连带责任。
应对策略:
固定证据:截图保存侵权内容及传播范围;
通知平台:要求删除信息并提供侵权人资料;
起诉索赔: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及维权成本。
六、其他必知变化速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