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相声演员曹某某离婚的消息,曾引发一波关于全职太太是最危险职业的热议。起因是双方离婚后,协议将共同抚养女儿,并指出“二人结婚以来,一直都是男方在养家,女方无收入。”这种对女方颇有怨气暗含指责的言论,引爆了很多人的愤怒。加上之前已有曹某某出轨及逼迫妻子离婚的传闻在先,妥妥的一顶渣男帽子估计这辈子是甩不掉了。
网友为曹某某的妻子唐菀抱不平是有原因的。唐菀参演过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饰演女检察官林华华。因为电视剧热播,她也成了观众颇为脸熟的一个女演员,原本可以趁热打铁更上一层楼。但是婚后为了女儿,她还是甘愿牺牲演艺事业,成为了全职太太。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网友们想的是:她辣么漂亮!你还不知足?她为你才牺牲事业!你还不满意?她为婚姻付出了辣么多!你还要离婚?
是啊,大家说的都没错。问题是:曹某某理直气壮地渣,很奇怪吗?我们对于人性的丑陋难道还没有足够的领教吗?我们对于婚姻的脆弱难道还没有充分的认知吗?我们对于“渣人”(男女都可以在这个队伍里泳有姓名哟)没有最渣只有更渣一渣更比一渣渣的本事难道还不够叹为观止?更何况,个把名人出现类似事件,是曝光在聚光灯下,全国网民都可以拿起道德手术刀解剖一番,实际上呢?生活中类似的例子难道不是比比皆是?我们哪儿用得着表现得这么愤怒这么震惊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可爱样子?离个婚算啥?把老婆杀了存冰箱里拿着老婆卡满世界开房那个不渣?把老婆骗泰国去虐杀骗保那个不渣?为了继承老婆遗产把怀孕仨月的老婆骗去泰国亲一口之后 bia ji 一下推下30米高悬崖那个不渣?(求渣男放过泰国)
唐菀漂亮,没错,为了家庭作全职太太,牺牲了很多放弃了很多付出了很多,都没错,那又怎么样呢?这些会成为换来对方忠诚的砝码吗?会吗?对方如果想抛弃你需要理由吗?(大话西游直击灵魂三连问: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你看你,那么认真干嘛?)
很多人在面对情变以及出轨的新闻时,都喜欢从感性的角度先对此人的妻子(或老公)进行一番品评,如果有出轨对象,还要把妻子(老公)和情人进行一番对比,然后说:他老婆(老公)辣么好,为他(她)付出了辣么多!他(她)居然还要搞外遇、泡小三~~~
其实,这个度量衡本身实在是有必要校正。一个人是否情变、出轨,和他的配偶是否足够优秀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变心这个事儿,从来不需要理由呀。
譬如出轨:美丽的小三的确挺多,丑陋的小三也绝不少见。你美丽,她比你多情。你多情,她比你美丽;你温柔,她比你热情,你热情,她比你温柔;你妩媚,她比你善解人意。你善解人意,她比你妩媚;你可爱,她比你高贵。你高贵,她比你可爱......只要有对比,你就会永远处于劣势。韭菜盒子打不过香水,香水也可能打不过韭菜盒子。所以,亲爱的,背叛真的需要理由吗?
以下例子都举的男性名人为例,不接受关于“渣女也有”的辩驳,我当然知道有,总有几个善于做头发的啦、会练一指禅的啦......但是举例子图个省事,信手拈来不用搜索嘛。声明:好男人有的是,大家看个热闹就成啊。
和你在一起时,我看卿卿多妩媚,卿卿看我亦如是。离开你时,当初的美好全是一场误会而已——
著名的张大导演,就是传言七个葫芦娃的爹,与巩某相恋最难舍难分的时候,与妻子肖某提出离婚,肖某原本是不答应的,但是,巩某的男朋友告诉她,当他逼问大导演:你有一个这么好的妻子,你对得起她吗?张大导演答:“我们的结合是插队时的误会。”肖某为了这句话,所有的侥幸心理与尚存的希望都崩溃了,最后同意了离婚。她说,因为这句话让她感到自己的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蹂躏”。那一段青春往事,在她是无比美好的记忆,却成了他口中轻描淡写的“误会”。
奇怪吗?不奇怪。新欢在前,旧人弃若敝履。再热烈的情感已然凉薄,再美好的往事已然漠视。你的一辈子,是他的一个“误会”;他的一个“误会”,误了你一辈子。
(曾经的肖某也有过甜美幸福青春逼人的笑靥)
和你在一起时,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离开你时,当初的深情不过一时糊涂而已——
武打明星李某某的前妻和他是长达20年的同门师姐弟,标准的“青梅竹马”,婚后有两个女儿。后来,李某某到香港发展,爱上另一个有容奶大的女明星之后提出离婚,他前妻当然不同意,但架不住李某某一再恳求乞求以及哀求前妻“放过他”......于是离了。对此,李某某给出的公开解释是:我没有爱过她,我那时候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爱。
因为他“不明白”,所以,你爱得一直不明不白。后来他“明白”了,所以,你的青春成了他的陪练。
(曾经他的前妻,又何尝不是甜美清丽。)
和你在一起时,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离开你时,当初的承诺不过一句谢谢而已——
网络作家(后为文化商人)路某某,曾经写过很多与妻女有关的撒狗粮文章,对妻子的昵称是“王老师”,感动过无数网友。后与妻子离婚,娶了曾经的央视当红主持人。他公开写给妻子的解释实在是让人莫名其妙——九年并肩生存,岁月静好。拜谢你的爱与照顾。只是我人到中年的时刻,对于自己没有追求的工作和没有自律的生存,忽然萌生了莫大置疑,继续往前通盘否决。人的生活然而是聚散。如果是有决心面临当下,放下执着,便会发觉:情谊有很多种。我依旧视你为亲人。我们一块儿照顾孩子——艾玛,理解起来真累,翻译过来就是说:这九年谢谢你陪我了,我现在人到中年想过新生活了,你得理解我啊,为了孩子以后咱俩还得好好处啊!能把无耻说得如此抒情如此文艺如此清新,真真是有文化有内涵有身份证的人啊!反过头来,他谈起自己的新欢,说的就通俗易懂多了——认识她的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年......我们是上辈子注定该在一起的……我想念你的身体……你知道我有多需要你……即便上帝,伟大的编剧,也再找不到我们这样般配的一对——看见没?这回谁都能看懂了!看来,对于自己解释不了的事儿,只能放烟雾弹云里雾里地忽悠,而对于可以解释的事儿,就会说人话了。而被讽为小三上位的另一个当事人,则用虽千夫所指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表态:“人生像大梦一场,何不尽情尽兴?退路是留给笨蛋的,我要活得灿烂......一个女人,能被深切地爱上,一定与她的心灵和才情有关,那种会生孩子会储蓄的女人多了去了!”
呵呵,牛吧?
(素颜证件照的王老师,依然看得出其知性温婉。)
人生若永远如初见,花将长好月长圆。可惜,多少曾经的“最美好”,再回首已满目疮痍,曾经指天画地许诺的永恒成了永远的假命题。只是每一次,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例外,宛若多情的熊瞎子闯进一片又一片茁壮的苞米地,用如今的“最美好”否认曾经的“最美好”,仿佛这句话,你是第一次说给一个女人听,仿佛这份热气腾腾如刚刚隆重拉出的狗屎般娇艳欲滴的“爱情”,真的是第一次绽放了你的荷尔蒙,仿佛当初那个你也曾认为“最美好”的糟糠旧人是强暴了你的花样人生......真的,话别说得太满,别急着下结论,未尝不可以给自己留点退路,退路,也未必都是给笨蛋留的。
凡此种种,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几年前听说一个身边的例子:一个女人,老公有了新欢后提出离婚,她要求给她十万就签字。老公鄙夷地问:就你,值十万吗?这是真事儿,而且我相信这个男人说的是真话,他真的发自内心认为你不值十万。
总之,面对这些事儿,千万别哭着喊着问“为什么”。要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弃敝履,何患无辞?
决定婚姻质量和长短的因素有很多,最脆弱的基础,可能就是爱情。因为经过科学家鉴定,把爱情换算成什么多巴胺、荷尔蒙,只有18个月左右的保质期,剩下的漫长岁月,如果不肯给自己配一条自律的鞭子,就会像有一种病叫习惯性流产一样,习惯性精神溜号、肉体出轨。
蒋雯丽、施京明主演的电影《赵先生》,主人公出轨后,面对满腹委屈、歇斯底里的老婆,他的解释是“我一时冲动就…你看,咱俩结婚十几年,没有爱情,也还有亲情,我和她这么短的时间,当然是不能比的。”妻子问他你是不是嫌我老了,赵先生暴怒:“能说的能做的,我都说了,我都做了,你是不是想让我现在就从楼上跳下去?你总得给我留条活路吧。”潜台词是:我都坦白了,你还想怎么样?你不原谅我,那是你的问题。老婆问:你是不是要和我离婚?赵先生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嘛,我觉得现在我们还是能够很好地生活下去嘛。”后来,赵先生的老婆把仨人约到一起想快刀斩乱麻。老婆说:“他说的是一时冲动。”小三儿说:“你问他,是一时冲动吗?”老婆说:“我们已经有儿子了。”小三儿说:“我也有了他孩子啊”。老婆崩溃了,扇了男的一耳光走了。小三儿在那儿笑,感觉胜利了。男的则无比尴尬、紧张,感觉局面失控了,因为他想要的是这边红旗不倒,那边彩旗飘飘啊!后来,小三儿在医院做流产,小三儿一朋友死乞白赖让赵先生表个态。老赵受不了逼问,就从医院冲出去,结果慌慌张张被车撞了,昏迷在医院里。老婆和小三儿都在照顾着。哪知道,半死之际,赵先生脑子里出现的,竟是第三个女人!原来,他在学校宿舍时,邂逅了另外一个“红颜知己”!
安顿说:“把貌似老实的男人的脑袋砸开,也未必都是一本正经!”这个欲望横流的世界啊,有几个人经得起这么一砸?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感情深笃不离不弃的神仙眷侣?
从某种角度说,离婚率居高不下,是经济发展、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宽容性提高,尤其是女人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同时,离婚完全成为个人隐私,社会舆论压力相应减小,婚姻解体的成本越来越低——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然而,不得不承认,中老年女人在经历急速衰老的过程后,在婚恋市场上已经处于劣势,而此时的男人在事业、经济、地位上却往往进入黄金期,他们一方面不得不面对自己也在衰老的现实,另一方面又想借助那个沉迷于“大叔”的魅力与金钱、地位的年轻恋人抓住青春的尾巴——然而被遗弃的中老年女人,在法律上能得到的保护实在是有限,甚至在道德上也并不容易站上制高点:他说了,那只是一个误会!那时我不懂得爱情!这些年我谢谢你啦然后再见!而且,如果“我没想离婚,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过下去嘛”,那你就应该感恩戴德!......可是,请问,要怎么样才能补偿被抛弃者的残缺与破碎?要怎么样才能治愈被伤害者的悲伤和绝望?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哪怕到了八十岁,都会对爱情存在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但是冷硬的现实生活,总会让她们从云端猝然跌落水泥地面。因为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上下沉浮,考验的从来不仅仅是感情,而更关乎人性。
看过这样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故事:有一对彼此相爱的情侣被杀人狂抓住,他们被绑在一个杀人机器上,一分钟后就会被机械杀死。生还的办法是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机,胜方生存。他们匆忙商议后决定共同出“石头”,一起死。最后......女人死了。因为男的出了剪刀,女的出了布。到底是男人想让女人活下去而女人考虑的是独活?还是男的更聪明猜出女的会不守约定换成布,所以他出的是剪刀?要么是男的想赌一次——如果女的信守约定出石头,那么自己宁愿死。如果她不守约定,那就让她去死?又或者,女的知道,男的一定会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出剪刀,所以她选择出布?......嗯,什么事儿想多了都蛮烧脑呢。
其实,何必想那么多?既然当初说好了出石头,为什么不出石头呢?
一辈子那么短,说话算话真那么难?
我说出石头,我就真的出石头。我希望,你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