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涛 通讯员 刘可亮)“希望打通产教融合中的堵点、痛点,推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工业集团机加一分厂数控操作工兼编程员彭小彦参加完开幕会后,深有感触地说。
彭小彦与同事探讨工作。(资料图)
现场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彭小彦第一个感受是“暖”。她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出台了一系列增进民生福祉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变成了党和国家正在想、正在办、在解决的事,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逐年增加。”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内容也让彭小彦印象深刻,其中提到了要“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发挥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此次参会,彭小彦代表积极履职,带去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建议》,同时提交了《关于支持韶山打造全国大中小学生思政基地的建议》《关于支持第六届中国侨商投资大会在湖南省召开的建议》《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指引和文书范本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军工集团职工激励保障的建议》《关于支持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关于准许对“二简字”中被简化姓氏进行恢复的建议》等9个建议。
作为技能大师和职教兼职教师,彭小彦切身认识到在产教融合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堵点、痛点。去年以来,她通过广泛深入的系统调研了解到,国家、省、市和院校层面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融合机制不够健全,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不足;融合深度不足,未能有效介入课程开发、技术创新等核心领域;校企合作存在“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现象,协同创新动能疲软现象。
为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亟待从多维度进行有效改进。彭小彦建议,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信息发布,健全分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体系,构建政企校联动的信息发布平台,完善信息传导与反馈机制。同时,推动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产业体系匹配,实施“产业园区+职业院校”空间耦合工程,构建“校区即厂区”的办学新生态;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其次,完善多维度产教融合刚性约束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机制,提升产教融合的可操作性;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疏通产教融合的体制障碍。
此外,针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产教融合方面急切需求的情况,彭小彦还与兵器集团其他人大代表联手呼吁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