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鞑靼:曾将俄国美女当牲畜卖,二战中被报复流放不毛之地

史理爱学思 2024-09-18 21:46:58

2014年3月17日,原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宣布并入俄罗斯,至此双方的矛盾升级到白热化阶段。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克里米亚一度是俄罗斯人的伤心地。16世纪时,生活在这里的鞑靼人频繁劫掠邻国俄罗斯,不仅掳走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还将大量斯拉夫美女抢来当牲畜卖。

因此,当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后,这里的鞑靼人遭到了残酷的报复,生活得非常艰难。

谁知一百多年后,他们又选择和苏联对着干,最终落得被赶出家园,流放到不毛之地。二战时鞑靼人究竟做了什么,竟惹得苏联方面给出了如此严酷的处罚?

疯狂掳掠俄国美女

克里米亚半岛南临黑海、东北濒亚速海,作为东欧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在航海时代开始后,它一直就是周边势力争夺的焦点。

在此之前,克里米亚的发展都比较缓慢。一直到公元1243年,蒙古人建立金帐汗国之后,情况才有所转变。

据悉,蒙古人曾将克里米亚半岛打造成金帐汗国与西欧各国的贸易枢纽,并交由其麾下的鞑靼人管理。

14世纪下半叶,金帐汗国陷入衰落,生活在克里米亚的鞑靼人逐渐滋生出独立的想法。

1430年,哈吉-格莱在一众突厥鞑靼封建主的支持下,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正式脱离了金帐汗国的掌控。

之后的几十年里,克里米亚汗国与莫斯科公国建立了盟友关系,联合起来抵抗金帐汗国的攻势。

公元1502年,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帐汗国轰然倒塌。失去强敌的威胁后,克里米亚汗国与莫斯科公国渐行渐远,最终从坚定的盟友变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据史料记载,当时莫斯科公国崛起速度非常快,在很短时间内就吞并了多个小国,颇有成为下一个“金帐汗国”的趋势。

它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周边各国的忌惮,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欧陆第一强国——奥斯曼帝国。

为了遏制其上升势头,奥斯曼帝国选择扶持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克里米亚汗国,为其提供了大量援助。

有了强大的靠山后,克里米亚汗国的实力迅速膨胀,对俄国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劫掠。

和很多游牧民族一样,鞑靼人最喜欢在秋天发动进攻,因为此时马儿贴了秋膘,气力充足,正是冲锋最猛的时候。

一开始,俄国并没有足够的骑兵,面对鞑靼人来去如风的攻势,根本无力抵抗,只能一次次沦为“砧板上的鱼肉”。

《克里米亚鞑靼汗国兴亡录》中记载到,克里米亚鞑靼人不光烧杀抢掠,甚至还兼职干起了奴隶贩子的活计。

每次劫掠时,他们都要从俄罗斯抢走大量人口,包括健壮的成年男子以及美貌的斯拉夫女子。

其中,男性奴隶被鞑靼人低价卖给农庄或矿场,从事最繁重的劳动;而女子则被送到黑海之滨的卡法,在这里接受全世界奴隶商人的挑选,不过她们最后大多都流入了奥斯曼帝国。

就这样,卡法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奴隶销售城市,每年的“成交量”都在2万人以上。

由于克里米亚人劫掠了太多斯拉夫美女,导致其价格一降再降。到后期,俄罗斯女奴甚至还比不上一头毛驴的售价。

这些悲惨的斯拉夫美女被人以低价买走后,自然也过不上什么好日子,往往没过几年就被折磨而死。

为了反抗克里米亚人的残暴入侵,俄国曾经多次组织反击,甚至一度取得了优势。但在奥斯曼帝国提供的强有力支持下,克里米亚汗国每次都有惊无险地挺了过去。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克里米亚都是俄国人的伤心之地,恨之欲其死,但又对它充满了恐惧。

“天降猛男”改变局势

进入17世纪后,两国的战争形势开始逆转,克里米亚逐步落入下风,最后被俄国一举拿下。

之所以出现这个变化,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俄国的统治者意识到了失败的关键,随后调整了兵源构成,吸纳了不少新鲜血液。

沙皇新组建的兵团以哥萨克人为主,他们一出场便所向披靡,将鞑靼人打得大败亏输。哥萨克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不仅骁勇善战,骑术方面也堪称一绝。

早些年,哥萨克人追求自由,不愿接受沙皇的管束。不过,他们在赢得了自治权之后,逐渐诞生出了专业的军事组织。

有了组织,就意味着有了被管理的可能。于是,沙皇改变了对哥萨克的策略,由“剿”转“抚”。

在通过金银财宝以及封官许诺等多种手段掌控了哥萨克上层后,这些骁勇善战的骑兵便成为了沙皇最锋利的尖刀。

除了哥萨克骑兵的加入,俄国的快速崛起还离不开一位“天降猛男”的指引,他就是闻名天下的彼得大帝。

众所周知,彼得大帝亲政后,俄国开始了对西欧国家的全面模仿,不仅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还建立了正规的海陆军。

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俄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国力日渐雄厚。他们不仅打赢了和瑞典的北方战争,还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悉,彼得大帝对黑海出海口的重视度极高,他坚持认为只有拿下克里米亚半岛,俄国才能真正实现崛起。

为此,彼得大帝制定了详细的南下攻略,通过战争和政治等多方面的手段,一步步削弱克里米亚汗国的实力。

彼得大帝虽然制定了一揽子计划,但有生之年,却没有发动针对克里米亚的灭国之战。

因为这位睿智的帝王很清楚,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实力犹存,它一定不会允许克里米亚这个“小弟”灭亡。

不过,彼得大帝的南下攻略,最终还是被另一位“天降猛女”执行了,她就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1776年,俄国名将苏沃洛夫率军杀入克里米亚半岛,将这片领土纳入了俄罗斯的版图。

面对克里米亚汗国的灭亡,奥斯曼帝国有心援助却无力回天,因为此时的它已经自顾不暇。

据悉,俄国大军攻入克里米亚半岛后,第一时间将奴隶之都——卡法付之一炬,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随后,叶卡捷琳娜将海军舰队的驻地放在了克里米亚,把这片区域牢牢掌握在手中。曾经给俄国带去了无数耻辱和血泪的鞑靼人,遭到了残酷镇压,一度过得非常艰难。

按理说无论刻骨的仇恨,报复一百多年后,总该消退了。可二战中,苏联政府却狠心把鞑靼人赶出了克里米亚,这又是为什么?

为何被流放到不毛之地

事实上,因为备受压迫,再加上与俄国的风俗、文化和信仰大相径庭,鞑靼人从未真正归心,一直在谋求独立。

然而,从18世纪开始,俄国一直都是欧洲强国,其恐怖的实力,压根不是克里米亚人能与之抗衡的。

不过在进入20世纪40年代后,这些鞑靼人终于迎来了机会,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1941年,德国正式入侵苏联。最开始,鞑靼人并不看好长途远征的德国人,以为他们会像曾经的法国一样,落得惨败。

但战争打响后,纳粹德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将苏联军队打得节节败退,甚至一度连莫斯科都岌岌可危。

这就让鞑靼人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他们暗中与德军取得了联系,表现出效忠之意,还送上了投名状。

据悉,在克里木战役中,有不少鞑靼人做了叛徒,为德军提供情报,最终导致10万苏军被全歼。

这并非是苏联人的抹黑,不少德国军官在回忆录中都提到了“鞑靼人对我们非常友善”“鞑靼人提供了不少情报”之类的话。

据悉,鞑靼人非常配合德军的行动,不仅为其扫清了残余的苏联游击队,甚至还主动向德军党卫队请命,要求加入作战。

德军内部一致认为,克里米亚半岛不需要投入太多兵力,鞑靼人会自己做好防范苏联军队的工作。

不过,鞑靼人并没有高兴多久。仅仅两年之后,苏联便发动了大反攻,只用5天便夺回了克里米亚岛。

战斗结束后不久,苏联的情报机关迅速入驻克里米亚。随后,他们展开了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鞑靼人勾结德军、背叛苏联的铁证。

据悉,这次调查很快便惊动了苏联的情报头子——贝利亚,因为和德军往来密切的鞑靼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按情报部门过去的风格,那几乎所有鞑靼人都要被处理。

对于这个情况,贝利亚也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回报给莫斯科。

随后,斯大林做出了一个让无数人震惊的决定,他下令将鞑靼人赶出克里米亚,流放到中亚的塔什干地区。

收到命令后,苏联内务部队第一时间通知了克里米亚的所有鞑靼人,告知他们做好搬迁准备。

只用了3天,18万鞑靼人就被集合起来,分批押送上前往塔什干地区的几十辆闷罐火车。

当时的塔什干还没被建设起来,到处都是贫瘠的土地和沙漠,而且这里的夏季漫长又炎热,降水浪还很低,相较于气候宜人的克里米亚半岛,简直就是不毛之地。

因此,鞑靼人最初极不适应,短短几年便出现了大量伤亡。不仅如此,当地人对这些曾经的苏联“叛徒”也非常歧视,明里暗里给他们下了很多绊子。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鞑靼人都过得极为艰辛。

回过头来看,斯大林此举虽然残忍,但效果确实显著,它立竿见影的解决了问题,将所有隐患都扼杀在了摇篮中。

之后的几年里,苏联政府陆陆续续向克里米亚半岛迁入了很多俄罗斯人,并将其打造成著名的旅游胜地。

有了足够的群众基础后,这个关键的黑海出海口自然被牢牢掌控,再无任何风险。

结语

据悉,鞑靼人在塔什干地区生活了很久,一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允许回到克里米亚。虽然路途遥远,但当时有整整26万人选择了回归故土。

然而此时的克里米亚半岛上已经住满了俄罗斯人,它早就不再是鞑靼人记忆中的“故乡”了。

参考资料:

《历史账影响克里米亚至今》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 2014 (11)

《被驱逐的苏联境内鞑靼人》科学大观园 . 2010 (12)

0 阅读:53

史理爱学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