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是个独眼,乾隆出联嘲讽:独眼岂能登金榜,探花下联犀利反击

史理爱学思 2024-08-05 19:52:48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感谢每位读者!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便是朝廷的一个重要选官方式,它给了许多寒门学子进入官场的机会,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优秀官员。虽说科举考试主要看重的是学子们的才学,但在外貌方面也有一定要求。

皇帝们都希望自己选拔出的人才既有内涵,又能仪表堂堂。明朝时期的郭翀就因外貌不佳,原本应得的状元之位便被朱元璋给了他人,最终得了个榜眼。

乾隆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学子,按才学,他被乾隆认定为探花郎。

但当乾隆看到其容貌后便心生悔意,张口就是一句嘲讽意味十足的上联,希望能凭此让对方心生退意。

没想到对方却是坚决不已,立马接上一句犀利的下联,最终保住了自己的探花之位。

艰辛科举路

这个人就是清朝有名的官员刘凤诰,刘凤诰出生于江西萍乡市的一个小村子,家庭条件并不算好,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也算温馨。

刘凤诰也在父母的充满爱的教养下长成了一个活泼的男孩。

同村子里其他小伙伴一起四处玩耍,但不幸很快降临。

一次,刘凤诰和孩子们一起玩烟花爆竹,一个没注意,他的一只眼睛便被炸伤了,寻医无果,刘凤诰就这样失去了一只眼睛。

这还不算完,没过多久,一直给予刘凤诰悉心呵护,温柔鼓励的母亲离世了。

这让刘凤诰原本还有些光亮的内心彻底暗了下去,他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浑浑噩噩了一段时间。

但好在他还记得母亲的教诲:努力读书就会有出路。

终于,在亲戚的帮助下,刘凤诰平静内心继续读书。

可这并不容易,失去一只眼睛的刘凤诰在读书时效率远不如其他人,还因此受到嘲讽。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努力,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刘凤诰的努力没有白费,他顺利考中了秀才,令人刮目相看。

但由于眼睛的问题,不少人还是觉得他应该就此止步,谋一份好差事。

刘凤诰并不这么想,他要继续走那条独木桥——科举。

就这样,他用奋斗换来了才学,顺利通过了乡试、会试,终于走到了殿试的考场。

卷子很快发下,刘凤诰认真读题后便陷入了沉思,一番思考后,他提笔答卷,风骨极佳的字体吸引了考官的注意。

由于眼睛的不便,刘凤诰在时间停止后依旧没能完成答题。

收卷的考官为难之际,被其字体吸引的那位考官决定给他时间。

眼见天色渐暗,他还命人为刘凤诰点起了烛火。不

得不说刘凤诰这次成为了被命运眷顾的人。

名副其实“探花郎”

终于,刘凤诰答卷结束,主考官们开始判卷。

经过一番挑选,有十份优秀的卷子被送到了乾隆的案前。

乾隆细细读过,最终定下了三甲的卷子,并请三甲面圣。

被点为探花的刘凤诰平静走上了金銮殿,看着眼前身姿挺拔的三甲,乾隆帝内心欢喜。

突然,他注意到了探花郎的不同寻常之处,对方的一只眼睛似乎看不见,居然是个独眼!

这下乾隆帝心里不舒服了,虽说刘凤诰的才学过人,但其容貌却有缺陷。

科举看的主要是才学,但学子们的外貌也是一个衡量因素,尤其是位列前三甲者。

更何况乾隆帝喜欢华美的东西,对于容貌看的自然更重。他无法接受探花郎的缺陷,但自己金口玉言,倘若因对方独眼而收回“探花”之位,岂不受人非议?

为了自己的形象着想,乾隆决定以委婉的方式劝退刘凤诰。

我们都知道,乾隆帝酷爱作诗,虽说内容有待商榷,但数量属实可观。除了作诗,他也喜欢作对联。

这不,他想到的劝退刘凤诰的方法便是让对方对对联。

乾隆表示,要看看探花郎的才学,倘若他对得上自己的对联,那便说明其名副其实,倘若不能,那这探花郎的名头便要换人。

其他人听了乾隆的话皆面色突变,唯有刘凤诰本人面不改色,淡淡应下。

看对方同意了,乾隆立马出了上联:“独眼岂能登金榜”,此联一出,全场愕然,这不就是在明示刘凤诰吗?

众人将目光看向了刘凤诰,只见他面色平静,仿佛没听出乾隆对联的讽刺意味。

他只是思索了片刻,随即对出了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联一出,乾隆立马拍手叫好。

看来这位探花郎果然满腹才学,不仅如此,他还胆识过人,实乃栋梁之才。

乾隆内心早已认可了他,不过自己还想和对方较量一番,便继续出了句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刘凤诰依旧不疾不缓,略略思索后便应答:“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这下联对的巧妙,不仅完美契合上联,还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乾隆听后立马表明探花郎的位置非刘凤诰莫属,刘凤诰也叩谢了圣恩。

随后,他入朝做官,尽心尽力对待自己的差事,在官员考察时,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令乾隆十分满意。

后来乾隆驾崩,嘉庆即位,刘凤诰依旧备受重用,还负责编纂国史。不过人生难免起伏,刘凤诰的官场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因一次监考陷入收贿风波,被贬至东北。

刘凤诰对此并没有灰心,反而反省自己的过错,并潜心修文,继续整理编写师父彭元瑞的遗作《五代史》,在其十四册的基础上新添了五十八册。

后来,嘉庆帝也想到了他,觉得对方受罚也够了,便将其召回京城继续为官。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在苦寒之地待了许久,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只能告老还乡。

不久后,刘凤诰溘然长逝,不过他同师父共创的《五代史》却留了下来,对后世文学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刘凤诰的经历也被史书记载了下来。

他于金銮殿上不畏皇权,勇于争取的行为成为不少人的榜样。虽然身体有疾,但他却不卑不亢,用自己的才学和胆识换来了自己应得的荣誉,实在令人敬佩!

来源:中国知网《古代名人考试逸闻》王兴忠,王凤莲

0 阅读:0

史理爱学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