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政坛出现“影子政变”:安全局长成内斗牺牲品

张澄宇聊国际 2025-03-25 20:42:31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其亲手任命的国安局长罗嫩·巴尔突然反目,这场被外界称为“国家机器内战”的权力清洗风暴,暴露出战火下的以色列正经历比加沙战场更凶险的内部崩塌。当一国总理公开指控情报首脑“企图推翻政府”,这个中东军事强国的制度危机已抵达临界点。

引发地震级内斗的导火索,是巴尔领导的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对极右翼势力的秘密调查。该机构发现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涉嫌勾结极端组织渗透警队,这一发现直接威胁内塔尼亚胡执政联盟的核心支柱——极右翼政党。尽管巴尔主动承认对哈马斯袭击存在情报疏漏,但真正招致杀身之祸的,却是他触碰了当局的“政治禁忌”。

内塔尼亚胡迅速启动解雇程序,虽遭最高法院紧急叫停,这场清洗运动已暴露其终极目标:将情报、司法等关键部门改造成“绝对忠诚”的政治工具。同步推进的还有对总检察长的罢免攻势,只因这位司法系统最高官员屡次阻挠极右翼议程。

加沙战事持续五个月之际,以色列民众逐渐识破当局的“战争生存法则”,内塔尼亚胡正利用紧急状态压制异己、推进极右翼改革。其政治盟友本·格维尔借战时扩权,将数千名极端分子安插进安全机构;司法改革法案强行削弱最高法院权威;如今对情报系统的整肃,标志着“去制度化”进程进入深水区。

讽刺的是,这套以战争维持合法性的逻辑正在反噬:阵亡士兵家属加入反战阵营,预备役军官集体请辞抗议军事决策政治化,特拉维夫街头“拯救民主”的标语与“停火换人质”的呼声交织。最新民调显示,超六成民众认为政府将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安全之上。

内塔尼亚胡的权力赌注建立在对极右翼势力的绝对依赖之上。为换取议会多数席位,其推动的《民族国家法》系统性边缘化阿拉伯裔公民,纵容定居者在约旦河西岸暴力扩张,甚至默许国家安全部组建3万人的“平行警察部队”。这些激进政策虽巩固了基本盘,却使以色列陷入三重危机:

国际信誉破产:联合国报告指控以军系统性违反国际法,美国暂停部分军援,欧盟重新评估自贸协定;

社会共识撕裂:高科技产业领袖集体外流,宗教与世俗群体矛盾激化,阿拉伯社区离心力加剧;

安全架构溃烂:情报系统因政治干预丧失预警能力,军队高层公开批评政府将加沙变成“政治坟场”。

当最高法院与总理办公室陷入“解职大战”,当情报机构负责人被污名化为“政变策划者”,以色列建国以来引以为傲的制度优势正在瓦解。前摩萨德局长亚米纳直言:“我们过去总嘲笑中东强人政治,如今自己却在重蹈覆辙。”

这场危机本质是内塔尼亚胡为逃避贪腐审判制造的“政治飓风”——通过捆绑极右翼议程与个人政治生存,他将国家机器改造成权力护城河。只是历史规律从未改变:所有将战争私有化、制度工具化的政权,终将被自己点燃的火焰吞噬。

0 阅读:9

张澄宇聊国际

简介:国际动态72小时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