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腐”心“福”

湖北日报视频 2025-02-10 11:11:49

□ 余 杰

我是个很爱吃豆腐的人。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就常常做豆腐。父母说,“腐”和“福”是同音,吃豆腐就是“吃福”。后来我发现,世居咸丰的土苗儿女,无论是靠山还是靠水,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里,绝大多数都爱吃豆腐,而且特别会吃豆腐,还创造性地把豆腐吃出了五花八门的不同类别,真让人“口腐(服)心福(服)”。

最常见的当属白豆腐。制作白豆腐,首先需将挑选好的黄豆在清水中浸泡两三个小时,直到黄豆泡得柔软、饱满,再用石磨将浸泡好的黄豆推碾成又白又净的豆浆。豆浆有了豆腐的雏形,但还不完全是豆腐,需进一步过滤,俗称“摇豆腐”。在这一环节需要用到一个过滤装置,即在一个木制十字架的中心位置系上一根绳子并将其吊起来,再将一块干净的包袱(布)系在十字架的四周,然后把豆浆倒进包袱里摇晃。随着包袱的摇晃,豆浆就在里面翻腾、过滤,也只有通过包袱过滤后的豆浆才能煮豆腐,而残留在包袱里的豆渣被称为“老渣”。就像人生需要沉淀一样,豆浆如果不沉淀,就会因为有太多的“老渣”而失去其应有的味道。老渣”太过于粗糙,人一般是不会吃的,大多是将其用来改善“八戒”的伙食。豆浆过滤好后就要倒进锅里煮了。这个环节要注意掌握火候,火太小煮不熟,火太大又容易糊锅。待锅里的豆浆煮到八分熟时就要倒些细石膏粉,俗称“打石膏”,一边倒石膏一边用锅铲搅拌,通过石膏的化学功效让豆浆充分凝结。最后的环节就是压豆腐了。农户家里几乎都有一个专门压制豆腐的正方形木箱子,把煮熟的豆浆倒进木箱后,盖上木板,并用一块砖头压在木板上。通过压制,可以将豆浆里多余的水分挤出,让豆腐变得更加紧凑成型。经过这几道工序,豆腐就制作完成了。

说起做豆腐,就不得不说做豆腐的石磨了。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歌谣就是这么唱的:“推磨,嘎磨,推起粑粑甜不过;推豆腐,卖豆腐,嘎嘎爱吃酸豆腐;推合渣,卖粑粑,嘎嘎爱吃酸合渣……”石磨由一上一下两块大圆石打造而成,要借助外力才能转动。现在很多专门制作豆腐的商家,已将石磨改装上了电动机,省时又省力。而在以前,石磨要靠人力或者畜力拉动才能转起来。石磨这一推豆腐的重要工具也有大小之分,大小不一样,操作方式也就不一样。如果是用小石磨推豆腐,一个人就能操作,一只手推石磨,另一只手添黄豆即可。如果是用大石磨推豆腐,还要用到系在房梁上的“磨搭勾”,一个人操作就很麻烦,所以至少需要两个人配合。这时,力气大的那个人就双手紧握“磨搭勾”带动石磨转起来,力气小的人就手握长勺添黄豆。每当石磨转了两三圈,添黄豆者就得往磨眼里添一次。推的人也好,添的人也好,都得讲究技巧。推的人要会借用石磨转动起来后的惯性,不能使蛮劲,不然仅推了十来圈,就会累得不得了。添黄豆的人也要会找时机,如果“磨搭勾”转到靠近自己时,是千万不能往磨眼里添黄豆的,因为弄得不好“磨搭勾”就会和添黄豆的长勺“打架”,将勺中的黄豆撞落到地上。如果是夫妻俩一起推豆腐,往往就很有默契,不仅快速、高效,还不会出现“撞勺翻豆”的问题。

除了白豆腐,制作米豆腐也要用到石磨,而且米豆腐的制作工序和白豆腐的制作工序差不多,只是米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米或者苞谷(玉米)而已。经过浸泡、推浆、煮熟、打石膏等环节,米豆腐就做好了。如果原料是大米,做出的米豆腐就是白色的;如果原料是苞谷,做出的米豆腐就是黄色的。如今,咸丰人餐桌上的米豆腐,既是本地人屡吃不厌的开胃食品,又是外地人特爱尝试的美味小吃。

咸丰也有不用石磨制作的豆腐,比如神豆腐。有的人听到神豆腐的名字就觉得很神奇,我想神就神在其被称为“豆腐”却不用到“豆子”吧!神豆腐是咸丰人夏天解暑祛热的一道特色凉菜,其主要原料是一种叫做“斑鸠叶”的树叶。制作时需先将采摘的斑鸠叶洗干净,然后把斑鸠叶放开水里烫,俗称“燎叶子”。待叶子“燎”熟后,再把叶子捞起来放进一块干净的包袱(布)里揉搓,挤压出绿澄澄的叶汁。再把事先准备好的草木灰水溶液倒入绿汁中使其冷却凝固。不一会儿这些绿汁就变成了细软润滑、晶莹剔透的神豆腐了,就像碧玉一般。神豆腐有白豆腐之形,但是味道却大不一样。人们喜欢把新鲜的神豆腐切成薄片放入碟子,然后加入精盐、红醋、味精、蒜末、姜丝、辣椒、香油等进行搅拌,这样吃起来就特别清凉爽口。有一股神奇的气味浸入腹腔,可能这种神奇的气味就是“神气”吧!

俗话说,有“神”就有“魔”。咸丰除了神豆腐,还有比它更加“霸气”的豆腐——魔芋豆腐!魔芋豆腐顾名思义就是用魔芋制作的豆腐。制作魔芋豆腐的第一步是将地里挖出的新鲜魔芋洗干净,然后用一块带刺的铁皮或者苞谷芯将魔芋刮搓成浆,再把刮搓好的浆里打些石膏让其沉淀,最后再煮熟就完成了。民间传说,在刮搓魔芋浆的时候千万不能说:“啊!这个魔芋好麻手呀!”如果你说它麻,那你在吃的时候就真的会被它麻得合不拢嘴!我也不知道魔芋豆腐为什么会“麻人”,可能这就是魔芋豆腐最“魔性”的地方吧!

如果有人觉得咸丰的米豆腐、神豆腐、魔芋豆腐太过夸张,那他可能没有见识过咸丰豆腐界的“终极杀手”——霉豆腐!霉豆腐可能跟著名的“长沙臭豆腐”是同父异母而又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制作霉豆腐前,要准备好新鲜白豆腐、稻草、白酒、辣椒粉、坛子等。制作时需把白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把切好的豆腐块丢进白酒和辣椒粉里“裹”一圈,最后放入铺好稻草的坛子中密封发酵。大约一个星期,豆腐块在坛子里长出霉菌就可食用了。别看霉豆腐长了霉且不忍直视,其实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等多种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还有调味、开胃的功能,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咸丰的豆腐还有一些衍生产品,比如豆干、千张、腐竹等,门类不可谓不多。也正是因为咸丰的豆腐门类相对较多、制作程序相对复杂,多数人只掌握了其中一两类豆腐的制作方法,还有一些人是只会吃不会做。但在我老家清坪镇官场坝村,就有一对各式各样豆腐都会做的夫妻,男的叫陈光明,女的叫黄权珍。吃苦耐劳的夫妻俩凭借过硬的技术,每天起早贪黑要做三四十箱白豆腐,偶尔也会做些米豆腐、神豆腐、魔芋豆腐、霉豆腐等,然后用小货车拉到石人坪、黄金洞、清坪等集市上去卖。据说夫妻俩因为做的豆腐品质好、口味佳,特别受顾客欢迎,一年下来毛收入就有二三十万元,日子过得十分红火,也算是因为会做豆腐而找到了一条勤劳致富、逐梦幸福的好门路。

咸丰有句俗话叫“人怕吃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就豆腐而言,吃苦的是做豆腐卖的人,享福的是买豆腐吃的人。作为爱吃豆腐的人,我认为咸丰豆腐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集特色和美味于一身,朴素而不失讲究,平凡而不失奢华,凝结了土苗儿女的朴实本色和勤劳品质,饱含了土苗儿女的生存智慧和美好心愿,值得我们用心品味,宣传、推介和传承。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口“腐”(服)心“福”(服)。

(来源:《唐崖》2024年夏季号。作者:余杰。责任编辑:刘安杰。)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