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初,中国和美国的聚酰胺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这主要是由地区供需失衡、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造成的。中国面临下游消费疲软和生产商策略谨慎的问题,而美国则在汽车需求稳定和积极的库存管理下保持市场稳定。这些动态凸显了产业复苏、贸易政策以及特定行业面临的挑战对全球聚酰胺定价的相互影响。
3月初,中国聚酰胺市场因下游需求低迷和持续的供过于求而承压。供应方面,聚酰胺产量保持稳定。原材料价格走势分化,己二酸价格走弱,而己二胺价格坚挺,挤压了聚酰胺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尽管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反弹,表明工业在更广泛范围内复苏,但制造商更倾向于控制库存而非增加产量,使得价格持续低迷,与低迷的消费情况相匹配。
汽车行业作为聚酰胺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下降3%,进一步削弱了采购需求。尽管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但农历新年假期过后,人们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和市场情绪的低迷依然存在,商家因此采取灵活定价策略来促进交易。
另一方面,美国由于生产条件稳定,汽车行业需求改善,聚酰胺价格保持稳定。2月份制造业的增长维持了稳定的供应水平,生产商为应对贸易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成本上升,维持了原材料库存。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关税实施的推迟,确保了美国能持续从全球获得供应,尽管存在交货时间延长和偶尔的劳动力短缺等物流挑战。
需求方面,美国汽车行业汽车销量环比增长9.8%,支撑了聚酰胺的稳定消费。此外,市场参与者为避免潜在的价格上涨而进行的预防性采购,也带来了持续的需求。然而,2月份消费者信心下降,这是自2021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下滑,使得行业参与者变得谨慎,削弱了原本良好的市场前景。
据ChemAnalyst分析,未来聚酰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