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视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大跨度空间木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验收

中林木结构 2025-02-21 08:42:57

引言

近日,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委托,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大跨度空间木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进行验收,并顺利通过。

项目简介

该项目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研究天然的负碳材料胶合木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的应用,用于替代传统高耗能建材,推动建筑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开展了试验研究、计算模拟、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系统研究了大跨度空间木结构的材料、节点、构件、结构体系和施工技术,其中,预应力钢带增强胶合木连接节点、高温后胶合木残余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和胶合木单层网壳稳定设计方法等成果有创新性突破,整个项目研究取得了两项重大成果:发展了钢木空间网壳结构体系,并建立了钢木空间网壳结构设计方法。

“大跨度空间木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报告部分截图 ,报告来源: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申请专利7件,已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获批省级工法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9篇)。不仅如此,该项目研究成果还在我国多个木结构大型公建工程中获得了成功应用,有效降低了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什么是钢木空间网壳结构?

钢木空间网壳结构是一种结合了钢材和木材两种材料的空间网格结构形式,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的屋顶或曲面造型。其核心特点是利用钢材的高强度、高刚度和木材的轻质、环保、自然美感,通过合理的几何构型和节点设计,形成高效的空间受力体系。

巴黎西大门塞纳河音乐厅©Luc Boegly & Sergio Grazia

钢木空间网壳结构优势

1、轻质高强:

钢材的高强度与木材的轻量化结合,适合大跨度、大空间需求。

环保可持续:

木材作为可再生材料,减少碳足迹;钢材可回收利用,符合绿色建筑理念。

3、美学表现力强:

木材的自然质感与钢材的现代感融合,可塑造独特的建筑形态。

4、施工灵活:

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后现场组装,缩短工期,尤其适合复杂曲面造型。

九桥高尔夫俱乐部©Hiroyuki Hirai

钢木空间网壳结构应用场景

体育场馆:如穹顶式屋顶体育场馆,利用网壳的曲面分散荷载

文化建筑:博物馆、剧院等需要独特造型的大型公共建筑

交通枢纽:机场航站楼、高铁站、火车站等建筑的大跨度屋顶

生态建筑:追求自然风格的低碳建筑,如生态展览馆

比利时瓦隆林业分局 ©Daylight Liège sprl

结语

随着“大跨度空间木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的成功验收,中国木结构行业迈入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低碳转型的新阶段。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钢木空间网壳结构设计领域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创新,更以“负碳建材”胶合木为核心,为建筑行业践行“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范式。

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我国木结构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钢木空间网壳体系的建立,将钢材的力学性能与木材的生态属性深度融合,不仅破解了大跨度建筑对高耗能材料的依赖,更以预应力增强节点、高温性能预测模型等创新成果,为木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工程适用性树立了新标杆。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绿色建筑标准完善以及市场认知度提升,木结构有望从体育场馆、文化地标等公共建筑向更多领域渗透,成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中林木结构 预建碳中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