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廊桥的新生
近日,在宁德市古田县平湖镇玉源溪边,重建的平湖高攀桥正式落成启用,重建后的新桥长76米,宽6.66米,高19.8米。桥身为木结构叠梁式风雨桥,顶构四角亭、六角亭各一对;桥梁为三层叠架,底层双跨各用三扇牛头串拱,中层架梁后再横架面梁,桥面用两寸厚木板铺成;上竖112根木柱,桥屋28扇27间,完美再现了宋代廊桥的古韵风采。
重建后的平湖高攀桥,图源:人民网
平湖高攀桥是载入《古田县志》的三座古桥之一,始建于宋,废于明,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建,1948年10月再建,后来不幸被拆毁,至今已有半个世纪。2023年5月,《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出台,为积极响应该计划,高攀桥于2024年8月16日正式动工重建,在现代木结构技艺的加持下,重建的新廊桥既保留了古廊桥的美学特征,又兼顾了桥梁的稳固性、实用性,连接起古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高攀桥旧照,图源:人民网
从古木廊桥到现代木结构桥梁
作为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符号,古木廊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静卧于山水之间。从《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的巧妙构造,到浙闽山区“世界廊桥之乡”的遗世绝响,这些以编梁木拱技艺筑就的空中廊阁,不仅见证着古代商贸的繁荣,更凝结着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得益于传统木结构建造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木结构建造科技的发展,现在,不仅能够重建这些美丽的古木结构桥梁,还能建造出跨度更大、通行空间更广、更美观自然的现代木结构桥梁。
“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图源:搜狐网
现代木结构桥梁点亮城市
随着低碳建造理念的逐渐普及与现代木结构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木结构桥梁以其独特的低碳、可持续、亲自然特性开始受到世界各地建筑师们的青睐,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当BIM建模解析出《营造法式》的结构密码;当工程木技术让木材跨越材料局限;当预应力体系赋予桥梁结构新生......从古木廊桥到现代木结构桥梁,这场跨越千年的营造对话,正在重塑现代城市的生态肌理。
纽约中城西区高线公园与莫尼汉的连接桥©Lucas Blair Simpson
德国内卡尔滕茨林根曲梁桥© Burkhard Walther Architekturfotografie
挪威Skjærvabue桥© Inplace Visuals
挪威 Tintra 步行桥©Dag Jenssen
木结构链接古今
在物资匮乏的过去,古廊桥承载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希冀,它们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高攀桥的成功重建,是现代木结构对古木廊桥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实践,不仅恢复了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更为古田县的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攀桥竣工典礼现场,图源:人民网
古往今来,桥梁一直都是城市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让城与城、城与镇之间紧密相连。放眼当下,世界各地掀起了绿色建筑革命浪潮,现代木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也将为城市桥梁的建设提供无限可能,链接古今,续写未来。
纽约将新建巨型木结构浮桥连接布鲁克林绿点和长岛市
长岛-绿点廊桥设计效果图© Courtesy of CRÈM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中林木结构 预建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