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男子高血糖并发症去世,警告:长期吃降糖药,注意这几个误区

老方养护说 2024-11-20 16:47:30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您倒是告诉我啊,我爸的糖尿病不一直吃药控制得挺好吗,怎么突然会这样?”林伟的声音里带着颤抖,脸上的疑惑和悲伤写得明明白白。

病房外,白墙森然矗立,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息,清冷而刺鼻,令人心生压抑。

医生叹了口气,取下眼镜,语气沉重地说:“林先生,我必须坦白告诉您,您父亲的病情发展到这一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这次抢救无效,主要是糖尿病并发症引发了急性肾衰竭和心衰,而长期对降糖药的依赖,以及一些用药的误区,可能是主要原因。

林伟呆住了,他的父亲林国强,今年69岁,是一家老字号面馆的老板,干了一辈子,最骄傲的就是他的“招牌牛肉面”。

生意忙,作息乱,加上爱吃面,结果十几年前查出了糖尿病。起初,医生强调要饮食控制和运动,林国强听得左耳进右耳出,总想着自己有药吃就万事大吉了。降糖药一片一片地吃下去,血糖确实降了,可问题却悄悄积累着。

医生耐心地向林伟解释:“林先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伤害的不只是血糖,而是全身的血管和脏器。如果只依赖药物,却忽视了饮食、运动和定期检查,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林伟皱着眉头:“可医生,我爸的血糖一直不高啊,难道这也不够?”

“我们很多患者,包括林老先生在内,觉得血糖控制得住就等于没问题了。”

其实,高血糖的危害并不只体现在数字上,而是它长期作用于小血管、大血管,导致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而单纯吃药是控制不了的。

医生顿了顿,继续说:“还有一个问题,长期吃降糖药,如果剂量不合适,或者种类没定期调整,可能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

比如您父亲,他长期服用一种磺脲类药物,但肾功能一直没有好好监测,慢慢地肾脏出了问题,再叠加血糖波动,就引发了急性肾衰竭。

林伟一脸懊悔:“那是不是我平时太大意了?爸总说自己没事,我也没多留意他吃药的情况。”

医生点点头:“您父亲的情况,确实还涉及到用药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随意停药。有些患者觉得血糖好一点了,就自己减量,甚至停药,这样很容易导致血糖反弹。”

而您父亲可能恰好相反,他有时候觉得药效不够,就擅自加量,这种行为风险更大。药物剂量需医生依患者具体状况予以调整,盲目为之只会事与愿违。

林伟听得满头冷汗:“那医生,降糖药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风险啊?”

医生稍微停顿了一下,表情变得更加认真:“降糖药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特别是在服药时间和进食时间搭配不当时,很容易引发低血糖。”

如果患者突然感到头晕、出冷汗,甚至开始发抖,这就是低血糖的信号。所以,降糖药不能只靠说明书来用,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具体建议进行调整。

林伟低下头,眉头皱得更深,声音里带着一丝懊悔:“唉,早知道这样,我就该多劝劝他,平时也该多陪着他去医院查查。”

医生拍了拍林伟的肩膀,语气缓和了几分:“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管理。仅依赖药物远远不足,平日的生活习惯于血糖的稳定亦举足轻重。须知,良好习惯与药物结合,才更利于血糖的平稳。”

比如,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像粗粮、绿叶菜这些,要多吃一些;甜食、油炸的东西,尽量少碰甚至不碰。此外,每日开展 30 分钟至 1 小时的有氧运动,诸如快走、慢跑等,能助力胰岛素更优地发挥效用,还可降低血糖的大幅起伏。

林伟抬起头,眼里闪着后悔的光:“医生,如果我们早点注意这些,是不是他就不会出这么大的问题了?”

医生叹了一口气,说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如果能从确诊一开始就做好全方位管理,很多并发症的风险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很多患者误以为只要血糖降下来了,就没事了,但实际上,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心脏、肾脏这些器官都要特别留意。

关于高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2 阅读: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