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麻烦您快瞧瞧!我爸昨日清晨尚安然无恙,怎就骤然离世了?”刘大姐的声音哽咽着,双眼哭得红肿。
病床边,一群亲属围着,个个神情悲痛,目光投向医生,仿佛要从他嘴里挖出答案。
医生叹了口气,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放下手中的病例,语气沉稳地开口:“刘大姐,您父亲突发脑梗,来的急,走得快。听说他早晨起得很早,还做了些剧烈的动作,这可能是诱因。”
刘大姐一听,立刻抽泣着回忆:“是啊,他一直有晨练的习惯,天刚亮就起床,今天可能是为了赶早,还直接跑到田里拔了一会儿草,回来还跟我们说腰有点酸,没想到一会儿就倒了!”
医生点点头,缓缓说道:“您父亲的情况,和他早晨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人至暮年,清晨时的身体状态与年轻人相去甚远。年长者在晨时的状况,难以同青春年少者同日而语。有些事,宁可不做,也别勉强自己。”
这话一出口,家属们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医生,那早晨到底不能做啥啊?他平时就喜欢早起活动,这还能动吗?”
他拉过一张椅子坐下,耐心地解释起来:“咱们先从身体的生理状态说起。你们知道,早晨刚起床的时候,血液的粘稠度是一天中最高的。尤其是像老爷子这样年纪大、有高血压、血脂高的情况,更是高危。”
医生继续说道:“所以,早晨起床后,不要突然起身,更不要立刻进行剧烈活动。此时,心脏负担沉重,血压波动频繁,极易诱发脑血管意外,诸如脑梗、脑出血之类。像老爷子这样直接下地劳作,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刘大姐抹了抹眼泪,小声问:“那他要是非得早起呢,咋办啊?难道只能躺着?”
医生摇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不是让人一动不动,而是要讲究方法。比如,醒来之后,先躺着多缓几分钟,等身体适应了再慢慢坐起来;起床后可以喝点温水,帮助稀释血液,降低粘稠度。”
再有就是,晨练可以有,但强度必须降低,快步走、拉伸都可以,但千万别跑步、搬重物这些费力的活。
听到这里,一旁的刘大姐弟弟插话了:“医生,那是不是只有老年人会这样?年轻人不需要注意?”
医生扶了扶眼镜,语气略带严肃地说:“这个可不是只有老年人要注意。年轻人也有不少脑梗的病例,尤其是那些生活习惯差的人。”
比如长期熬夜、抽烟喝酒、压力大的,这些人早晨血压波动也会大,情况和老年人有点类似。只不过,他们的恢复能力强,不像老年人那样难以应付。
刘大姐点点头,又问:“那平时是不是还得多注意饮食啊?”
医生一听,露出一丝微笑:“这个说法倒是没错。保护血管,平时饮食确实很重要。比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全谷物、绿叶蔬菜、水果,这些能帮助降低血脂,预防血管堵塞。”
此外,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需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 5 克为宜,如此方可减少血压波动。
话音刚落,另一位亲属又忍不住插话:“医生,那平时喝酒啥的,是不是也得少点?”
医生点头道:“那是肯定的。酒精对血管的影响不小,特别是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不过,偶尔少量饮用红酒,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得讲究量,别觉得喝得越多越好。”
刘大姐听完,眉头依旧紧锁,最后问了一句:“那医生,平时有什么症状能提前发现脑梗啊?”
医生思索了一下,认真回答:“脑梗的症状,有时候确实不太明显,但有些信号可以注意,比如一侧肢体的麻木或无力、突然的语言障碍、短时间的视力模糊甚至消失,还有像头晕、恶心这些情况。”
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哪怕只持续几分钟,也得赶紧就医,因为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就是脑梗的‘前奏’。
说完这些,医生长叹了一口气,看着一脸懊悔的刘大姐说道:“其实,老爷子的情况虽然遗憾,但也提醒了我们要重视早晨的身体状态。”
医生看着他们的背影,默默想着,或许这一家人的伤痛,能换来更多人对健康的警醒。
关于脑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1]王军.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与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