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份,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由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杨勇带队,去了南斯拉夫访问。这次咱们的主要目的,是想和南斯拉夫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不过,等杨勇他们到了南斯拉夫后,却没能见上南斯拉夫的总统铁托一面。对于这事儿,南斯拉夫方面的说法是,因为杨勇只是副总参谋长,级别不够高,所以他们觉得,由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总参谋部来接待,这样才算对等。
杨勇这次出去搞外交,过程其实挺坎坷的。但一回国,邓公就直接给了他个大担子挑。邓公不光没因为这事儿怪杨勇,还直接让他“上位”,当上了总参谋长。
那么,杨勇到底有啥能耐,能让邓公这么看重他?最后他有没有真的“上位”,当上总参谋长呢?
跟咱党里很多高级将领的经历不同,杨勇的家境还算不错。在浏阳老家那会儿,小杨勇能上得起学,也不用为吃饭穿衣发愁。他后来会选择走革命这条路,说起来还是受了毛主席的影响,这完全是他自个儿的决定。
1927年,毛主席在浏阳的军队里给大伙讲话。他拿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比方现在咱们国家的情况。毛主席是这样说的:“蒋介石这家伙,就像个大水缸。咱们呢,就是小石头。别小瞧这些小石头,早晚有一天,咱们得把那蒋介石的大缸给砸烂喽!”
毛主席在台上讲话那会儿,杨勇和他表弟胡耀邦就躲在墙头上偷听。等毛主席讲完,杨勇心里那股子革命的火苗子“噌”一下就窜起来了,打那以后,他就铁了心要为国家出力。那时候,杨勇才14岁,小名叫“杨世峻”。不过,等他真参加了革命,就觉得“杨世峻”这个名字太书生气了,干脆就改成了杨勇。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杨勇历经无数次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用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地表明了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勇猛将领。从一开始在红四师一团一连当副指导员,到后来成为115师独立旅的旅长,杨勇在没几年的工夫里就一路升官。在这期间,他五次负伤,头上、右腿、脸蛋、左胳膊肘子、还有左肩膀,都留下了子弹打的疤。但杨勇从来都没想过退缩。
1933年10月那会儿,红三军团十师十四团突然间就跟50万国民党军队撞上了,谁也没料到会碰上这事儿,双方都是手忙脚乱的。可咱团的政治处主任杨勇,他反应快呀,立马就想好了咋对付。为了赶紧从敌人的包围里冲出去,杨勇带着战士们直接冲进了敌人的队伍里,跟敌人干上了刺刀见红的仗。
战斗中,一颗子弹嗖地从杨勇脑袋顶上飞过,瞬间把他的头皮给划开了,鲜血哗哗地往脸上淌。可杨勇愣是一点儿没怂,继续领着大伙儿往前冲,硬是把敌人给打退了。仗打完后,因为杨勇表现得太勇猛了,军团长彭老总特意给他发了枚三等红星奖章。不过,这事儿也有个后遗症,就是杨勇头顶上留下了一道两厘米长的疤,那块地方以后再也没长过头发。
1934年10月那会儿,蒋介石为了挡住咱们红军长征,就让何键带着40万大军在湘江那儿设了第四道防线,湘江战役就这么打响了。在这一仗里,杨勇还是冲在最前头,跟其他兄弟部队一块儿保护咱们的主力部队过江。但因为敌人人多势众,打着打着,咱们团的团长沈述清和代理团长的师参谋长杜中美都先后牺牲了。没办法,杨勇只能一个人扛起大旗,继续带着部队跟敌人拼了两天两夜。
湘江战役打完后,杨勇又挂彩了。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他的右大腿不幸被炮弹碎片打中。但杨勇硬是没离开前线半步,一直坚持到战斗彻底结束。之后,他才去战地医院简单处理了下伤口,包扎了一下。
后来,在赤水河旁边的土城大战里,还有跟日本鬼子里的厉害角色坂垣征四郎师团的21旅团在平型关干架的时候,以及在汾离公路上搞的突袭战,杨勇这家伙立了好多大功。只要有仗打,杨勇总是第一个往上冲,往敌人那边猛攻。这些仗打下来,杨勇受了不少伤,但他的名字也跟着林彪、聂荣臻这些人一块儿,在咱中国大地上传开了。
肯定地说,杨勇不光勇猛,还特别聪明。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为了打击日军的反攻,杨勇经常带着战士们突袭敌人的大后方,搞得日军顾头不顾尾。就拿平型关那一仗来说,杨勇亲自带队,成功埋伏并歼灭了日军一千多号人。
1938年9月份,杨勇在汾离公路上策划了一场伏击战。那晚他发现,日军指挥部被围得严严实实,可他们还是偷偷摸摸地派了100多名士兵,坐着几辆卡车去运粮食。杨勇一看,心里直痒痒,想直接给拦下来。但他转念一想,这机会不错啊,可以用这100多人当诱饵,把更多的敌人给引出来。于是,他马上下令,让那队日军卡车大摇大摆地过去了。
果然不出所料,杨勇那边压根儿没拦,日军指挥部一看,立马就搞错了状况,以为咱们军队撤了呢。所以第二天,他们又傻乎乎地派了200多号人,拉着快18大车的粮食草料来了。直到这时候,杨勇才下令动手,那些日军压根儿没防备,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全收拾了。就连他们的旅团长山口少将,也在乱战里头被干掉了。就这一仗,杨勇的威名就在华北日军里头传开了。
杨勇在战场上那叫一个神勇,他总是能把那些出其不意的战术用到点子上。结果,把日军都给吓懵了,他们居然给杨勇送来一封“挑战信”。信里头写着:“之前跟贵军交手,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实话告诉你,我们日军不爱在山地上打,咱们能不能换个地儿,到兑九峪平原上,真刀真枪地干一架,分个高下。”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杨勇打仗特别厉害,赢了一仗又一仗,把敌人吓得不行,让日军往咱中国里面打的脚步都慢了下来。毛主席那时候还开玩笑,把杨勇、杨得志和杨成武三个人叫做“三员大将”,就像是三只能打胜仗的羊一样。等抗战结束后,杨勇这个名字,又让美军给记住了,而且还不是啥好印象,简直就是他们的噩梦。
1951年那会儿,抗美援朝打得正火热,咱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那是连连告捷,把骄横的美军给打得节节败退。一开始,毛主席就让杨得志带着19兵团去朝鲜参战。但为了让美军早点儿明白咱们不是好惹的,毛主席又下令,让杨成武带着20兵团也过了鸭绿江。这么一来,“三杨”里头就只剩杨勇还没上阵了。毛主席还开玩笑说:“等把杨勇这只‘羊’也送到朝鲜去,美国佬估计就得举手投降啦!”
1953年3月份,朝鲜战争眼瞅着就要收尾了。两边打了这么多年仗,都累得不行。可美国那边的军力还是比我们强,所以在商量停战的时候,美国人老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时候,南朝鲜那个假总统李承晚也不老实,到处找茬,想搅黄停战的事。他还找了个“就地释放”的借口,硬是把2万7千多朝鲜人民军的俘虏给扣下了。
李承晚这家伙真是不懂看火候,把毛主席惹火了。毛主席二话不说,立刻决定,就用杨勇的兵团,给金城以南的南朝鲜军来个教训。这么一来,金城战役就开打了。
接到指令,杨勇立马安排起了反攻的队伍。这些年,咱们军队实力涨了不少,还有苏联的帮忙,火炮都上千了,火力上比韩军强点儿。所以,杨勇打算直接用猛烈的火力,从正面把韩军给打垮。
1953年7月13号夜里,杨勇下令20兵团,把他们的1100门大炮全对准了韩军阵地,一块儿开火。命令一下,韩军那边立马就成了一片大火海。这时候,喀秋莎火箭炮部队也跟上20兵团,一块儿猛攻敌人阵地。一道道火光嗖嗖地往韩军那边落,很多韩军都没反应过来呢,就被大火给吞没了。
这场仗里,杨勇带着咱们队伍,一下子干掉了敌人52783人。这战绩,把美军和李承晚都惊得说不出话来,就连彭老总也感到意外,没想到能这么顺利。而且啊,杨勇这人特别细心,他料到美军可能会来帮忙,所以就早早地设好了防线。这样一来,李承晚和美军只能干瞪眼,看着他们的韩军部队被我们消灭得一干二净。
抗美援朝打完后,杨勇因为在战场上表现特别棒,就被安排做了志愿军副司令员,还兼着参谋长。没过一年,他又升成了志愿军司令员。这些荣耀啊,都是杨勇拿命拼出来的,真的就是该他的。
1977年,邓老总重新回到了党政军的领导岗位上,与此同时,杨勇也当上了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邓老总和杨勇是多年的老战友,关系相当铁,相互间都非常了解。所以,那会儿邓老总事情多,经常会把总参的一些工作交给杨勇去处理。邓老总深知杨勇的为人,他办事靠谱,邓老总对他十分放心。
不过,由于在1978年那会儿,“副总参谋长”的职位还没给杨勇“转正”,所以在他去南斯拉夫做友好访问时,碰到了点儿特殊情况。按照规矩,因为杨勇只是个“副”的,南斯拉夫那边就只能安排他们的人民军总参谋部来对等接待。这样一来,杨勇就失去了直接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见面的机会。
之后南斯拉夫来访中国,瞧见了杨勇的干活儿情况,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杨勇虽然是挂着“副”的头衔,但实际上干的却是总参谋长的活儿。他们当时立马就向杨勇表达了歉意。
这次外交出行并不怎么顺畅,不过却让邓公开始起这件事来。等杨勇回到国内,邓公不光没怪他,反而打算在会上提议让杨勇当总参谋长,全面负责总参的工作。杨勇的本事大家心里都有数,让他来当这个总参谋长,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没啥意见,都挺赞同的。
但是,因为各种因素,最终总参谋长的位子落到了杨得志肩上。杨得志比杨勇年长两岁,而且以前杨勇还给杨得志做过副手。对于杨得志来当这个总参谋长,杨勇心里头是完全赞同的。从那以后,他俩一起工作时,杨勇那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让杨得志干起活来更加顺畅。
1983年1月6日那天,70岁的杨勇老人在北京安静地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尽头,心里想的还是祖国怎么发展得更好,他还反复叮嘱后代,得一直跟着党的路线走,别停下。转眼40年就过去了,现在的中国,在世界面前那是昂首挺胸,风光得很。这盛世,就像那些英雄前辈们希望的那样。咱们也得继续加油干,往更光明的大道上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