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快结束的那天,在沈阳朝阳街的少帅府景点大门前,来了个四十多岁的生意人。他和别的游客不一样,说话带着台湾那边的口音。一听说要进大帅府得买票,他就试着问:“我就进去瞅瞅,不买票行不?”
那男人的一席话让售票员瞬间愣了神,要知道大帅府对外开放都快20个年头了,一直以来都是买票才能进去看,可这男人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要求直接进园,这不合规矩啊。售票员心里直犯嘀咕,心想这人该不会是来故意找茬的吧。
售票员瞅着男人,满脸不解。男人见状,连忙多说了几句:“实话告诉你,我是张作霖的孙子,叫张闾实。我爸是张学浚,张作霖的第六个儿子。我这次特地从台湾赶到沈阳,就是想回张家老宅瞅瞅,顺便拜拜祖宗。”
一听说这个男人是张作霖的孙子,售票员就犯难了。按理说,大帅府是张作霖以前住的地方,他孙子想进去瞅瞅也挺正常。可问题是,打从八十年代起,大帅府就成了国家的景点,哪能给他开后门呢?这事儿不合规矩。
这事儿太难办了,售票员只好把自称“张闾实”的那位男士带到馆长那儿。听说他是张家的后代,馆长一边热情款待,一边心里也在琢磨着得验证下他的身份。毕竟,以前也碰上过有人冒充名人后代,结果弄得沸沸扬扬的。于是,馆长立马问了张闾实几个只有真家人才知道的事儿。
首先说说张作霖临终前的话这事儿。想当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遭到袭击后,老百姓中间就一直流传着这么个说法。说是张作霖在被手下人从皇姑屯抬回大帅府的路上,得知是日本鬼子动的手,炸了他坐的那趟火车,他当时立马就吩咐手下,“给我反击!”
不过,张闾实并不认同这一说法。虽然张作霖遇害的时候,张闾实还没出世,但他后来从奶奶张作霖的五夫人寿懿那里了解到,爆炸那会儿,张作霖的喉咙就被碎片给割断了。抢救的人立刻把他送到了奉天大帅府里的小青楼。因为说不出话,张作霖没过多久就断了气,连句遗言都没留下。
那时候,日本人正盯着东北不放。为了瞒住这事儿,寿懿在张作霖去世后特别沉得住气。她一边让大帅府里的人先别声张,跟平常一样,别让外人瞧出破绽,另一边赶紧派人去给张学良送信,让他赶紧回来,接手东北的摊子。
在寿懿的周密策划下,日本人一直老实待着,没敢有啥大动作。就这样过了13天,张学良从关内匆匆赶回奉天,大帅府这才向外界宣布了张作霖去世的消息。对张闾实来说,“皇姑屯事件”是张学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那一天起,张学良就像是“一下子从少爷成长为了有担当的大人”。
张闾实透露了一大堆之前不知道的事儿,馆长心里头就琢磨着,这家伙八成就是张家的后代。毕竟,他说的那些“内部消息”当时外面还没人知道呢,可他却讲得跟专家们挖出来的差不多,这不是明摆着证明了他的身份嘛。
为了再核实张闾实的真实身份,馆长接着向张闾实打听了一些张家家产的事情。听说在那个时候,外面都在传日本人占了东北后,想找张家合作,想让张家回去继续管张家的产业。寿懿这人胆子大,心思也细,她就答应了,还从日本人手里拿回了好多钱呢。
关于这事,张闾实也是不承认的。他之前从大伯张学良那里听说过这事。“九一八”事变那会儿,寿懿正在天津玩呢,根本不在东北。那时候,日本关东军的头儿本庄繁确实说要把张家的家产全都还回来,还动用了3列火车,把大帅府里的宝贝财物都给运到了北京。但张学良呢,他一分都没要。
张闾实说,东北那时候被日本人占了,但这真不是张学良的意思。张学良那时候已经打算好要打仗了,可蒋介石突然发电报来说:“为了不让事情变得更糟,咱得忍着,不能抵抗。”就因为这样,张学良才没动手,直接带着队伍离开了东北。
对于东北失守这事儿,张学良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所以当本庄繁提出要把张家的财产还回来时,张学良气呼呼地回绝道:
要说归属的话,那东北理应属于中国。
张学良不收下那些东西,本庄繁没办法,只能让已经朝着北京开去的三列火车又返回沈阳。但听说这三列火车一过山海关就被日本兵抢了个精光,远在天津的寿懿压根没机会拿到。其实那时候,寿懿手头紧得很,穷得差点儿要靠天津的亲戚帮忙过日子。
张闾实透露了许多大帅府以前的秘密,这足以说明他绝非假冒。接着,他又细数了这些年张氏后代所经历的种种。张闾实说,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大伯”接掌了军务督办的位置,从那以后,“少帅”的名声就传遍了四方。
可惜啊,张学良没咋抵抗就把东北给丢了,这事儿让他心里头很憋屈。后来,“西安事变”闹大了,他又被蒋介石给关了起来,一关就是54年,自由就这么没了。
张作霖的其他几个儿子情况也不妙。张家失去了东北的地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给关了起来,张家的子孙就再也没人罩着了。张学良那一代的八个兄弟,也开始过上了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日子。
张闾实的老爹张学浚,一开始带着全家搬到了澳门讨生活。为了能在那儿站稳脚跟,张学浚啥都干过,教过书,当过训练师,还跑到工地上管过工。后来,他辗转到了台北,开了家贸易公司,专门倒腾建材。从那以后,张闾实他们家的日子才慢慢有了起色。
不过那时候,不少晓得张学浚背景的人仍旧会讲:“你不就是张学良的六弟嘛?你何必自己出来打拼,靠着他不就啥都行了。”
张闾实在澳门出生,台北长大。因为家里的那些事儿,他从小生活就不顺当。小时候,张闾实从来不敢跟别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因为一旦说了,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厌恶。后来他去服兵役,也因为这事儿没少被人瞧不起。
说起服兵役那会儿,张闾实心里挺不是滋味。刚进军营头一天,他就被喊到了辅导长那儿。辅导长提醒他,因为身份不一样,说话做事得谨慎点,还得每周单独交份思想汇报。更让他头疼的是,有时候大半夜的还得被叫起来去跑步。
而且啊,那时候张闾实正跟一个喜欢的姑娘谈恋爱呢,那姑娘是空姐。他们两人的关系原本挺好的,可后来姑娘的爸妈知道张闾实是张家的人之后,就不让他们继续交往了。这事儿对张闾实打击挺大的,从那以后,他就很少跟别人提起自己的背景了。
2001年,张学良老先生去世后,张家不少在海外的亲人纷纷回国看看。但多数人其实就是像游客那样,回来逛一圈。这时候,张闾实也得到了他妈妈的点头,说是可以跟一个商业团队去东北考察。于是,他就这么从台湾出发,经过香港、武汉这些地方,最后到了哈尔滨。
张闾实一到哈尔滨,立马就往沈阳奔。他为啥急着去沈阳呢?因为知道以前的大帅府就在那儿。原本,张闾实是打算直接去张家祖坟祭拜的,可问题是,他连爷爷张作霖的坟具体在哪儿都不清楚。所以,他先打算去大帅府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些线索。
到了大帅府门口,张闾实才发现这儿早就是国家的了,现在是个旅游景点。瞧着这大帅府过了这么多年还保养得挺好,张闾实心里头挺感慨。他在大帅府门口站了一会儿,好好瞧了瞧,然后才走到卖票的地方,跟人家说了自己的身份,问是不是还得买票才能进去。
后来,多亏了有关部门的协助,张闾实总算是找到了盘锦大洼的张氏墓园。让他惊喜的是,张氏墓园不光成了县级文物保护地点,还被好好整修了一番。这里根本不像他想的那样破旧不堪,对张家的后代来说,这真的是一份特别大的礼物。
在张家的老坟地上,张闾实放了个花篮,还扫了扫墓。想当年,张家那可是风光得很,可如今啊,也落魄了。不过让张闾实心里舒服点的是,大陆这边对张家评价挺好,没人因为他们的身份而看不顺眼,更没有谁说他们的坏话。这对张家来说,真是挺让人欣慰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