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又要中秋。中秋一过,又要过年了。
想到去年回家过年,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那些从小读书成绩好,考上大学,甚至拿到硕士、博士学位的"村之骄子"们,回到家乡却显得格外安静。反倒是那些早早外出打工的,一回来就热情得不得了。
有些老人说,读书越多,越不会做人!果真这样吗?
01
高学历子女的"冷漠"
春节,隔壁老李家的儿子回来了。这孩子在北京读博士,家里人都引以为豪。
可是,整个春节期间,这个博士除了吃饭就是躲在房间里。老李夫妇想跟儿子说说话,可儿子总是心不在焉,眼睛盯着手机。
老李跟我抱怨说:"这孩子越读书越不会说话了。问他工作怎么样,就说'还行';问他有没有对象,就说'再说吧'。这哪是回家过年啊,跟住酒店似的。"
不只是老李家,村里其他几户有大学生的家庭也是如此。那些孩子回来后,要么躲在房间里,要么独自外出,很少跟家人说话。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唏嘘。难道读书越多,越不懂得与人相处吗?
02
打工子女的"热情"
相比之下,那些早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过年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他们一回来,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东家长,西家短,嘘寒问暖,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
我们村卖豆腐家的孩子小张,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这些年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如今也当上了小包工头。
春节,小张一回来,村里的气氛就不一样了。亲戚朋友,还有邻居,他都挨家挨户地拜年,给孩子们发红包,跟老人们嘘寒问暖。
小张常说:"咱们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就盼着过年回家团聚。这不多走动走动,怎么对得起这团圆的日子?"
03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
面对这种反差,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读书多的反而不善交际,而那些早早外出打工的却如此热情?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读书读傻了"?
或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恐怕要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现实说起。
首先,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社交能力的培养。
那些高学历的孩子们,从小就埋头苦读,为了考试拼命刷题。
等到他们走出校门,却发现自己不擅长与人交往,不懂得如何表达感情。
其次,知识越多,烦恼也越多。
那些读过大学的孩子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却又苦于无法改变自身的现状。
他们心里装着许多想法,却不知道如何与家人说。
最后,社会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高学历意味着高期望。
家人、亲戚都盼着这些孩子们有出息,能够光宗耀祖。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让他们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相比之下,那些早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学会了与人相处,也更懂得珍惜团聚的时光。
04
再高的学历,也抵不过一颗温暖的心;再多的知识,也比不上真挚的感情。
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希望每个人都能放下包袱,卸下所有伪装和面具,真正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面对本文这种现象,不知道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