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2024年旅行的收官之行。去那遥远的、冰天雪地的远方,圆我一个长久的执念。


孩提时代,我是在听着李光羲张越男演唱的那首悲壮愤怒的《松花江上》,歌声中,知道那白山黑水、那密林深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如如诉如泣歌词,让我深知在国土沦丧对人民的伤害。那几百万国民被日本侵略者蹂躏十四年、知道那不缺血性、不甘受辱的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中奋起反抗、英勇战斗、前赴后继,不屈不饶,涌现了光耀千秋的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革命英烈,那时的我就有想去那块白山黑水热血染红的土地去寻找祭拜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六九年三月的边境一战,那片黑土地成了你我他国人关注的重点,那时的我们虽不在现场,那种紧张氛围、那种牵挂的心情油然而起,在我们的版图上再也不容出现任何闪失,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解放军的奋力反击和严阵以待,那片土地在版图上依然飘红。
历史已经翻过九十三页,当年的历史已成过去,今日之中国是昂首的东方雄狮傲视群雄,英雄先烈为之献身的事业后继有人,这片白山黑水已经成为人民的乐土,安居乐业享受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青年时代,我是随着表兄去延吉插队的火车来来回回中,从那56/57次上海至三棵树的列车知道那白山黑水是多么的遥远、是多么的艰苦。那趟列车是连接上海的家人和农村生活的艰辛旅程,但每逢冬春两季更是一票难求,更别提卧铺了。回家时总想把一年的劳动成果换成当地的特产而带回家,回程时,那大包小包都是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支助,把上海的口味带到那遥远的农村,使自己能够从一块饼干一块糖果回味家乡亲人的关爱。行李架上的简陋的旅行袋堆成小山,车厢成了鱼罐头,拥挤到无插足之地,将近10年,每次我去送别表兄时,那握着的手久久不肯松开,都想把彼此的不舍传递,当列车启动,我心有所失一片茫然。从此,我就对那么遥远的山山水水产生了恐惧。

今次我们同样也乘坐绿皮火车,但已无那时坐车时的囧态,网络订票省去了昼夜排队之辛苦、宽敞明亮封闭的软卧车厢让我们更加舒适随意,而车速的提高使我们只要24小时就能到达那2000公里外的远方,真是今非昔比,享受着我们这一代人参与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

工作年代,我是在一次次的工业学大庆的运动中再次认识那片白山黑水的,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以自己的拼命精神在那片土地上寻到了国家生存发展的黑金——石油,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为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提供了血液。大庆人的拼搏、无畏、无私的精神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学习的榜样,更成为我们产业工人在生产工作中、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多做贡献的动力。随着阅历的增加,我知道了那片黑土地是祖国的粮仓、是共和国的长子——重要的钢铁、机械、军工、林业的生产基地,对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片白山黑水吸引我想去走走看看的意念。

进入新时代,我是听着郑绪岚的“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甜美歌声里,知道了夏都冰城之美。那夏天的松花江江水清澈,人们在江水中浪击飞舟,尽情的享受大江大河中的欢快、那冬天的松花江是纯白的冰雪世界,人们凿冰叠景,将世间万物搬上大地,冰雕成为冰城的名片,迎来异域它乡的贵客光临、那异国情调的城市建筑,走过路过就是一段历史、一篇文化,可以让你沉思觅详、那密林深山的神秘,遍地有宝深处够你去探寻,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你会发现和采掘到百岁老山参、那偶见的北极之光绚丽多彩,更是千年百年的可遇不可求,执着你可以等待再等待,那北极之光一定会使你大饱眼福。二十多年来越办越红火的“冰雕”,激起了我去那里看看走走,体验冰雪之奇美、体验铁锅炖的美味、体验土火炕的炽热。虽然三十年前我也几次来东北工作和旅行,但从未踏上那片最北的大城市,今天就做一回南方的“老”土豆,去踏一踏没膝雪的感觉、去摸一摸冰“模”的冷、去尝一尝铁锅炖的鲜味、去躺一躺大火炕的土味,更想有吃一口马迭尔冰棍刺激。腊月的冰城冰天雪地,与之相适应的则是满大街的“小土豆”,今天上午冰雪大世界开园,天色尚未大亮,冰城的冰雪大世界就出现大量购票的游客,守了几天的公众号却一张票都没有抢到,雪乡更是报了高价团,这次东北之行肯定是为“冰雪经济”做出第一波贡献。

冬装已经穿上,列车已经启动,“尔滨”不远!迈腿就到,期待今次冰城收获满满。